考研还是就业,是每一个本科生都会考虑的问题,保研大佬忽略。
在选择之前,应该想以下两个问题。
1自己需要什么?
每个人在选择之前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个人目标是从政、经商、对专业没兴趣、想从事一个与专业不同的工作、觉得读研浪费时间不如去社会中历练自我。那就不要选择考研,至少不选本专业。因为显然考研这个选择并不会给你的目标带来助力。
如果以后从事专业高技术工作,或者就是单纯的因为各种目的而需要研究生学历,那就坚定信念,选择考研。因为这就是你需要的,
有人会说,我上了四年大学,对自己以后想干什么还没有规划,那我的建议也是考研,至少有两到三年来定位自己。前提是你确实喜欢这专业。
如果既不喜欢本专业,又不清楚规划,我个人的建议是先把考研就业放放吧,思考一下自己,规划一下未来,再来做决定。
2考研和就业的利弊
考研
优点: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学历优势。
缺点:两到三年时间,考研的难度。
就业
优点: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缺点:工资问题,岗位限制学历。
学校专业选择
1选择学校的几个基本原则
定下了考研的信念,下一个问题是什么?考哪里。
一般来说有几个选择方案:
(1)个人职业定位
比如,以后就打算去某个城市发展,那么选择范围就应该是那个城市或者城市所在省的高校。毕竟每个省的高校在自己当地的认可度知名度都比较高。
(2)学校的品牌实力
211,985,双一流。目标工作需要这些,那就从211,985这些高校里选。
(3)专业实力
比如,想读一个实力比较强的专业,那就翻开学科评估或者去论坛查资料,中国有一部分人热衷于各学校专业排名,从中不难发现,你要考的专业,在中国,有哪几个高校是业内大佬。
(4)难度
这个相当常见,比如,单纯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难度不高那种,那就选个差不多的吧。
选择学校时可以综合以上原则,认真筛选。
专业、学硕、专硕
专业的话,依照个人兴趣与个人实力,就可以选的差不多。重点是学硕还是专硕。
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各个学校不同,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学制不同
有些学校的学硕是三年,专硕是两年。
(2)培养方式不同
有些学校学硕培养主要是实验和论文,专硕有一年的企业实习
(3)难度不同
大部分学校学硕考数学一,专硕考数学二。数学一比数学二多一门概率论。但是并不是说专硕简单。有些学校的专硕比学硕的分高。
结合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选择,毕竟考研的难度取决于选择学校专业难度。
初试准备
1目标学校学长学姐联系方式的获取
要说除了学校的研究生院老师还有谁对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考研情况有了解,那就是这个学校往年考上的学长学姐,这里介绍一下几种联系到他们的方式。
(1)本科学校往年考上的
这个是最好的,因为他和你的经历基本相同,联系方式也比较好获取,所以选择学校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看看往年的学长学姐都考的什么学校?
(2)考研论坛,考研帮app,考研群
通过论坛等找历年学长是一种途径,并且如果你考的学校比较冷门,或者上几届根本没有报考的,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唯一途径,不过,这种途径有一个基本环节,就是身份识别。拿着学校的录取名单去对照,往往能识别出哪个才是你要找的学长。
找到了往年的学长学姐,专业课和复试的问题就可以咨询他们了,在此文不再详述,毕竟各学校专业课重点和复试都不一样。
2公共课复习及经验
知乎大神很多,他们的经验比较详细,注意几个问题吧,比如,复习详细时间表制定,复习资料选取,选择辅导班还是网课,这些技术问题的答案。需要强调的是,经验毕竟是别人的,考试是自己的,吸收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路,是制定计划复习的一个原则。
3心态
心态问题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事,每年都有许多人或者复习不下去中途放弃,或者考完几场就不想去了,解决也有一个方案,就是坚信未来,坚持到底。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处理好考研和期末关系,保持一个平常心,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复试线的预测
以下只是大致规律,仅供参考。
首先,国家线有自己的规律,它与当年难度有关。可以根据往年国家线和当年难度大致预测出下一年国家线。
获得了该年大致国家线,如果再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每个学校的复试线和当年国家线的差值总是固定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2015年国家线为275,2015年该校该专业复试线为325,2016国家线预测为265,那么2016年复试线大约在315左右。考虑到国家线的预测准确度,可以确定,复试线范围为310-320之间。
最后
祝愿未来大家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大展宏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