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关于题目,近10年前,自己做过几次“阅读中的信息素养”报告(这个主题我至今还在积攒素材),其中有一页引用了《别想摆脱书》第054页的这句话,表达我的观点,即在信息随手可得,甚至过载或焦虑,学习还能做什么?“学习是学来的”。10年过去了,今天再从书架上抽出,我读出了不同的感觉,发现了之前没有注意的、没能理解的、没有感受的美和智慧,还有自己的某些进步。并且还在书中找到了一张羊城珠江夜游票做的书签,书的扉页记载了当年新书架的购买时间。
2
当然,当年我好喜欢对话者之一的安贝托·艾柯,读了不少他的艺术史作品(比如《美的历史》、《丑的历史》)、评论性文章,以及他最著名也最绕没有凶手的杀人案件宗教类小说《玫瑰之名》(有阅读挑战者,我推荐),后来几年他还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遗憾前两年(2016)离开了人间,世间少了一位杰出的学者。
3
对话者。法国著名电影编剧、戏剧家和评论家)让–克洛德·卡里埃尔/(意大利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安贝托·艾柯,对书籍的共同观点:
书籍就像轮子,代表想象秩序中的某种完美,无法超越。具体表述为:书籍就像一种“知识或想象的轮子”,任何得到认可或遭到质疑的技术革命都不能停止它的转动。
4
Q:书会彻底消亡?A:书永远不死。
书写可以视为手的延伸。故书籍犹如车轮出现般合乎自然。
“阅读需要一种载体。”
“书就如勺子、斧头、轮子或剪刀,一经造出,就不可能有进一步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书多方证明了自身,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书更适于实现书的用途。也许书的组成部分将有所演变,也许书不再是纸质的书。但书终将是书。”
一些新发明(如收音机、电影)“取代了印刷书籍的某些用途,而书恰恰可以毫无损失地舍弃这一部分用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