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给秀姐发了一条我和瑞瑞吉他弹唱的《送别》,并放出豪言说,学吉他就是奔着后海卖唱去的。不曾想,拥有两万读者的她因为这件事情还写了篇文章,这让连后海都没去过的我有些惭愧,于是便趁周末去了一趟。
在北京近两年,市内去过的地方好像并不多,一是我们喜欢亲近游客相对较少的自然风光,二是市内的大多地方都涉及人文历史,怕自己读不懂。瑞瑞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没人把你当人文历史专家或者旅行达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们也是普通游客。
从我们住的地方坐地铁,大概半小时,就能到什刹海站。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因四周原有十座佛寺而得名,后海是它的一部分,出地铁口,三分钟就能到。
我觉得在这样快节奏的城市里,走在这样的水边,大概都会感觉到些许轻松。
因为去得比较早,酒吧还没营业,人也不是很多,觉得时光就跟这水一样,慢了下来。河边的白石栏杆和之前看到的“卖唱现场”视频一样,可能,这里就是可以唱歌的地方吧?
来之前没看任何攻略,就凭着感觉走,先过了银锭桥,因为酒吧大都没开门,我们就右转往树荫深处走,树下坐着一排等着拉客的脚蹬三轮师傅。走了大概五分钟,发现路边停了不少汽车,就没了兴致,我们看到左边有一条小胡同,很安静,就钻了进去,因为本次出来本就没有什么目的地。
北官房胡同据说是因为此地大部分是官宅而得名。胡同不长,没多久到了另外一个胡同,看见一对老夫妻散完步正在往回走,我们想拍下这个动人的瞬间,一直尾随到小金丝胡同,据说在明代此地是织染所。
胡同很窄,容不得汽车通过,很安静,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舍不得“挪窝儿”,或许他们老俩也已经住了很久。
出了小金丝胡同,一个大叔穿着背心从院里出来,迈着悠闲的步子,见到邻居用北京腔打声招呼,“吃了吗?杀一盘啊?(象棋)”,根本就不在意我们,他们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游人们不懂。也许是太多没有礼貌的游人乱入私家庭院,很多小门上边都写着“私宅,非参观区”,应该是想守住自己的一份安宁,不想被打扰。
其实我们也蛮想进去看看,无奈只能想象着,不能两个人并排进入的小门里是怎样一片天地?
兀自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来探寻它的安然。
胡同四通八达,绕了几个弯后,又回到了闹区。虽然路边的小店也很有特色,但是我感觉相较于安静的胡同来说,逊色很多。
再次穿过银锭桥,就靠近烟袋斜街了,此时人已经多起来了,我们仍旧是本着哪儿人少往哪儿去的原则,又进了一个小胡同,一家小店刚开门,男主在屋内不紧不慢得收拾着东西,女主在门外扫地,看了半天也不知道那是家什么店。
旁边的店倒是能看出是一家纹身店,本来就不大的门都快要被爬山虎爬满了。我们坐在路边台阶上休息,其实在这种安静的小巷里开一家小店也挺好的,与世无争,偶尔也有像我们一样的姑娘、小伙儿在小巷里踱步。
出了小巷,误入热闹的烟袋斜街,早些时候,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是极强的,所以,如街道是斜的会特别标明,估计烟袋斜街的“斜”由此而来。
今天的烟袋斜街还好,没有非常拥挤,我们随便转了转,发现了一家特别有意思的小店,你可以在店里写一封信或者一张明信片,写好日期,老板就会在约定的时间帮你寄出去,哪怕是五年之后。
每年,每月,每日栏里都放满了信件,拍完照之后才发现纸上写着的“请勿拍照”,我仔细检查了一下照片,就算放大也看不清上边的字,所以没有大碍,分享出来也能帮小店宣传一下。想一想,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也是蛮不错的,只是,现在世界变化得太快,谁又能知道十年后的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出了烟袋斜街,我们打算去对面胡同找个地方吃点饭,被一大叔喊住,“你们去哪儿啊?前边死胡同!”,我们道谢出来,走到鼓楼大街,人来人往很热闹,觉得“鼓楼的白天时间匆匆”,后来才知道,南锣鼓巷就在附近。
我们钻入一个叫草厂的胡同,坐在大树下的石头上吃完自己带的东西后,继续在胡同里游荡,发现有很多袖珍小超市,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
大树底下,可能是三家的邻居在一起吃饭,桌上的菜很简单,大白菜,花生米,啤酒,边吃边神采飞扬地讲着最近的故事。
突然想起汪曾祺写的那段话,“老北京很容易满足,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后来无意走到北锣鼓巷,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店低调得开着,人很少。出了北锣鼓巷就是南锣鼓巷,巷子里乌压压的人,已经迈不开步子了。理解不了,为什么南锣鼓巷和北锣鼓巷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名气吗?
我们继续往鼓楼西大街走,瑞瑞想去鼓楼脚下看看,到了钟鼓楼,她却不想上去,我其实还是蛮想登上破旧的钟楼去体验一把旧时光的。
一回头,看到一家三口,爸爸背着一把吉他,孩子背着一把尤克里里,可能是刚从哪儿学完琴,也可能是刚在附近的乐器店里买的。在北京,没人认为这些是没用的东西,没人认为课本上的东西比这些更加重要。
离开时看到一个导游正在用英语给外国人介绍小黄车,“This is a shared bike......”看着老外脸上新奇的眼光,觉得我们国家真是挺牛X了。但是我也能想到,老家的孩子们高考时看到“共享单车”这个作文题目时,是怎样一脸懵逼的表情。
有些东西童年错过,现在弥补起来也是很费劲的,愿家乡也能发展得快一些,主要是教育。
走到旧鼓楼西大街,看到指示牌“宋庆龄故居”,看过《宋庆龄传》的瑞瑞想要去看一看,顺着马路走了一段时间,没再看到进一步的指示,只能打开地图导航,我们被百度带到甘露胡同,穿过去,走了一会儿,在后海北沿看到了故居,感觉离历史又近了很多。
“宋庆龄故居”以前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因此才有上图事件),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最早是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建国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将凋敝的公园,重新修建,作为宋庆龄的住所,她在此生活了18个春秋。
园内游人不多,非常安静,隐在绿植里边的二层小楼便是她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屋内陈设简单、朴素,但很干净,不失大方。
参观后,了解了宋奶奶的一生,更觉其伟大,以前不知道的是,白求恩、柯棣华等,也是经过她的介绍成为中国人民的挚友。
另外也感慨,宋氏三姐妹,出身相同,选择不同,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现在流行的选择大于努力,也有些道理。
出故居时,路过恩波亭,据说是在渌水亭原址所建,是纳兰性德和友人们吟诗作词的主要场所,此时已到下午,正映了他的诗句——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从故居出来,隐约听到鼓声,寻声望去,原来是有人在河里练习龙舟,前段时间偶然看了一期跑男,才知道龙舟划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不知道这里在端午节会不会举行比赛,如果有机会,定然来围观。
返程时路过酒吧街,华灯未上,却已有歌手在弹唱,停下脚步听了几首,久久才离开,愿有一天,我也能在这里弹唱几曲。
短短一天,便如此多邂逅,很是惊喜。
Tips:
1. 喜欢安静的朋友,可以去早一点,趁着酒吧没开,挑选一些安静的胡同去感受一番。
2. 喜欢热闹的朋友,这里有烟袋斜街,南锣鼓巷,最重要的是,有晚上的灯红酒绿,可以下午来转完几条名巷,晚上坐下来喝一杯,听一首歌,也是极好的。
网友评论
我也想去后海看看了,北京我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