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金刚经说什么》读书摘记9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金刚经说什么》读书摘记9

作者: 江湖微冷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06:47 被阅读0次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贪、瞋、痴、慢、疑这五样,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脱。学佛是求解脱,能解脱一样已经是了不起了,五样都能解脱了,才能够证到四果罗汉。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预流果”,断了五个见惑,但是,根本思惑还没有解脱,因为余习未断,所以要七还人间。余情是剩余不来的情感,断不了的,还是要七还人间才能了。如果七还人间时,不晓得再进修,还是会后退的。

    到了二果“斯陀含”,是“一还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来一点,死后再来一次世间,把所有的债务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净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暂时请假,还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还果”,不回到人世间来了,直接从天上证四果入涅槃。有些经典上用四个字形容,“长揖世间”,向人世间作个揖,大家再见,不再来了,这个叫不还果,三果罗汉。

    阿罗汉是译音,阿是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无生,永远没有烦恼,没有魔障,心中之贼拔去了,此心永远清净光明,这是阿罗汉果。这四个罗汉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一个人要把心中的贪瞋痴慢疑洗刷干净,平等,慈悲,爱一切世人,设法除掉见思两惑。


    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所以说佛法各宗各派,认为只有修中观才对,或修什么才对的,对不起,你都困在五见里的见取见了。主观认为只有这个才对,你已经被它束缚住了。所以,要把这一切解脱了,才能叫做学佛。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能作是念”,一个修道的初果罗汉,心里能不能有已经得须陀洹果的念头?这个意思是一个悟道的人,能不能逢人便说他已经悟道了?如果真有人如此,大家不把他送疯人院才怪。一个圣人,或有学问的人,处处挂个招牌,说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这不是疯子吗?中国人的老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到家的人,意气都很平和了,何况果位上的罗汉!所以,须菩提听了佛的问话,就说那不可能的。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就是预流果,预流就是入流,入什么流呢?入到圣人之流了,所谓的入流,反而无所入。

    所以说他不入色,眼睛视而不见,一切人、形像、青山绿水看着都很好,都无所谓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结使就来,被好捉住了;初果罗汉不会被好境界捉走,此心归到平淡,没有事。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应无所住,这就是真的无所住。修养到在人世间做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罗汉。

    迦叶起舞 毕陵慢心

    迦叶尊者定力之高是有名的,出家前,与太太两人同修,约好假结婚,房间里一个柱子为界,各住一边,有夫妇之名,无夫妇之实,后来带着太太一同出家。像他这样高定力的人,却当天乐鸣空时,习气深处贪爱音乐的根本发起了,他一边闭眼盘腿打坐,一边不自觉地打拍子,摇了起来,坐在那里跳舞。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余习未断。所以《维摩经》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来,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粘住了,落到大菩萨身上,粘不住就掉下来了。维摩居士说,一切大阿罗汉,八十八结使断了,但是余习未除,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断除,这就叫余习未除。大阿罗汉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常人!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他已经是罗汉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据佛经上说,有一天他要过河,那河的管辖权属于一个女河神,毕陵伽婆蹉站在河边,两手一比,叫道:丫头,你把那个水断了,我要过去。女河神没办法,功力不及他,只好把水断了让他过去。事后这个女河神就来向佛告状,说你的大弟子还骂人!脾气那么大,骂我丫头。佛就笑了,把他找来对他说:过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还不说,你还公然骂她。毕陵伽婆蹉说:佛啊!这很冤枉,丫头,你讲,我骂过你吗?女河神说:佛啊,你看当着你的面还骂我。毕陵伽婆蹉说:你怎么搞的?丫头,我实在没有骂你。佛对女河神说:你不要见怪,他五百世生婆罗门家,骂人骂惯了,结习未断,所以这一生得了哮喘,果报还没有还完呢!你以为他骂你啊!他没有骂。毕陵伽婆蹉还说:我真的没有骂你,丫头,你不要难过。等于有些人骂人骂惯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是他还再骂你一句。

    所以说,得了初果罗汉,对于六根六尘不是不动心,只能说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还没有空,等于石头压草,碰到某种环境,还是会暴发的。关于这方面,有许多资料记载,譬如苏东坡,以及很多人,都是大修行人转生来的,但是转一转生,他就忘记了。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来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着,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间是不能开的,王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槃老和尚的肉身,已经干瘪了,坐在那里,前面挂着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这些都是再来人,这就是说到得预流果的道理。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须菩提,关于二果罗汉一样的问题。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交,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经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做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这是真的啊!讲得很实在,听起来好像死无对证。有许多人跟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需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情之债。但是你也欠他眼泪啊!你也为他伤心哭这么一场,账也完了,就可以了啦!这是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言。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三果罗汉就高了,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也不怕,只是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这一品讲三果罗汉“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就是因为三果罗汉生死来去比较自由的缘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他的眼洞都跟着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得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个货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然啰!那是大错大误!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决不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着报告自己的心得。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佛说他(须菩提)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一切无诤。你骂他也好,恭维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无所谓。不是没有听到啊!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得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诤。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他说,尽管你老人家给我这样一个评语,说我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他说,我绝对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会认为我已经到达了人中第一,我更不会认为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话怎么讲呢?假如佛给我这个评语,已经证到了离欲阿罗汉,是人中第一,在同学里头是第一,我自己想都没有想,丝毫没有这个观念;假定我心里头有这么一点观念,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个乐于寂静的行者了。寂静,就是彻底清净的人,喜欢住山,自然就有一个寂静的庙,庙在哪里?庙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诗:“人人自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品就是说明四果罗汉的修法,《金刚经》上所讨论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无所住,到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那就错了。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

    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

    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金刚经说什么》读书摘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d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