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普中国公众号发布一则调查,中国儿科医生迅速减少,现有医生平均一人要接诊2600名儿童。低工资、高强度劳动,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儿科医生迅速减少的原因。这则调查很让人揪心,一边是嗷嗷哭泣身陷病痛的年幼儿童,一边是带病高强度长时间工作的儿科医生,两边都需要关怀,但两者的矛盾非动用国家顶层设计不可。
阿汤哥认为这一局面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先天问题,国有医院占据大量医疗资源,患者大量涌入,在医生有限的情况下,医疗设备无法充足使用,而社区医院却因为高额的医疗检查设备不足而沦为只能治疗感冒的小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缓解中心医院就诊压力的分级诊治制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解决的方式是欧美式医疗体系,中心医院和检查中心负责危重病人和重大医疗检查,而社区医生负责看病和出检查单,药店则负责药物。社区医院-中心医院-药店的分诊制度能够充分利用社区医院数量和便利,而中心医院则发挥其医学导向引领,药店负责拿药。这一分诊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专门机构的效用,专门机构专用,可以减少危重病人、一般病人和拿药病人混在一起而引起的不必要冲突。
阿汤哥的观点很有价值。我在看到这则调查之前,本能地想到这是政府不作为,食肉者有看病特权通道,诸如此类的情绪观点。目前,国家正逐步改革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在保留事业单位前提下,期内人员取消事业编制,希望通过市场配置精简大型公立医院职责,强大基层社区医院,似乎正朝着欧美分诊制度方向改革。
从常识来说,医院最大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极度缺乏儿科医生必定导致大量患病儿童由于诊治不及时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最终对病人、家属和国家带来严重影响。分级诊治是合理的,虽然我没有做过专门调查,到底有多少占比的病人需要接受三甲医院医治,但从常识来讲,人类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一定多于需要重点诊治的疾病,因此,大医院治疗小病浪费医疗资源不说,还会耽误重症病人的治疗。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其中的利益关系又错综复杂。虽然治病救人是医院的天然职责,但利润是谁都无法逃避的诱惑。之前莆田系医院闹起国家上下不得安宁,但是追求利润本是件中立的事,只要你按照既定的医学治疗规范,不弄虚作假,发布虚假违规广告,按照市场定价盈利无可厚非,但是莆田系医院显然触犯医院存在的底线,治病救人变为谋财害命。实在不应该!如果民营医院能够成为承接大多数病人的社区医院,三甲医院的病患冲突将会大大减少,医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攻克疑难杂症。至于诊治费用,引入强制性国民医疗保险,应该可以避免过高的看病费用。
只要有心,问题一定能够解决。怕的是借由潜在问题,以强制命令推行未曾经过事实检验的政策方针。连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了,心也就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