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321—学习什么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15:39)
读《周道通书》原文,特别是看了阳明先生答复周道通的话后,对于学习什么,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也颠覆了多年对学习的理解。
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么一个爱学习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更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是离不开这三点的,我自信我就具体这三点。
今天,再读《周道通书》原文,让我对自己的学习重新审视。方向不对、目的错了、措施有误?思虑再三,深感里面确实有点问题。要说方向吧,学习经典文化没错,要说目的吧,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这是多少人的共识,没有错呀。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阳明先生认为,做学问的功夫还是用在“致良知”上,而不是盲目地增长知识上。目的不是增长知识,而是致良知。在措施上,原先确实为学而学,学习阳明心学以后,就感觉要为致良知而学。
这样观念一转,有一点霍然开朗的感觉。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更有修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学习的定位点放在致良知上。学习上如此,行动上如此,一切事情上皆如此。
阳明先生在答复周道通时就说,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这个必有事焉,就是致良知之事吧。我理解得也许不对,但如果从致良知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还是对的。反正我这样理解的,凡事从致良知的角度出发,无论学习什么都有一个良知之心在,就真的感觉自己事事处处都高大上。
如果一切事都从致良知的角度出发,人就会坦坦荡荡,做各种事情都底气十足,也就不会有什么烦恼、纠结、难过、焦虑、愁闷等不良情绪了。想想也是,我做的事情是致良知的,我的心是良知之心,无论你理解与否,我都是良知的。我的心是良知的,还有什么不良情绪呢?
我们在做事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就是因为心没有致良知,最起码没有完全致良知。如果一心致良知,就不会产生不良情绪。即使产生不良情绪,因为自己的良知之心,也会把此情绪给打消掉,最后表现于外的还是毫无情绪。这是一个需要修炼的结果,没有几年功夫,甚至没有一生的功夫是修炼不好的。
阳明先生在文中指出,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推致他的良知。
如果真切处致良知,那有什么好与坏之分呢?修身养性的境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