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厦的地基
【记 者】: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父母就理解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孩子从小就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热情,他们长大以后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吗?
【李玫瑾】:记得在一次对某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生的讲座中我曾接到一张字条,上面提出的问题是:“生命是自己的,我为什么不能决定了断自己的生命?” 我当时的心情是悲哀的! 生命究竟是谁的? 一个人凭什么长大? 这个世界上神秘且最灿烂的现象是什么? 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在一个人的知识已经达到了硕士、博士的水平,却对生命的知识如此无知呢?
按理说,我们众多的学科都在研究生命! 都在探讨人生! 为什么在愈发崇尚科学的今天,生命也日益成为一种无感受的科研对象,而鲜活的、感性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感受却越来越远离人生?
许多儿童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自由的活动时间,他们的时间都被父母按伟大的理想作了全方位的安排!
许多中小学生不快乐,他们的时间都已经被科学的教育体系所安排!
许多大学生不快乐,最典型的就是曾经在生命科学院学习三年多生命科学的马加爵曾发出“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的困惑!
在他杀了4个人后,在逃亡期间,在走投无路的背景下他才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人间有情!” 可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如今的名牌高校,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个跳楼自杀的人,这些天之骄子都体会不到生命的可贵,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过去被忽视了的生命教育。
【记 者】:生命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
【李玫瑾】:生命教育首先需要一种告知: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你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给的。生命来之不易在于生命的脆弱。每个婴儿需要怎样地精心哺育才能使其生命不致夭折? 我们为何不能轻易伤害他人的性命? 法律为何要重中之重地保护生命?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为什么不能轻易地让生命夭折?因为生命是情意的牵连,从出生起妈妈每天的辛苦就是盼着你一天一个变化: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后来的学业有成。小时候,你对妈妈充满了依恋、期待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妈妈对你也充满了过去你所拥有的依恋、期待之情。生命在于源源不断,生命更在
于一种报恩与情意的美……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个人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奇迹。这世上最伟大的奇迹都是生命活动的痕迹,从思想名著,到令人陶醉的音乐,从让全世界受益的电的发明到深究生命起源的科学探索,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生活也像莫测的天气,急风暴雨后才会有绚丽多彩的彩虹。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磨难之后才会使生命更有力量! 而有力量的生命才能有更多的生命感受与奇迹……
【记 者】:孩子有了一定的生命知识,怎么才能使孩子亲身体验生命的可贵呢?
【李玫瑾】:生命教育不仅在于父母的告知,还在于孩子的种种体验,这种体验有父母的精心设计,也有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生命教育与生命体验教育是人的所有知识的地基,若缺失这种教育,那么,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是无地基的大厦!
那么,如何体验呢?
首先,在体力训练的吃苦体验中培养人的意志力。生命的保障是健康——从生理到心理的健康。所以,生命的早期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与培养,更重要的是体力的培养! 体力培养不同于智力的培养,因为体力的培养必然伴随着意志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许多家长忽视了! 所以现在许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意志力与智力不般配。建议 在孩子幼年时一定要让其参加某些体力训练,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培养意志力应从体力训练开始。
其次,在付出体验中培养人的社会性与责任感。人的生命不是独立的,人在早年的无能与无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何让早年一直接受付出的孩子也懂得付出是很有 必要的。只接收而不付出的人一定是自私之人,自私之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何才能让孩子懂得付出呢?那就是父母要学会示弱,要让年幼的孩子分担家中部分责
任,分担家庭中的部分任务。凡包办生活全部的父母一定得到的是个自私并不知感恩的孩子。在学校的学生也要付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义务地参与社会服 务活动,使其懂得这个社会是彼此互助才可生存的社会!在互助中知道“人”字是相互支撑的道理。
再次,在成功与快乐体验中培养人的价值感。现代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拔尖教育,对于那些非智力尖子的孩子充满着压力并使其备尝失败感。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一定有在社会某位置上的价值,所以,教育的第一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辨别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帮助孩子发掘其特有的才能,让其才能显露出来并
不断超越自己,让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与骄傲!由此,活着才有意义,生命才会创造!
我想说,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难,最难的是经历生命历程的磨难! 很多人都羡慕别人如此的幸运并已经成功,却感慨自己的经历不幸和成功难及。——这好比看人家养孩子,这么快且这么容易。其实,女人生育的痛苦都相同,人生的磨难也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