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在简书里给我点赞、关注我的朋友们没有放弃曾经离开简书的我。
“我尝遍了人生大部分的乐趣”
准备去常春藤读Master的同事喝着小酒、笑着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我和他同龄,我尚且无法清楚辨别自己的喜好,而他却觉得闲暇之时在清吧喝点小酒已是人生幸事。
在事业单位实习的时候,我觉得小城市的生活太安逸,人与人之间的圈子太密,没有一个合适的尺度让我们“距离产生美”。在外企财务部实习的时候,我又觉得财务好枯燥,凭证报表收据发票,仿佛我的一生都在“斤斤计较”。我明确的知道这两份工作我不喜欢,但我仍旧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在财富管理公司实习的时候,优秀的老板优秀的同事优秀的氛围,让我在像海绵一样吸收金融知识之外,不禁思考,是不是应该接受Offer选择留下?薪水可观、准时下班、空闲之余、做饭健身,似乎没什么不好。
但是“没什么”不代表真的无所谓,这份工作能带给你什么?工作两年可以朝哪些方向跳槽升职?你的职业发展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紧迫感永远是职场必备,而这份工作却让我“耽于安乐”。
深刻认识之后,打算再寻财审金融工作。厦门所普华群面失败,让我把目光投到了其他城市;深圳所德勤群面再挂,审计之路困顿。深知吊死在一棵树上太蠢,兜兜转转之下,投奔深圳互联网圈,成为了一只天天加班的财经编辑。
加班很累,但生活不累。我喜欢现在的工作,金融沾边、互联网挂钩的工作性质让未来可期,近可跳入媒体圈,退可回归财审路,有追求者不乏回炉再造,读研后投奔高大上的金融业。可惜摸索之路太漫长,一半的实习都在“试错”。
或许我和优秀的差距在于,大神们目标明确,而我仍在寻寻觅觅。但比起小城市,我想我更爱深圳吧,这里洋溢着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遇见困难不放弃”的劲儿。
“我要辞职回学校租房考研”
KPI考核的时候,小伙伴如是说。放弃大概率留用的机会,二战中大,我佩服她的勇气和选择。
考研是我一直不敢尝试的一条路,我坚信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儿”。买过考研书籍、考研数学课,但无疾而终。这份实习让我明白,这都是借口,关键是你想不想去做。
工作很忙、加班很多。但依旧有同事备战GMAT、CFA、CPA、ITELS等等等等。我看过他们做题到深夜,为工作拼命到凌晨四点才回家;我见到他们周末来公司学习,补充专业知识从不松懈……
那些时刻,我才知道为什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他们不会容忍自己松懈太久,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并敢于义无反顾的去执行。
二战考研小伙伴难道不知道失败率很高吗?但这段备考经历对她来说是一段自我认知的过程。本专业是计算机的她无所畏惧地打算跨考金融,她说“我一直期待的工作都是证券分析师”。
所有目标都是基于清醒的认识,有时跳出固有框架俯视现实,或许才能看到更多原来错过的细节。
“在我看来我们都一样”
处于学历食物链底端的我,有时会在聊到校园生活的时候保持沉默。不过,我的校园生活也着实不算精彩,毕竟单身四年不容易。
已经过了三个月实习期的小伙伴,在帮我分析时说了上面这句话。她们让我发现了更多自己的优点,也更加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
这份工作让我发现:越优秀的人越谦逊,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所学,对于你的每个问题都竭尽所能的解答。在工作出现懈怠时,我找组里一位前辈聊天,她说不要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学习或许更有帮助。
经验是人生的自然积累,而“刻意练习”或许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极致”。学历是人生的一部分,千万不要为了一步失误而荒废自我,弯道超车的故事不是个例。
在工作中,拿能力说话。不会说话不如不要说话,保持沉默或许是另一种处事方法。多夸赞别人的优点,比一心纠错来得靠谱。
“我懂的那么多只是生活阅历罢了”
组里在知名纸媒工作过的大佬直言人生阅历重要性,但或许还因为他的好奇心和执行力。想知道一件事的规则到底是如何,多渠道找信息以及多角度试探信息是他做过最多的事情。
四年前的我没有想到,移动互联网浪潮末端,我也身处其中成为了一只小蚂蚁。下一个时代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众多风口炒作之后杳无音信。就如同还有很多人不明白,自媒体的出现与纸媒的衰落改变的核心是什么。
纸媒时代,或许信息的渠道有限,信息准确度有人在帮你筛选过滤,信息的时效性或有延迟与闭塞;自媒体时代,再没有人帮你在前“遮风挡雨”,你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一个错误的信息,第N时间才发现自己信错了。
这或许就是时代快速变迁之后,影响到我生活的最直接观感。最近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组里的老师非常真诚的告诉我,现在我要做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对我的帮助有哪些、两三年之后我如果要在这个行业混能走到哪里去。
非常感谢他,在信息蜂拥而来之后,还能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筑桥。十分不容易。
后记
可能有半年多没有登录简书,发现这里变化好大,我的小角落依旧很安静祥和。回忆起朋友说的那句“过去写的东西很傻,但那也是你的过去呀。”回头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不曾后悔过去做的傻事,所以整理整理又把那些文字给放出来了。
很多人焦虑、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因为在那个时间节点,有大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互相影响,群体共振,或许是种玄学?我不太懂,只是,走过来之后和朋友聊找工作,才发现这两年我们还是处于不安定期,不安分的思想和试错的空间。
不管怎么样,工作半年之后,听过最多的话是“不要在意赚多少钱,这两年学到多少才是重点”。所以,要做的事很多,细细一想,毒鸡汤可能就是现实,前人说的话或许就是真话。
最后,昨天亲身感受了一把限售限购之下深圳的房价,一线大城市有它的好也总有它的门槛,门槛很高,但是我在这里呆的很安心。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嗨,我是热爱生活的陈叁叁:)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小故事,那就给我点个赞吧;如果你也热爱生活,那就关注我,让我们一同为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而努力吧ღღ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