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工作坊(茆丁)

原生家庭工作坊(茆丁)

作者: 秋山2008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2:37 被阅读0次
    第一天

    讲述自己的原生家庭故事(我是怎么长大的),少不了互动,关系,情境,对话,故事,发展,写意的(抽象,需要澄清解释,是加工后的产品),写实的(具体,像照片,有画面感)

    假设时间是连续的,

    关键和技术点,把讲述的东西形成电影,用第三者方式去讲述。

    把原生家庭加工、改写、艺术化、升华,这是我们后半辈子的功课。

    一片空白并不是真的一片空白,它是有内容的,

    当你触摸到城墙的时候,就已经触摸到了城市,和你进去是一回事。

    中午任务:把自己描述的内容变成电影,主角是“你以为的自己”,用第三人称(普通观众、专业观众),用童话、神话、文化符号等去解读,使它更丰满,叫好也叫座,要有共鸣和共性。电影纬度更加宽广,有笑话也有痛苦,放松喜悦和难熬艰涩并存,在清晨带着露珠的鲜花被蹂躏才叫悲剧,垃圾被蹂躏不叫悲剧。

    作业:找到闪光的亮点,放大镜头、特写,

    你的童年并不是事实,而是你从事实中挑出来的片段,我们每个时期去看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原生家庭是我们的作品(偏主观的,创作的),家庭是我们的素材(野生的,客观的),

    第二天

    小型团体、中型团体、大型团体、超大型团体的区别

    看闪光点不能解决根本性实质性问题,只能让对方舒服一点,可接受一点,所以一般的咨询师只能做咨询,不能做治疗,是因为他没有处理根本性问题的能力。做闪光点只是前菜,为下面的治疗做铺垫。

    宾馆的假窗,不要让来访者僵化在痛苦中,给别人闪光点只是去对冲、缓冲他僵化的部分,什么是不适合的,什么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方式是长期保持对原生家庭的僵化并且不对其进行反思。健康的方式是……精神世界如果变化得太快,就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适应良好。

    讨论

    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你带着什么样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你有伴吗?你们有没有走丢了呢?你在找他吗?他也在找你吗?你们有什么约定?有想过什么时候离开?以怎样的方式?留下些什么?带走些什么?你希望被以后活着的人记得些什么?你不希望被以后活着的人记得些什么?你特别希望别人知道些什么?为此你做过什么尝试?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你对此的态度是什么?什么让你动摇过你最初的想法?什么让你坚定?什么对你来说是这个过程中的诱惑?什么对你来说是这个过程中的阻碍?

    思考:我现在这样回答问题和我曾经在家庭中有过怎样的经历之间是有关联的?

    来访者是被心理工作建构出来的来访者,并不是真实的来访者。

    我们不是去复述对方的画面,不是复述对方的文字,而是经过我们加工后的中间状态。

    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很可能不是恨这个人,而是恨那个你建构的东西;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很可能不是爱这个人,而是爱那个你建构的东西。

    你是愿意做别人的配角,还是邀请别人来做你的配角?你是愿意把别人的如梦如幻结合到自己的现实中,使之成为一幅和谐的作品。

    在家庭中,你觉得爱不爱她不重要,她觉得你爱不爱她才是重要的。

    这个人不死的时候,老觉得他不好,等他死了,你开始刷新和改变头脑中的那个人,填充、替换、更新。是原生家庭还是你以为的原生家庭?如果不去做语法的区分,就会混淆,当你对原生家庭有新的视角,你对现在的现实中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更多的喜欢、热情、积极正向。是把人推向积极正向,而不是说不离分。即使在活着的时候离开,也会对彼此有感恩、有怀念。

    打牌:我们有多种可能性,选择最好的一种可能性打出去,而不是期待有好牌会来。把手里的牌拼拼凑凑,可以扔掉一些牌,你有选择的权力,有自由的空间去做这件事。这是图式治疗的方法。

    你去一个地方,有兴趣又有未知的焦虑,有人给你一张地图,可以降低你的焦虑,但是也会使你依赖地图,

    这个家族中什么样的人最讨喜?是地图最灵活的人。当组织机构遇到瓶颈,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发展阶段,他的头脑已经僵化,帮他改变组织架构,改变图式。

    一个人如果一直在研究如何把大哥大做得更好,他就没办法活到数码时代。要不断修正、调整、变革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宁愿相信地图是靠谱的,而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地理。

    我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使我牢牢抓住这个观念不放。你有了这些想法和没有这些想法是不一样的。喜欢安逸稳定的人,

    开启民智的过程

    临时车牌、暂住证、过渡版本……

    当你想要牢牢抓住旧地图的时候,意味着你还没有抓住旧地图。你牢牢抓住的旧地图,是你信以为真的旧地图,是“抓住旧地图”这个地图。

    我们的工作不是消灭旧地图,而是为它们建立博物馆、纪念堂、墓地、陈列馆。非常鼓励成为主角,有主动性。

    操控者可能是被被操控者推举出来的操控者,也是被操控者。家庭中最受关注的孩子可能是被操控者。

    家庭,婚姻,亲密关系,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头脑中出现的画面,与地图的关系。

    你要有一个地图库,虽然可以拿出不同版本的地图。当别人对你说出一些词的时候,要么是对自己认知的拓展,要么是对自己接纳的拓展。

    我们以为我们的父母是理解我们的,我们以为我们的朋友是理解我们的,我们以为我们的伴侣是理解我们的,我们以为我们的知己是理解我们的,我们以为我们的孩子是理解我们的;我们以为我们是理解我们的父母的,我们以为我们是理解我们的朋友的,我们以为我们是理解我们的伴侣的,我们以为我们是理解我们的知己的,我们以为我们是理解我们的孩子的……其实这些都是幻觉。

    不患人不知己,只患己不知人。

    作业:回去尝试理解自己父母的地图版本是什么?他们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

    第三天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

    如何谈恋爱:要进入对方的心理世界,看看对方的爱与被爱的需要,去满足,而不是只是给钱给房给车,要进入画面感,而不是停留在文字。譬如:我从来都知道你爱我啊。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哪一刻开始知道我是爱你的?

    你对老公有那么高的期待,其实是对自己有那么高的期待。那注定是一个梦。问问你对老公的最低期待是什么?而不是最高期待。因为最高期待是永远都达不到的。是不是允许自己对老公的不是最低期待的部分可以放到别人身上去满足。

    我愿意成为你的一只小羊,任你的皮鞭轻轻敲打在我的身上。

    你有多少个伴侣可以满足你的需要?包括保姆、月嫂、陪着读书的伴侣、一起玩的伴侣、一起打游戏的伴侣……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的女性闺房多了一尊佛像,可以满足她所有的需要。

    思考:你对结婚对象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婚姻给人很多假相:我们的财产是一体的,我是唯一爱你的人、你是唯一爱我的人……这样不过是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并不是真的。幻想即现实。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无时不刻都有期待,没有期待和对自己的期待没有觉察是两码事。

    没有出轨,只有外遇。出轨是危险的,外遇是浪漫的。

    蒋勋《舍得,舍不得》

    心理层面的干预,一定会在物质层面发生改变。

    心理咨询可以成为家族、企业的支持系统,而不能成为个人的支持体统。

    病是诊断出来的,没钱就没病。

    家庭治疗最早在贫民阶层、低收入人群发展起来的,社区、社工。CBT在医保、短程发展起来,找亮点、核心信念,缓解症状。

    古典精神分析,治疗师只和并且建立一次协议,协议结束后不能再另外建立治疗协议,再也不见。

    李维蓉:咨询从来不是让别人舒服,而是让别人脑子开窍。

    下午:你如何理解你的父母、你的老公、你的孩子?你如何通过原生家庭的角度去理解在场的人?你对父亲或母亲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他们的关系有什么新的了解。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张蕾:“她忽视我是正常的!”我们不要停留在这样的地方,可以问一下:我可不可以接受她对我的忽视?如果不接受,意味着你会有一些行动去靠近。“如果那是一根刺,我会想去拔掉”

    会有怎样的规划,会有怎样的不同?“看着她的眼睛说话”你可以有一些画面,有时情感会阻碍沟通,情感会储存在身体里,把情感提取出来,不然只是想想而已。譬如你对她的情感是什么?你会怎么去表达情感?“我会感谢她、心疼她。她会给我编各种各样的辫子,织各种各样的毛衣……”尝试用第二人称去对她讲,眼睛看着头脑中的妈妈讲“我记得你给我扎小辫,我记得你用丝巾给我扎头花,你会给我织毛衣,上面有两只猫,很可爱,老师夸我穿着很得体。妈妈,谢谢你,我一直觉得只要内在美就好,谢谢你还是能照顾到我还是挺爱美的心情。妈妈,你知道吧,在我心里,奶奶才是我的妈妈,在奶奶死的时候,我是很想跳楼的。这个想法是很让你受伤的。很多年我都报喜不报忧,太平有爱。我知道说这些她一定会哭,我也做不到上去拥抱她。妈妈,我爱奶奶,我爱我爸,我也很爱你。我爱你们,我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我觉得在这个家里,我很光荣,我很骄傲。”你想想你妈妈听到这些会有什么变化?“她会哭哭又笑笑。”

    我给不了你陪伴,我可以给你其他的,那是什么?

    你正在做的什么是你追求的?了不起的,跟生命有链接的?你看重的陪伴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你是怎么知道陪伴是有价值的?你是如何需要别人来陪伴你的?你对陪伴和榜样是有纠结的,你要告诉别人你怎么知道陪伴是重要的?你小时候是怎么被陪伴的?你当时有怎样的体验。你怎么帮助你的孩子完成将陪伴内化的过程。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被陪伴的经历,并问孩子:你还记得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画面?

    不是“我失去了一个男友”,而是“我拥有很多前男友”。

    宁静:是什么限制住了你,让你不能自由地想象?在想象层面,是受到限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限性,我为什么停在这里?跟我说说你的恐惧、担忧、害怕。你的描述里没有这部分情感,而这部分情感正在发生作用。你体验过恐惧害怕和担忧吗?那是什么?(竹林、黑影、声音、吃掉、消失)保护,想哭,爸是真的保护我,妈是看似在保护我,其实内心。我特别喜欢吃酸枣糕,我外公每次都会讲,我们家莎莉最喜欢吃酸枣糕了,你们都拿过来。他喜欢木雕。保护和疼爱是有差别的。没有人保护我,你是怎么约会保护自己的?我对“保护”这个词很陌生。

    自我保护的人会很独立。你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我说我没有听懂,你会不会伤心?

    没有,我还是会。

    你有这么多愤怒,是因为你曾经体验过这么多悲伤。

    父母的关系也会带入到你的原生家庭,你和其他人的互动,也会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联,当你开始能够辨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就有机会去看到我现在跟人建立的关系是基于我原生家庭的哪一部分,和哪些是相关的?

    第四天

    痛苦是帮助人拥有智慧和慈悲的。

    用望远镜看到的景,你以为很近,却是抓不到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你可以看到,那么远的景。

    给即将逝去的东西建个纪念碑,几几年-几几年,什么人,发生了什么……

    你不用为我的离开而悲伤,你可以为我们曾经在一起而庆祝。

    关于悲伤,悲伤可能是人生的基调、大部分、背景、天空(宇宙的本质是黑暗的,这就是悲伤的部分)……

    你有没有这个可能,把这个世界拽在手里、抱在怀里,你就是世界的中心?

    思考:在你的概念中,你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家务、重大事件中是如何互动和相处的?在灵性世界、精神世界、信仰世界是如何相处的?他们的性生活,是如何相处的?在物质、财产、金钱层面是如何相处的?在生育、衰老、疾病、死亡上是如何互动和相处的?在学习、成长、阅读、开启高级智慧这些层面是如何互动和相处的?在休闲时光、娱乐、食物、社会交往方面,他们是如何互动和相处的?

    针对过程的提问:你在听/说这些的时候,是好奇、欣赏还是嫌弃,关心这种态度和反应,这种反应从哪里来,为什么是敏感、强烈或者不感兴趣?你是正对着他们的互动还是背视着他们想象着他们的互动?你父亲听了你的讲述,哪些会欣喜,哪些会赞同,哪些会怀疑,哪些会极力否认?(你是把他们当客体还是主体?如果是主体,你会去理解他当时的感受。就像企业的轮岗,不是为了做好那件事,而是去体会那个位置的角色感。)

    背视:转过身去,以为后面长了两只眼睛,可以对看到的进行反思。

    兄弟姐妹天生存在竞争,我们不太可能站在竞争者的位置去看自己。人类的竞争会致对方于死地。

    关于你的现在的或者曾经的亲密关系(和而不同,和与同是不一样的。如果有很多不和,那么这个关系可能是有问题的。)与你的原生家庭有什么样的关联,你是否能想象出别人和你是不同的,或者截然相反的(你要很自信地去谈论这些,没有好坏对错):在一起是如何阅读、精神追求、如何打发空闲时间、如何性生活、性取向、性偏好、性强度、如何处理财产、如何娱乐、游戏

    思考:你们有多少机会谈论这些?对于你的问题他给予的答案是什么?你们之间是默契的还是冲突的?哪些是他的底线?哪些是你的底线?哪些是会勾起内疚、羞耻、恐惧、担忧的?哪些是会想回避、抹去的?哪些是很有兴趣,愿意多聊多谈的?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生最后一次做爱是在什么时候?跟谁?让自己有多少满意?

    当你有子女,你的兄弟姐妹有子女,你的朋友有子女,你是怎么去和他们(晚辈)去谈论你的伴侣,你希望他们从你这里吸收到什么?借鉴到什么人生智慧?当他比你晚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你觉得哪些经验对他来说是落后的,或者超前的,什么是一致的?你觉得什么是他以你为荣,自豪和骄傲的?你又是以他的什么为骄傲的?

    当你想到还有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对于你自己,和伴侣关系,哪些越来越清晰,哪些被动摇,支持,坚定?晚辈到了其他国家、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你刚才的信念会受到怎样的冲击?支持?改变?你的收入增加10000倍,或缩减,你的信条会发生改变吗?

    人终有一死,如果你的伴侣先于你死了,你参加他的告别仪式,你要给他写悼词,基于你和他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你会写什么?以诗体写一篇悼词。

    过程性思考:有没有画面、有没有爱恨情仇、有没有情节、有没有第一次、最后一次,有没有刻骨铭心的一次,有没有欣赏、好奇、批评、指责、建议、后悔、无奈,有没有新的资讯,对关系有新的看法,对未来增加怎样新的希望?

    再思考:看着他的尸体,看着他的白头发,黑头发,面部的表情,皱纹,斑,疤痕,痣,印记,左边的耳朵,右边的耳朵,耳后,脖子,脖子上的横纹,眉毛,鼻子,嘴角,牙齿,胸部,腹部,阴部,大腿,小腿,脚,手臂,手掌心,手背,有什么是你是愿意坚持的,有什么是你想放弃的,有什么是你想改变的,有什么是你想忘记的,有什么记住了,什么原谅了,什么宽恕了,有什么是你想要惩罚的,有什么是你自责的?

    在发表之前,读给他听,听听他想要你修改什么?去掉什么?添加什么?然后找一首歌去配这首诗。

    家庭作业:第一天设计的电影,如果需要修正,你想怎样改变?

    第五天

    如果说繁华是虚幻,那么荒芜也是一种虚幻。

    培训会有很多冲击,利用这种冲击,接受由此带来的焦虑、担忧、恐惧……宁静,不是借助于外在的稳定,借助于内在的空间足够大。

    回去琢磨提问,现有的是否经得起这些提问,把这些危楼、内心的慌乱当做大浪淘沙、更新换代、版本升级,拆掉家规、人生信念,好像拆迁队一样。

    原生家庭包含:三个人(父、母、子),三段关系(母子、父子、夫妻间)。

    问:昨天讨论死亡是从亲密关系转过去的吗?对团体有什么意义?

    答:基于我的兴趣和来自存在主义的议题——死亡,自由与责任,孤独,无意义感。死亡和生存,是我们头脑中时刻存在的标杆。存在主义是动力治疗,我们的工作是:激活、反思、批判、松动,发展的视角。你对死亡的态度,你对家庭死亡的态度。死亡在很多家庭是一种禁忌。

    我认为我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是可以塑造的。

    命名,解释,数学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解释。

    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个方向:书院(师生、同学、同事、伙伴、客户)、顾问(对企业组织)、雅集(对个人、家庭)。我们的工作不是治疗(因为治疗是基于承认对方是病人的基础)。产品差异化:我擅长团体,别人不擅长团体。我个人也做个人、家庭、组织顾问,从来没有独立的顾问。团体是超越个人的存在,家庭、个人是更下游的概念。企业、组织里有个人有家庭,将企业抽象为个体或者家庭,或者上一个概念:团体。15-18年我做了把人培养成团体工作者的工作,以团体概念进行工作,放弃治疗概念,以培训团体工作者为目标。

    你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你满眼都是钉子。

    问:原生家庭主题对于组织系统的意义是什么?

    答:个人有个人的原生家庭,组织有组织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会影响个人,个人也会影响原生家庭;个人是怎么成长的?组织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在变革时,怎样讲好这个故事?譬如结婚时有结婚时的说法,离婚时有离婚时的说法,赋予新的意义。

    企业问题:他这么有影响力,这个权力是谁给的?

    问:学了怎么运用?

    答:这个培训并不是全谱系的,而是一种人才培养课,新的,自成闭环的一个课。

    失去权力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权力终将逝去。

    教学模型:教学科学、教学艺术

    样板戏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艺术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工作坊(茆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l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