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30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为标题全面报道了吴满有的先进事迹。
吴满有:陕西柳林横山人,1928年逃荒到延安柳林乡吴家枣园,他原本是个种地的普通农民,在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中,他用劳动发家致富的事迹一下轰动了整个延安。
此刻,随着抗战局势恶化,沿海华中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政权退到重庆,财政越来越困难,给八路军的军费也难以为继,不久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费。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怎么办呢?
毛泽东说:“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
这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的来由。
这时,需要推出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型,吴满有脱颖而出了。
这一年,吴满有49岁,他生就一个大个子精强力壮。在土地革命前吴满有是一佃农,那时他吃树叶,吞糠麸,砍柴受苦把赚来的钱向当地的豪官富绅缴付捐租,自己却常常饿肚皮。
土地革命后,他参加革命分得山地田120余亩,吴满有积极垦荒播种,养牛哺羊,光景越过越好。
毛主席夸吴满有不仅是勤劳致富的模范,更重要的是他积极向政府缴纳公粮。
吴满有每年收小麦18市担,粗粮27市担,却交公粮14担3斗,还要交公草1000斤。
庄上的人对他说:老吴哥,你出得太重了亏了,减掉些吧!
吴满有说:八路军在前方流血,我们不过只多流些汗,不亏!”
从此,吴满有变成了一个象征,一个方向。
吴满有不仅自己辛勤劳动,还要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例如组织村民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参加边区政府会议、出席社会活动。
吴满有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农民,而是被推到了高处,越来越神化和政治化了。
延安有人一提吴满有,大家都是羡慕赞叹,吴满有成了陕甘宁边区人人皆知的明星。
政府和报纸着力宣传吴满有的事迹,艺术家也纷纷围绕吴满有进行创作。作家柯蓝写了报告文学《吴满有的故事》、《吴满有和他庄里人》,歌颂他勤劳致富,还写他对长工的体贴关心。木刻家古元创作了木刻《向吴满有看齐》。
1943年春节后,《解放日报》发表吴满有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他提出要为毛主席代耕。毛泽东接受了吴满有的请求。此后,吴满有每年都把替毛主席交的公粮,石麦子和一石小米亲自送到中央办公厅。
1945年春节,吴满有把自己喂的一头猪杀了,而后全部送给中央办公厅,自己一点也没有留。
毛泽东与吴满有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吴满有多次去见毛主席,互相间问候亲切交谈。
1947年春,国民党军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开战并三战三捷。
5月14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安塞真武洞召开祝捷大会,吴满有当场表态要求参军。
由于吴满有是“名人”,他被任命为王震属下的第二纵队民运部副部长。
在西北野战军主力一次突围战中,随军支前的陕北民工没有跟上,多数被国民党军俘虏,其中就有吴满有。
开始吴满有没有暴露身份,他自称是“民工小班长王希成”。
在审查过程中,国民党军官对这个老头产生怀疑,看他不像个普通农民。
这时出了告密者,说了吴满有真实身份。
胡宗南闻讯,立即在小雁塔官邸召见了吴满有。
吴满有当然不承认自己的身份。
胡宗南打发吴满有走后,他对部属说:“这人就是吴满有!看他一坐到沙发上那架起二郎腿样子,他绝对不是一个小班长。”
随后,胡宗南把吴满有送到了南京向蒋介石表功。
吴满有是名人,有记者来采访他,他一开口就说:“我是劳动英雄吴满有,怕啥!”
吴满有用他的陕北腔大大方方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在这次记者会上,吴满有表示对自己的过去“深怀悔意”。
为了宣传需要,国民党让吴满有发表广播讲话,要他讲“团结裁乱”。
吴满有大字不识几个,他哪能说出“裁乱”这样的国民党语言来,一看就是国民党写好了稿子,教给吴满有念的。
南京解放时,吴满有被国民党当局留下获得了自由。
西安解放后,吴满有回到陕北家乡,组织上把他定为“叛徒”,剥夺了他的一切荣誉称号。
这位“大生产“的明星与1959年在痛苦中了此了残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