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参加了同读书院的A级同读群,今天是交作业的最后期限,没想到一本书可以这么剖析、这样细致,写这么多篇10几页的作业,我要崩溃放弃了,A级真是太虐人了。
第一周,通读全书画思维导图;
第二周,根据曾国藩的特点 帮他写简历;
第三周,画出曾国藩的人际关系网;
第四周,写3000字同读感受。
以上所列只是每周的重头戏,还有5-6个其他小问题,小作业。
刚才思考良久,怎么也想不清楚为什么一本书要如此地读。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上瘾,上班时间工作繁重也抽空完成读书,正好赶上出差飞机延误,在飞机上完成了任务。这本书写的很好,曾国藩这个人很传奇,让我不断地想去学习研究。一个拙笨的人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真的就成就了一番事业。
读完了交了第一周作业,感觉如释重负万事大吉,认为第二周就不难了。没想到后面的作业难度没丝毫减弱。
刚才读了几个同学交的作业,自惭形秽。他们很认真地在精读一本书,所以有真正的改变和行动,曾国藩的可取之处,曾国藩的经验教训真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而我还是依照以前的习惯,只凭感觉读,读着爽就读,晦涩难懂的就放弃,读完了没有总结继续读下一本。
同学们真的太优秀了,那么我呢?我该怎么办呢?
1. 曾国藩立长志,而我常立志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国藩到了翰林院后,发现自己的眼界和学识不如其他同事的时候,他自卑焦虑。他经过读书和认真思考,认识到“科场上的胜利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圣贤”,于是“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相比较我自己,我也是意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和缺点,初开始我自卑逃避,而不是改变。后来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于是尝试去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待人接物也逐渐地成熟一些,但还是一种随心而欲的方式,今天想起来就执行,不记得就原谅自己的无知和鲁莽。而曾国藩对自己有最高标准,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圣贤,克服自身的很多不足。
今天我听了《真实科比》,了解到科比在11岁的年纪就立志要成为那百万分之一进入NBA。
一个伟大的人,必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见卓识,曾国藩要成为圣贤,科比要进NBA,我呢?以前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资质平庸。但现在我看到了一点希望,确立一个目标,再加上超乎常人的信心和毅力,我相信自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成为这个行业舞台上的受人尊敬的一份子,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从这一刻开始,我需要为此付出全部的努力。
2. 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经过认真分析,我给自己列了以下五条:
1)早起读书和锻炼身体,5:30-6:00;
2)静坐祈祷,反思自己;
3)谨言慎行,管好自己的大嘴巴;
4)每天跟孩子记日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学到了什么、哪些需要改正的事、需要感恩的人和事,从小培养记录的好习惯。
5)七天一篇文章,反思自己,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把择友当做人生第一大事
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在外想获得帮助,全要靠朋友。所以朋友的多少,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能有多宽广。
我之前都是凭借性情交朋友,所以周围的朋友也都是跟我一样的性情中人,抱负不大,只求平淡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良师益友,因为自己的严重自卑,我从来不主动,不向前,其实内心渴望得到认可和友谊,却很难接受一个跟自己不像的人,比自己厉害的人成为朋友。
我以前打心里头认为,“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殊不知,人际关系也是精彩的一部分,除非你是特别的天才,哪个普通人不需要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呢?
4.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对事物进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做参考。“智慧愈苦而愈明”,是他的切身体会。
因为意识到自己的笨拙,所以处理事情费劲心事地分析、总结,不留死角。在湘军的作战过程中,更是执行“结硬寨、打呆仗”的笨拙战术。这一套“战术”关键在稳,在于敌我双方主动性的转变。
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牢靠。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曾国藩打仗的第一秘诀是“稳”,先立于不败之地。军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谈到争取胜利。因为军事不比别的事情,不容许你犯错误,一犯错误,可能生命就没了,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他才要扎硬寨,保证军队先生存下来。
反观我个人的工作方法,急功近利、基础不稳。知道了自己的笨拙,却没有利用好他,反而学习那些聪明人的高招,到头来让自己陷入了没有后劲的境地。个人一直再讲“稳”“准”“狠”,以为这三个字是在客户谈判时才用的字,曾国藩给我启示,只有自己稳了,才能发出准确的信息,才能一招制“敌”。
5. 擦亮心智,认清形势
在曾国藩职场生涯中,多数情况下他能对当前局势做到客观分析,从而想出合适的办法和态度来处理问题。
比如成立和裁撤湘军的时机,面对洋人来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李鸿章的栽培,对大清王朝前途的担忧,发起洋务运动等等。这些都与他的深谋远虑分不开。他有学识、好交友、勤思考、善总结,这些微习惯让他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让他成为一代明臣。
反思我个人,由于信息闭塞,再加上自己不善于总结分析,总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很多事情看不透,更办不明白。这也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6. 立功、立言、立德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我希望等我去世的那一天,后人能以我的德行来评价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