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为什么要集体决策
2、个人负责的重要性
3、民主集中制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决策过程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很多时候在企业中决策是一把手确定,但是要集体来讨论,来承担,而且常常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个人的想法,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集体决策的目的是集众人之智慧的方式,避免决策出现偏差,个人负责就是每个参与决策的人要对自己的意见负责,对决策结果负责。
01
为什么要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高手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一般组织内还会细分领域,比如人力资源、业务专家、技术专家、财务总监等在各自领域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大家可以对决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在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之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
集体决策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形成的决策是在综合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问题的趋于一致的看法,因而有利于有关部门或人员的理解和接受,在实施中也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决策实施的质量。
集体决策有好处,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集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他往往是互相妥协的一个结果,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所以肯定不是最优方案。其次,集体决策往往耗时较长,决策效率低,如果一个人决策可能很快就出结果,但是集体决策往往需要开几次协调会才能获得通过。
基于以上特点,集体决策是一个风险相对小的决策,因为这是集合群体的智慧,相互碰撞和相互妥协的结果,收益可能不是最大,但是风险相对偏小,再叠加决策周期的加长,大家都是经过时间较长的理性思考做出的判断,而不是听一个人讲的热血沸腾时做的决策,所以比较理性符合实际。
企业经营是为了保证整个经营过程良性和持续,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就是管理者优先选择的逻辑。因此集体决策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集体决策还要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参与决策的人知识、技能、性格等要互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参与决策的人要有信任感,这种信任需要成员的坦诚和相互的沟通,这是高效决策的基础。参与决策的人要有责任感,要敢于对自己的决策负责,有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最后要有决策的流程和目标,决策是带着目标来的,不是来争论谁水平高,谁权力大的,要围绕目标进行沟通和讨论,根据决策流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02
个人负责的重要性
责任的问题一直是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要讲究责权利对等,不能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集体决策的实现需要个人负责来保证。责任的概念永远是个人的概念,没有集体责任的说法。
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很少探讨责任的问题,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责任是非常清晰的,人们在行为习惯中就形成了个人责任的意识,责任成为一个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强调求同存异,‘家和万事兴’。人们不习惯于个人承担责任,反而比较习惯从众,加上民间盛行“出头的椽子先烂”、“法不责众”的说法,人们更是希望责任大家担,个人风险低,所以对于责任意识而言,我们还比较缺乏承担责任的主动性。
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管理就无法做到有效,如果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无法承担经营的后果,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不会有风险控制。个人承担责任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严肃承诺,是支持集体决策的保证。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没有个人的责任也就没有绩效可言。
个人责任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个人,还影响集体。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自己不但无所成就,他所在的集体往往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因为不负责任导致重大事故,给集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在职场中,责任心就代表你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参与决策的成员,往往职位较高,影响范围更大。一个成功的团队,必然是由一群充满责任心的成员组成。责任心是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责任让我们勇于承担,减少抱怨,少发牢骚,可以对组织提出更宝贵的真实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也会因此更加出色,人生也会因此更加精彩。
很多企业把敬业作为选择人才的一个标准,敬业就是有责任心的表现,所谓敬业就是尊敬自己的岗位,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说道个人责任,就需要提一下,个人决策的问题。个人决策的好处是高效,但是容易受个人感情、知识面、经验程度等个人因素影响,决策的好坏全部依赖个人素质的高低。比如在招聘时,面试官可能根据面试者的第一印象决定这个人是否通过面试,这是不正确的,但是人是比较感性的,对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很重要,往往影响我们的判断。个人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知识范围也有限,看到的场景也有限,有时我们会根据一个人是否工作敬业来判断是否给予晋升机会,而忽视了绩效因素,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无效劳动不产生绩效,我们不能因为工作添堵来决定人员是否晋升。还有个人往往根据人的近期表现来评价一个人,比如快到考核周期了,很多人开始积极表现,争取给考核人员一个好印象,这的确起作用,很多考核负责人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近期情况来评价一个人,这也是不对的。相对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就显出优越性了,过个人从不同维度、不同时段、不同视角来评价一个决策、评价一个人,就会比较全面,相对接近正确方向。
最后个人要对个人的决策意见和建议负责,这样的集体决策才真正有效,如果可以不对决策负责,那么参与决策者可能就会比较理想化,不考虑现实情况。
03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运行中,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最大限度激发了全党创造活力,又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也减少了个人决策的风险。
这一制度其实也可以借鉴到企业重大决策中来。企业重大决策也需要先收集意见和建议,最后召开高层会议,针对重大决策问题进行表决。比如企业年度目标的制定,可以先让各个部门根据了解的市场情况、确定自己的明年目标,并结合自己了解情况,确定企业目标,先收集各个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汇总,高层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对收集到的年度目标进行审议,适当增加或减少各部门目标任务,再通过董事会或高层会议决策制定。
民主的过程是保证决策的可行性,而不是绝对的自由主义,不是自己想怎么决策就怎么决策,是围绕目标、可行性进行决策的建议。同样集中也不是绝对的专权专制,集中是在收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汇总,整个过程,员工和领导都要全程参与,经过表决形成最后的决策,集中是体现效率,民主是体现公平和考虑可行性。
在实行民主集中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有些人提出“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样的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是不是使用所有场合,比如咱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违背了这个基础和原则,那就没有了意义。每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让结果来评判。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每一项决策是否具有合法性,关键取决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程序基础。
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有时民主和集中是对立的,比如在企业实践中,民主往往代表‘员工群体’,集中代表“领导群体”,出于各自所在岗位,各自的利益,有时会出现分歧。这时化解分歧的主要工具就是寻找共识。共识是什么?是员工和领导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在寻找共识的过程中,领导要有格局,有组织领导能力,员工要识大体,顾大局。毕竟企业是大家的企业,企业发展好了,大家工作生活也会跟着提高。
最后,企业决策要灵活,不能什么事都民主集中,否则决策效率就太低了,只有重大事项需要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处理。决策只是企业运营的第一步,关键是执行,既不能议而不决,也不能“决而不行”。 决策是决定、决议,有不容置疑的指令性,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决策是管理开端,关乎着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途。所以要慎重,但是一旦决定,就要坚决地执行。
案例1: 一家企业老板军人出身,企业所有决策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企业决策实行的是高度集中,企业文化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有段时间,由于客户订单多,需要员工加班完成订单,,老板要求所有涉及订单的员工下班后必须到车间加班两小时,并且不给加班费,没有任何说法,有一个员工说了几句抱怨的话,还被老板大会批评,以执行企业文化为由降一级工资,结果该员工离职,随后一批员工跟着离职。
感悟:只有集中、集权是行不通的。
案例2:“这件事是集体决策的,我们严格按照程序,经过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并一致同意,这样也违规吗?”巡察谈话现场,云南省江城县田房村村委会干部振振有词。
“你们别拿集体决策当挡箭牌,哪条规定说集体决策就不违规?程序合法就能掩盖违规的事实吗?”江城县委第一巡察组组长犀利发问。这是那集体决策当挡箭牌的典型代表,结果村委会干部因违规被移交处理。
感悟:集体决策不是挡箭牌,个人要负责任。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