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朋友的陪伴下,我第一次去海边看日落。带着许多期待和好奇到地方时,正赶上日落的时间,亲眼目睹这壮阔的世间美景时,就被深深的被震撼到了。随即我便拿出手机一阵的狂拍,不觉间太阳已经沉到了海底。后来再回想起那个下午时,我只记得自己拍了很多照片,却一点也记不起当时的日落景象,只能去照片中寻找一些回忆。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你明明在干一件事,但又总是被别的事吸引了注意力,最后你也记不得自己要做的事了。大多数的时候,阅读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看的慢不说,看过的内容记不得多少,这导致很多人不再愿意拿起书来读。
作家印南敦史曾经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但是后来他通过改变自己的阅读行为理念,做到了可以每月读完60本书并写60篇书评。你一定好奇他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吧?他在《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中道出其中的原为原委。
一、不需要记住路人甲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路人甲,路过了就几乎不会再遇到,所以我们不需要特意把注意力放到他们身上,当然我们也不会对他们有印象。真正能让我们有印象的往往是有特色的几个,或美女、或帅哥、或穿搭很有特色的、或很有气质的的等等。
阅读也是一次相遇的过程,一本书几十万字,再认真的阅读也记不住大多数内容。读完一本书,有印象的往往只有那么几处特别的地方。为了知道很少的一部分内容,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不需要记住路人甲,只需要快速的找到有印象的内容即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阅读行为理念。
二、建房子需要的不止一种材料
我们都知道,现在要建造一座房子,最基本的要钢筋、水泥、砂子、石头等材料,只其中一种材料是建不起一座大楼的。
读书也一样,一本书不足以构建我们知识体系,而应该是我们更上一层楼的一级阶梯,想要看到更远、更好的风景,我们就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所以不应该纠结于一本书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获,而应该从更多的书中,找到更多的能让我们触动的知识。
三、你喜欢的是甜味而不是糖
人们喜欢听音乐,是因为听完音乐后,能使内心产生一些情绪,开心的、忧伤的、放松的等等。当节奏、音律、歌词流经我们的耳朵、大脑后,我们记住最多的,不是节奏、音律、歌词,而是心底的那份情绪。
阅读也一样,看一本书,我们不应该太多的关注书本身的内容,而应该更多的关注看过一本书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正确认识到我们对于一本书的需要,就能让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一本书,只要改变我们的阅读行为理念,每天阅读两本书,你也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