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爸

作者: 蔻落鷀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10:52 被阅读0次

    那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村东头的三爸家,清晨醒来,记忆犹新,回想三爸这辈子,感慨万千,觉得他的一生,既是一个个例,又是老一辈中国农民艰难生存的代表。于是草草为文,简单记录我与三爸的交集,算一种缅怀。文字发表后,我给堂妹发了一份,觉得,毕竟,是人家的父亲。

    以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再想起这件事时,翻阅原文,再读一遍,这才发现他们兄妹在文下留言,失落和感慨自不必说,然而我也读出了不满与异议。不免让我有些后悔自己发文的举动了,觉得自己浅薄或自讨没趣。世间之人,世间之事,多只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打量,何曾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或许,有些人对你而言,所拥有的只是一份血缘关系,和貌似的亲情,事实上,这所谓的亲情羁绊,反而成了你们心理疏远甚至反目的关键因素。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我写的,是我眼中,心里的三爸和他的生活,不曾想,会触及到别人的怨念,实在是意料之外。

    事实上,我与三爸家的几个子女,都不相亲,这大概是源于我自己的性格缘故,当然,更与我们之间仅有的交集是如此的不愉快有关。我没有满足别人对于我作为其亲人的期望,所以才越来越隔膜,越来越疏远。所幸,生活这档子事,是谁离了谁都能活的,所以,这点亲情瑕疵并没有影响我们彼此的生存。

    堂妹说:

    不是我父亲不想上学,是奶奶为了家里的工分,不让他上学……

    某些人,为了生活,牺牲了自己,却被大家忘记……

    堂弟说:

    文中所记,跟我听到的不一样……

    是人心变了,还是社会变了……

    看到这些文下留言,不得不说,我如鲠在喉。我用自己的回忆给别人添了梗,别人也回敬我以梗。

    说到三爸的求学路。我想,除了当事人,没有人在这件事上有发言权。而当事人子女的言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事人的思想。

    爷爷奶奶一生育有八个子女,夭折两个,活下来六个,三男三女。大女儿出生后,接下来的七个子女陆续降生,生存成为第一要义,大女儿的求学之路便被生存堵死了。父亲排行老二,也是男孩中的老大,从父亲开始,之后的孩子都走了求学之路。我常常叹爷爷奶奶的伟大之处,一对农民夫妇,却能在艰难中有此抉择,实在难能可贵。

    奶奶的大女儿,我的姑妈,常对我讲,当年渭河岸边有个五家庄,住着五户人家,其中最艰难最窘迫的就是爷爷奶奶家。当时的人们都在笑话爷爷奶奶,那么多孩子,还都上学,年年岁岁都是超支户。那个年代,贫穷只会成为被人瞧不起的标签,而没有什么扶贫之类的东西。然而,时间却证明了这对夫妇的抉择是正确的,并给了二位老人以丰厚的回报,那就是让她他们的子女不再像父辈一样辛劳。

    我的三爸,就是在那样一种情况下辍学在家的。无论是出于爷爷奶奶狠心的选择,还是三爸自己上学不给力,他成了继他的大姐之后第二个没有在上学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人。

    我有一亲戚,今年六十七岁,健忘得让人很怀疑其患了老年痴呆症,他自己也逢人就宣讲自己的健忘。然而,早年间的怨恨,芥蒂,他却如数家珍一般,叨叨起来没完没了。他会抱怨自己作为家里老大是如何的倒霉,他会抱怨他的父母当初因为生计没有让他上高中,他会对尚在人世的将近九十岁的老母发脾气,说她毁了自己的一生……

    每每如此,我会难过。为这位老母亲,为这个长不大的儿子,为人世间一切不能抛却的怨念!

    我不知道三爸当年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在他上有两个兄长和下有两个妹妹都上着学的情况下的心路历程。在那样多子女又生计艰难的家庭里,牺牲是必然的,也是无可选择的。只是这经历落在谁的头上,并不如影视剧中的情节那么悲壮和感人。或许,这就是现实高于艺术的地方。为艺术而造假,仿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或许三爸一生都在悲叹自己的命运,或许他在抱怨兄妹们的绝情。事实是,抱团是父母家的生存状态,成人世界里,生存永远是个人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包括父母兄弟,无论你觉得别人该回报你什么。

    当爷爷奶奶的六个子女都成婚后,爷爷患了一场大病,便离开了人世。我至今还记得我提着爷爷的尿壶当玩具和小伙伴们玩耍,被奶奶训斥的情景。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爷爷的两个儿子,我的父亲和我的三爸,虽然比爷爷多活了二十多年,但他们同样是在为子女的生计殚精竭虑后,几乎没有享受到子女的多少供奉和回报便过世了。

    或许,我这一句话,又给许多人添了梗,又要惹来不少非议了。然而,这确实是我的感受。

    我与三爸的交集并不多,自然无法与他的子女们相比,但他家盖房拉砖时他让我帮忙清点砖头数目的一幕;儿时在他家的点心作坊做糕点的情景;我小学毕业前的那个生日,三爸与我在小县城的夜市上吃喝的一幕;我唤父亲阻止那些计划生育人员在房顶上揭瓦的场景;三爸在杏园里瓮声瓮气地和我谈生活计划的一幕……所有这些片段,历经岁月而愈加清晰,它们所串联和勾勒出的,是一个农民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而失去自我的生存历程,那是一条充满艰涩又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一路走来,苦辣酸甜,当事人自知,旁观者也看得清楚。

    上一辈人的事,随着弟兄两人的先后离世而宣告完结。或许,三爸有在抱怨兄妹们的不相助,或许,只是我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相助而已。只是,我觉得,记住别人的恩情跟记住别人的无助,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它会导致你走向不同的路。

    我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父母用自己的辛劳和付出换取了我们的今天,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从不怀疑父辈为了子女甘愿付出所有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我又很清楚,这奉献,或许只是为人父母者的一种本能。奉献者心甘情愿,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理所当然地索取,而又不知回报,世界就不那么美好了。

    我从不怀疑为人父母者想要竭尽所能给予家庭的温暖,但我清楚,这温暖往往与经济无关。

    我的家,或许在外人看来很温饱,很小康。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学时饥肠辘辘的感觉,和总是没有合适的鞋子穿的情境。羡慕别人的衣服总是那么妥帖与合身,羡慕别人家的小姑娘被父母收拾打扮的跟一只蝴蝶一样……然而无论怎样,我的父母并没有让我缺交过学费。到了弟弟高三补习那一年,家里家外的确实拿不出那笔钱,而我们家人又从来没有问人借钱的习惯,于是弟弟便走了打工这条路。

    弟弟补习那一年,我结婚没多久,弟弟曾求助于我,而我经济之拮据,实在不堪回首,这也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我的堂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向我开口,求助一笔资金。然而无论他的话多么慷慨激昂,或者激情澎湃,或者孤独无助,却改变不了我自己生活艰难拮据的处境。我没有办法告诉我的堂弟,我的老公是如何地自作主张,举债结婚,婚后让我背负一大笔债务而陷入绝境,我没有办法告诉堂弟我是如何在孕期赊一枚五毛钱的苹果的故事,我只是没有钱借给堂弟。

    堂弟看到的只是我们夫妻双方的工资,却没有看到工资以外的生活。事实上非只他这样,后来也有别的亲戚来借钱,和我的堂弟一样,采取的都是软磨硬泡。然而我自己的债都没有还清,我怎么可能为别人再去举债,况且,周围人处境大多相似,你又去向哪里举债?!亲戚把我当救星,托我以殷切期望,我负了他们,便负了这亲情,他们由此与我极不相亲,我在有口难辩的情况下,便也爽性看淡看透了这所谓人性与亲情。

    披了这亲情的外衣,你便须理所当然地去满足他的期望,否则便是无情无义。他们仿佛从来不会去考虑,别人的生活,可能也会遭遇困境与瓶颈。

    虽然我婚前在娘家的日子不算天堂,但我绝对没想到,婚后的日子,于经济上会跌入一个低谷,而这个低谷一跌就是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的堂弟堂妹们陆续就读于我所在的单位,经济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我知道,无论我曾做过些什么,帮助了谁,拒绝了谁,我都不是一个好人,只因为我不够慷慨和无私。

    有时候,我自己也觉得很讽刺,结婚前,我曾打算无偿资助一位同龄人复读,然而到了我的亲弟弟手里,我却没能资助得起。这是唯一让我遗憾的事。至于别的,虽曾闹心过,我却并不在乎,因为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

    父亲这一辈人的故事结束了,而我和我堂弟堂妹们的故事也淡出了生活。我不能忘的是,曾有那么一位农人,被人冠以老实,其实只是不爱说话,他比一般人心眼都要活泛,脑筋都要灵光,他艰难而快乐地生存过,仅此而已。

    我想对堂妹说,没有人忘记,只要你们不忘记。

    我想对堂弟说,要问人心还是社会变了,你且问问自己变了没有?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三爸,纪念一个逝去的艰苦年代,纪念艰难生活中一份略带温暖的回忆,还有叔侄间那不容置疑的亲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qu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