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的尖子生》1 马文亚 “少年巴菲特”

《朋友圈的尖子生》1 马文亚 “少年巴菲特”

作者: Adam_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6:25 被阅读0次
    《朋友圈的尖子生》1 马文亚 “少年巴菲特”

    马文亚,1988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父母工作于银行,

    2003年趁着上海买房送户口,在闵行区买下两套房,

    同年12岁的他只身来到上海读初中,而且开始用妈妈的账户炒股,

    15岁也就是非典那年在上海买了一栋别墅并开启炒楼生涯,

    18岁攒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同年考入传媒大学,大学里被誉为股神,不过2008年牛市期间信心满满推荐股票,让老师同学以及自己损失惨重,可以说是人生第一次大挫折,

    毕业前资金量达到财务自由。。。

    现在管理量化投资和私募基金,跻身于同龄人最优秀的1%之列。

    这是个比我大4岁的80后,他的本金来自于压岁钱的储蓄,几年攒个几万,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个富二代,财富的原始积累主要是抓住了2003年—2010年这期间房价暴涨,以及股市的投资,最主要还是得益于从小学就培养了财富观念。他取得的成绩,首先源于家庭出身,其次是自身努力。

    文末马文亚的建议读时很有共鸣,摘抄如下:

    我对他们的建议,就是当你想到一件事的时候,你一定要每天做点什么,这是一个把多的目标变少的一个过程,这是第一步,(因为每个人都想做很多事,你想做一百件事,但你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一百件事里面,你要用你的方法去选出来最重要的那么几件。

    然后选出来那一两件就是很重要的,你每天要问自己,这一两件事情是不是你这輩子一定要做的,这叫锁定目标,比如说,你要赚好多钱,都不日还是要住大房子,你要换一个好车,还是你要在企业里面做到什么位置,这都是目标,但是一定只有一两个,不能太多。这一两件事,是不是这辈子做不到,死了都不甘心的?

    第二步就是大目标化小的过程,比如说你的目标是环游世界,那能不能把这个大的目标先换成最小的,比如你先去个天津,或者是去个河北,然后你每个月去一个地方或是每年去几个地方,把大目标给化小,这是第二步,先化小,然后也把它列出来。

    第三步就是去做,每天都要做,你每天晚上都要问自己,我今天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说我要环游世界,那你今天能不能花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去搜一搜你想去的地方,做个旅行的规划你今天做个旅行规划,明天去找一个房间订酒店,然后后天去找个什么,你先把这个要做的事情给它列出来,每天为你的目标去进步一点点。

    比如很多人觉得读书很重要,但我就是死活没时间,那你能不能让这么重要的事在生命当中出现?让它每天出现一下,每天你能不能读五分钟,五分钟没有,一分钟可不可以,睡觉前,你不可能说我每天一分钟都挤不出来,这就是扯淡了

    然后当你养成这个习惯之后,你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了,这样就能够去一点点实现你的小目标和大目标了。我过去真的是这么做的,我觉得今年特别重要的事情,我每天会做一点点或者想一下,不会说到年底了才总结,我很少有那种情况,就是到年底了一看去年的目标还没完成,要不今天我再做个同样的目标,这在我身上非常少见。基本上,每一年我到年底总结的时候,年初的目标都实现了一多半。

    《朋友圈的尖子生》1 马文亚 “少年巴菲特”

    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嫌累嫌麻烦,不会这么做的,毕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很轻松。我也喜欢每天睡前刷刷剧,追追我喜欢看的电视剧《将夜》,找个电影看看,不过每晚睡前还是要读书和读英语。

    之所以对这段话产生共鸣,是因为我有过这种经历,或者说整个历程就是这样一步步下来的。

    去年的时候,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练吉他,看书,英语口语,学投资,还要一直学java编程知识。起初,我是个很贪心的人,一下子把这些想做的事情同时塞进了我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上的混乱。

    下班之后的时间就那么多,经过一天的工作,精力已经很少了,根本做不了这么多事情,而且几件事情同时开始,精力会被扯得稀碎。那段时间过得很苦,于是,最后就把所有的都愉快滴放弃了。然后就专心准备跳槽。

    一直到今年十月份,国庆在家的期间,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白天就开着车到处送货收账,跑来跑去感觉很开心。到了晚上我的房间里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一般吃完晚饭才刚刚八点,睡觉嫌早,于是我试着开始读书,读英语,在大晚上为了不吵到父母压低了声音读。然后假期结束来到上海,把时间调整到十点到十二点。现在下班后只做这两件事,慢慢体会到,少即是多,这话的含义。

    到现在有了两个月,我很明显得感觉到,自身在慢慢滴变化。

    现在英语也越读越溜,下一份工作就准备找个英文环境的,然后读完这几本科幻之后,开始看英语原版书,据豆油说,这和看翻译过来的不一样,会有种打开新世界的感觉。

    说起朗读这个习惯,帮过我不止一次了,朗读最早始于大二上学期,2011年的下半年,当时经过大一一年,同学们反馈自己自我感觉到,我话声音很小而且吐字不清,见面聚会也不知道和别人聊什么,社交一直打不开。

    所以我就开始历史文学心理经济商业传记地大范围看书,同时练习朗读纠正发音,每天傍晚我都带本书,在空旷的新校区找个僻静处,开始操练,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然后口音就没了,也健谈了很多。

    但是命运呵,赶在大学毕业的节骨眼,我正摩拳擦掌,准备广阔天地大干一场时候,因为踢球脚伤,毕业后直接回家闭门不出养脚两年。2016年来到上海开始工作,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同时发现我人是出来了,但是精气神,自信这些东西全部都在家里日复一日地消磨掉了,怯懦且怂。那种感觉,那种状态和大一时候很像。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没办法恢复了,心态。26岁的心态和20岁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虽说少了锋芒,多了些沉稳,但是也少了锐劲,或者说锋利度。

    不过无论是动如脱兔,还是稳如老狗,该做的事,想做的事,都不会落下。

    热血不在,梦还在。人生不过是从头再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的尖子生》1 马文亚 “少年巴菲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r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