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所有问题与困境,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寻到答案
我们耳熟能详的苏东坡的《赤壁赋》,在高中初学时就被其韵味与意境所折服,后逐渐接触苏轼这一人物,发现他如果赶在现在,一定是一个逗比的明星。苏东坡的乐观是出了名了的,他也自称乐天派,但是他的乐天是在遭受乌台诗案之后,他才懂得了这个道理,也是当时的环境不断打磨出的他对人生的态度。
苏轼刚刚开始算得上一帆风顺,科举,升迁,一路平坦,不断被人赏识。但在1079年,他被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那个,给坑了,拿着他的诗四处传播说苏轼有谋反之心,而当时呢,王安石正在进行大变法 ,以王安石一派人便把苏轼这种反对派给贬了。把苏轼贬到湖州,吃不饱穿不暖,苏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是能找到开心的理由,哎?你把我贬到这个没吃没穿的地方,我完全不慌,我自己开辟东坡种粮食。没牛羊肉吃,我用猪肉做成东坡肉,把东坡肉发扬光大,自己过得逍遥自在呢。朝廷小人见我不爽,把我撵到鸟不生蛋的海南岛。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又开始与儿子苏过一起开心的抄书了。人不怕陷入困境,就怕向困境低头,不得不说他真的是适应环境能力非常强的人,不仅有一定的地位,还有一群愿意死心塌地追随他的人。高中语文老师说苏东坡这个人是喜欢吹牛逼的人,但我现在看来,这个吹牛逼还是有一定的底气的。他自己也曾身居高位,当过翰林学士,曾经跟王安石对着干,被赶到小深井里面做了几个月,变得圆滑了,学聪明了,就好像每次他被贬一次,就进化一次,一直进化到现如今己超脱凡尘的艺术思想家,这个男人算得上完美,起码在我看来确实是,有着年少气盛的气概,但他敢于维持正义,即使最后遭受了万般磨难,在思想上近乎超现实而在生活中却又极其接地气。
但白居易呢,与苏东坡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苏轼是仰慕白居易的,白居易字乐天,苏轼也自称乐天派,但白居易一生要比苏轼平缓的多,白居易一生过得不卑不亢,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起码吃喝不愁,到哪都能被尊称一句“京城来的白老爷”,曾经也当过皇帝旁边的劝谏大臣,但还是年轻的锋芒让白居易受过一点苦便学的聪明得多,而且白居易是有心于民的,他虽然很善良但是也有一丢丢自私,见到活物,便不忍心下口故意放生,见到美物,便索人移到自家后院,所以经常有些植物枯死。他虽深知百姓疾苦却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能在旁边作诗而已,苍白的文字,无力的双手,只能使他过好自己的生活,一到某地,便有很多仰慕他的人宴请他,请他饮酒赋诗,当时的民风淳朴到令人感动,山中隐士送给白居易几棵名贵草木,但只索取一首诗拿回去欣赏。白居易为歌姬写几句诗便可令歌姬开心到整夜为之歌唱。
白居易是仰慕陶渊明的,但他还真是个俗人,不敢像陶渊明一样豁达,而且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如果隐居,自给自足恐怕都做不到,而陶渊明只做了87天的县令,便不为“五斗米所折腰”,辞官潇洒而去,超星名师讲坛里描绘白居易是个逗比“每次写诗前特别庄重,啊,你们退下,我要开始写诗了,“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的好,他马上给你来一句“草盛豆苗稀”,草是如此的茂盛以至于豆苗都快没有喽,你看他这个鬼样子,如果我种成这样我绝对不写诗,你以为使他懒呢他又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啊,我大清早就去除草啦,晚上才回来”那你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种田的时候都在干嘛???
苏轼崇拜白居易,白居易崇拜陶渊明,三者都可说是乐天派,但是乐天的境界不同,陶渊明放弃了官场的所有是真正的乐天,而白居易是做不到这点的,所以他崇拜, 苏轼更甚,处境更加曲折,更为悲壮,但往往逆境出人才,白居易也苦,但没有苏轼那么苦,没有苦到点子上,所以我论其三人,境界中陶高于苏,苏胜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乐天,逆境不低头,一个人的高贵,不是体现为惊世骇俗,而是体现为宠辱不惊,安然自立。
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心境被严重干扰的时代,我们能否在抵抗阴暗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为自己攒下一些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辜负一生。
但像陶、苏、白这样的人,是大于时代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时代都压不死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