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回家陪你了”,在微信看到姐姐第二天回来的消息,立马与她联系,确定了她回程的时间,与先生商定,晚上等她回来后请她吃晚饭。姐姐婉拒说不用了,她回来可能较晚,到时候和姐夫随便到哪个小餐馆下点面条吃。我执意说等她,迟就迟点吧,姐姐与姐夫商量片刻后同意了。这也是我们姐妹俩为数不多的共同点吧,明明可以自己做主,却要说和家人商量下,也许是知道商定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意愿吧。
回想一下姐姐去姨侄女那已有两年多了吧,中途虽有回来,但每次在家待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大约两三天的时间,即使春节长假,也就一周左右,但是我们保持着每日联系的习惯,也几乎每天视频,这也母亲的遗愿,母亲临终之前将我们姐妹俩的手放在一起,说她不在后,让我们姐妹俩相互之间多走动,让我有什么事多和姐商量,因此我们姐妹俩走得很勤很近。
姐姐向来勤劳,两年前到姨侄女定居的地方暂居后,歇不住的她又在那边找了份临时工作,已然把那当成了第二故乡。用她自己的话说,工资不高,主要是消磨时间,在家干待着不找点事做也着急。这是我们姐妹俩不同的地方,她性格外向,我性格内向,如果换成是我处在她那个环境,天天宅在家也不会感到着急。
这次辞去那个临工不干,准备回家长住了。既然这样,那多少得接下风呀,即使是简餐,仪式感要到,我这当妹妹的心意要到。从小到大,再从大到老,姐姐一直对我很好,从最初的对我好,到后来我成家后,对我们一家三口好。可能是骨子里的善良吧,姐姐对先生比对我还好,我们夫妻俩偶有争执,不管我对错与否,姐姐都站在先生那方,如是他的过错,姐姐也会让我多体谅他,这点随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在世时,我们兄妹仨夫妻俩有争执时,母亲总是批评我们兄妹的不是,因此在父母家,我们是不敢与各自的爱人发生争执的。
每每与朋友聊天时说起此事,朋友们都说我们的父母那是精明,但是很多时候我感到十分委屈,妈妈说我们时不敢多言,姐姐说时曾多次玩笑对姐姐说,你到底是谁的姐姐呢?姐姐笑着说,你们的姐姐。当然,我们的爱人都受“宠”,他们对我们都很好。先生曾感慨说,这大姨姐比他亲姐待他还好。
得知姐姐到家的大致时间,提前到饭店订了个座,点好菜。等她快到的时候,提前将菜上了。天气很是给力,一天的暴雨,到下午的时候雨停了,天边竟然露出了一点太阳。没了大雨带来的出行不便,姐姐也比预计的时间要早到一点,到饭店时才七点不到。可能是持续的大雨吧,又或许是过了晚饭的时间,其他顾客的菜都已上桌了吧,我们的菜上得较平常要快。
考虑到姐姐到家时间会较迟,这次没有约哥哥一家了,由于不是周末,姨侄女和女儿也都没回来,只有我们姐妹俩两口子。见面后姐夫第一句话说,你姐正式结束打工生涯了。
我笑着说,欢迎回家,又要过一段新的生活了,过惯了异地生活,如今回来,家乡又成了异地,重新适应吧。
吃罢晚饭,姐夫客气地说着谢谢,说这话那真的是客气了,我对姐姐说,其实这一餐吃得未必比那面条好,但这是我欢迎你回家的仪式感,咱吃的是氛围,吃的是亲情。
明天起,我们从每日一视频又转为了每日一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