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最先强调的就是周公旦的忧患意识,在武王伐商胜利的时刻,作为胜利者的周公旦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忧心忡忡,为什么?
因为理智而冷静的周公,不止看到周人快速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胜利,更看到了昔日高高在上的殷商贵族,忽然变成了阶下囚。那么今天志得意满的周人,何时也会成为亡国奴呢?周公旦忧患着,也深思着。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就像水里的鱼,即便流泪也没人在意,更不会留下痕迹。”
“忧患伴随了周公一生。他曾经对儿子说,我身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现任周王之叔,地位不低吧?但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洗头吃饭都常常中断,不能尽兴。为什么?我是时时警惕,不敢怠慢呀!”
为了周人的传承能够稳定、长久,周公旦殚精竭虑创制了周礼。诞生于忧患中的周礼,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传承,这忧患意识也是中华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没有发生断代的主要原因吧!
我们自认为炎黄子孙,但是炎黄二帝只存在于传说中,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中华文化最早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应该大都成型于周代,殷商甲骨文毕竟零乱不成系统,而且发现得太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没有太多影响。当年孔夫子心心念念的也不过是为了恢复周礼。故而周文化当之无愧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以人为本,是周制度和周文化的思想背景。”
“秩序,是礼的本质,礼的精神。”
“因为“君权天授”,所以要“以人为本”;因为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德治国”;因为以德治国,所以要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即“以礼立序,以乐致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