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G事件和倾城时代告诉我们的,品牌的种种.......

DG事件和倾城时代告诉我们的,品牌的种种.......

作者: 兰希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3:20 被阅读38次

    前几日,D&G事件持续发酵,从辱华视频到垃圾公关,从电商全线封杀,到创始人致歉,这个傲慢的大牌最终敌不过市场的反应,但真诚度有多少,不得而知。有人号召抵制该品牌产品,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响应,能有多少人坚持。另一方面,赵丽颖新剧倾城时代如期到来,又一轮观剧热潮,褒贬不一,我看到的是本土设计师和本土服装公司,在创建本土服装品牌过程中的艰辛。放在一起,一个是外国知名品牌的傲慢,一个是本土品牌创立的不易,不由让人感叹品牌二字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因这起事件而抵制D&G产品的人,会不会因此就不再购买了呢,以前也有抵制日货,抵制韩货的口号,是不是以后都不买国外品牌了呢,恐怕很难,这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和表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在意的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产品好、有底蕴的品牌。

    有人会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品牌没有那么重要了吧,自创品牌可以有很多渠道曝光,让大众知道。确实如此,现在产品曝光、营销渠道的确比以前容易的多,但曝光和知道并不代表就有一批长期购买的忠实消费群体。正因为门槛降低,产品、牌子越来越多,消费者无从选择,不知道哪个好,看起来都差不多,最后反而更依赖大品牌,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比渠道更重要。就像我们去超市、网上购物,看似选择很多,但其实很多时候选过来选过去,最后还是选择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而很多都是国外的。比如买洗发水的时候,销量好的海飞丝、潘婷、沙宣、飘柔、伊卡璐,这些是美国宝洁公司的,力士、夏士莲、多芬,这些是荷兰和英国联合创立的联合利华下面的,清扬是法国的。无从选择的时候,品牌意味着质量的保证,一种信赖和安全感,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

                                                                                 01

    历史悠久的品牌,老字号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和延续,国外那些大牌都喜欢而且擅长讲故事,讲创始人、讲品牌发展的故事,将创始人创立的初衷和奋斗的精神注入到品牌中,总是能带来震撼,让人钦佩,写出了人性层面的爱恨情仇,能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一种积极的、美的正能量,选择这些品牌就变成了景仰、情感链接和身份认同。

    品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和身份认同,拥有一群铁粉,商业上更是真金白银,品牌的溢价非常高。我去过很多做外贸的服装厂,都是给国外的知名品牌贴牌生产,利润很薄,只是代加工,并没有多少议价权,利润就是从每件衣服上,几毛钱几毛钱,一点点算出来、抠出来的。有时候还会出现不赚反而亏钱的情况,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没法定期交货,最后只能空运,成本非常高,搞得心力交瘁。而这些衣服一旦贴上了这些大牌的标签,就华丽变身,从出厂价到零售价翻了不知道多少倍,品牌的利润和工厂的利润是天壤之别。以前看过一篇分析苹果全球供应链的文章,其中有个利润分配图,数据的对比,突出了品牌和代加工厂利润的大差距,苹果拿了大头,差不多60%,而工厂、工人就只有零头。有时候会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呀,工人那么辛苦,加班多、环境差,还得职业病,但却只有微薄的收入。工厂解决了很多人就业问题,经营管理压力大,撑起了制造业半壁江山,却只能相当被动的被压价。但是理性想想就明白,这就是商业现实,品牌公司有的是核心技术、设计和品牌,而这些需要的是多年的心血和庞大的资金去建立和维护起来的。 

    品牌价值那么高,我们当然希望有本土的做的好的大品牌,让老百姓有更多好的选择,不仅能享誉国内,还能走出国门那该多好。梦想很美好但现实总被打脸。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为什么这么难呢,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错综复杂,包括大环境、法律制度、企业家、资源、产业链各方角色等等。

                                                                                   02

    创立一个品牌不容易,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做外贸的代加工企业日子就一直不好过,国内工人成本上涨,招不到人,环保要求高,国外客户订单量减少,不断压价,要求一点没降甚至越来越多。有些企业转移到内陆:湖南、广西、湖北、新疆等,有些迁到东南亚、非洲一带,有些则苦苦挣扎,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就关了,有些开始尝试着利用互联网,外销转内销,但发现困难重重。做外销,只要产品质量有保证,及时出货,和客户做生意时间长了,一切就很简单了。相比外销,内销环境相对复杂,人情世故多,法律制度不完善,好不容易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辛苦设计了几款不错的衣服,放到市场没几天,相似的衣服就出来了,成本更低,去告吧,时间耗不起,也很难告的赢,最后劣币驱逐良币,企业也没心思再继续了。相比外销,内销订单不稳定,需要对市场的反应非常快并处理及时,如果出来一个爆款,就要及时生产、补货,如果销量不好,就要放弃转向其它类型和款式。做内销,有些合作方没有契约精神,会出现货款延迟或不付钱的情况。工厂觉得内销、做自己品牌太累了,算了,还是做熟悉的外销吧,走到哪是哪。

    要建立品牌,公司的掌舵人是核心人物,TA的品牌意识和初心是关键,就像倾城时代中的三大服装企业,思美琪和温达的掌舵人、董事长很保守,他们做代加工发家并做大,觉得很稳定,这种商业模式很好,对自有品牌没有太大兴趣,尤其是温达公司,他大儿子很辛苦想要做品牌、培养设计师,但最终敌不过老爸,只能放弃。新宝瑞这家公司,董事长是有一定意识的,认命的CEO是设计师出身,并且放手让他去做自有品牌,去拼国内购物节。做品牌是非常漫长的,未知因素和挑战有很多,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心和信仰般的坚持很难成功。如果通过代加工、贴牌、抄袭、山寨就能赚大钱,为什么还要去建立品牌、去研发、去培养人才呢?

    要建立品牌,也不是掌舵人一个人就能成的,还涉及多方面的资源和因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生产、渠道、营销、消费者意识等,每个部分都是要花大价钱、花精力去经营,缺一不可。就像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理念被扼杀在萌芽中,战死在市场竞争中,要么是没有资金去支持研发和生产,要么是没有人才,要么是营销宣传不到位,好东西没人信、没人买。在品牌中投入的心血对应的是品牌的溢价,价格肯定会比抄袭的、山寨的贵,消费者会不会持续买单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只追求便宜,企业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做好的产品和品牌呢。国外有那么多品牌能成,消费者是很重要的动力之一,国外消费者相对而言会更理性,购买时考虑的面更多一些,除了价格,还会关心质量、品牌、环保、下游工厂工人的情况等,他们会为更好的产品买单,这就带动了企业的持续重视和投入。

                                                                                03

    打下了江山,有了品牌,要守住江山也不易。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都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并一直活跃在全世界的市场中。宝洁,1837年成立的,已经有181年历史了;联合利华1929年成立,也有89年历史。服装中我们熟悉的快时尚品牌H&M是1947年成立的,Zara比较年轻一点,1974年成立。奢侈品中最年轻的迪奥1947年,香奈儿1910年,古琦1921年,巴宝莉1856年。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老字号,可是让消费者熟知并认可的却不多。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和餐饮业,但我们熟悉的也就那么几家:同仁堂、青岛啤酒、全聚德、云南白药、老凤祥,其它牌子知道的人很少。上千家的老字号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几十年来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濒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只有10%左右。内外一对比,差距之大,别人家的老字号都已经遍布全球了,还卖那么贵,而我们的有好些还在生存线挣扎,都没能走出省。

    要守住江山,得时刻关注和尊重消费者,不忘初心。一些做的不错的品牌渐渐忘了应有的位置和商业准则,尽出幺蛾子,让消费者大失所望,就说这个D&G,不知道是吃错什么药了,自己给自己挖坑。国内出现的各种事件:毒奶粉、假疫苗,海天酱油不合格,盒马鲜生换标签等,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因为太希望有过硬的、信得过的本土品牌,所有抱有很大期望,期望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期望能长久的坚持做好的有良心的产品。

    要守住江山,需要广积粮,高筑墙,在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上着力,稳打稳扎,而不是盲目多元化,盲目扩张,自己把自己作死。吴秀波老师的《大败局》里写了很多这类失败的案例,里面有很多曾经熟悉的品牌,比如三株、太阳神、爱多、健力宝,最终都败走市场,从大众视线中消失。

    要守住江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而求新求变。前面提到的上千家的老字号,绝大多数都不温不火,不关注市场,不注重产品和营销的创新。曾经有一度流行怀旧,有一些实体店、网店专门会卖一些老字号的护肤品、化妆品等,比如雪花膏、片仔癀,我也用过一些,有些确实很不错,但总是感觉这些产品更多的只是在追忆过去,而少了时代感,少了与现在消费群体的链接。如果能将旧与新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既守住产品核心价值,同时在研发、设计、包装、营销上有所不同,用新的方式去讲一个老故事,相信会更好。

    要守住江山,需要好的管理机制来传承。我们去过的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很难做大,很难做久,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制度化管理,很多是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管理中人为因素过重,依靠关系、个人判断来做决定,管理层关系复杂,利益纠葛不清,变成种种迷网和做大做强的羁绊。就像倾城时代中,新宝瑞公司虽然用了职业经理人,但董事长又舍不得儿子,任由这个没有什么能力的儿子来干涉管理,让公司损失很大,这样不清不楚的管理方式,无疑很难能保持好产品、好品牌。

    好在我们看到在智能手机、部分家电、互联网、网络服装领域,有一些本土非常好的品牌,我们在消费时,能够信赖它们。我会很放心的去选择华为手机、格力空调、美的电器、方太抽油烟机。我会很骄傲的使用和向国外朋友宣传淘宝、天猫、微信、支付宝,我会关注韩都衣舍网店等。但是和老百姓更加息息相关的大众消费品、刚需产品领域,如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好企业、好品牌,能够在时间中沉淀,踏实做好产品,尊重消费者,保持初心,持续长久的经营下去。我们希望去超市和网络购物时,我们面对本土的品牌不再犹豫,而是放心的购买和使用,并且为本土品牌感到骄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G事件和倾城时代告诉我们的,品牌的种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a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