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重点参观了片治肯特博物馆和遗址区,以及萨拉兹姆墓葬和陈列馆。博物馆内陈列的内容较为丰富,除了片治肯特壁画外,还展出了出土于撒拉子模墓葬出土文物。片治肯特和撒拉子模出土物多数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一部分收藏于杜尚别市的塔吉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片治肯特博物馆只收藏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就驱车前往片治肯特古城遗址。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土坯房,四周农田环绕,人烟稀少,房间内是对片治肯特考古发掘历史和部分壁画临摹品、出土物的展示,虽然是临摹品,我们还是非常仔细地观看了一遍,正好可与上午听到的麦克教授的介绍进行对照和回顾。
片治肯特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离不开来自俄国的马尔夏克教授,他终其一生致力于这片古城的发掘工作,死后埋葬在古城墙旁边。这座小小的陈列馆的对面就是片治肯特遗址区,马尔夏克的墓地也就在这里。
马尔沙克夫妇在片治肯特参与考古发掘50多年,发现了大量壁画和雕像,并用英、法、俄等多种语言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深入揭示了这一古代粟特遗址的面貌,是中亚和波斯艺术史独一无二的解读者,也是波斯和中亚金银器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
为这片土地和考古事业贡献了青春和热血的马尔夏克于2006 年 7 月 28 日在片治肯特考古场地与世长辞。遵从他的遗愿,马尔夏克教授被安葬在这座古城的城墙之外。墓冢静静安放在这里,没有一丝华丽的装饰,一年又一年,永不改变,一如他曾经默默为这片古城所做的考古工作一般。
静静矗立在墓前良久后,我们登上了旁边的古城墙,一片金黄色的广大区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里的地势明显高于地面数米,展现出的是与周边农田村庄截然不同的景象。秋黄色的戈壁植被早已干枯在地面上,厚厚的一层,高低起落的夯土建筑在一片枯草中此起彼伏,一眼望不到边,显示出这里已经荒废许久,片治肯特古城原有的荣光早已不存。
原来这就是片治肯特古城啊!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但是想象中是什么样的呢?似乎又有些说不清。艾力克带着我们考察讲解,突如其来的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沿着城墙边沿,我们一处一处仔细观察。考古发掘的痕迹随处可见,一处一处似房屋建筑的发掘坑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好奇,我们跟随艾力克的引导,一一查看,拍照,记录。
艾力克告诉我们,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近130座宅邸,其中三分之一的宅邸墙壁上装饰着华丽的壁画,有些建筑上还雕刻有精巧的木雕装饰构件。几乎所有带壁画的宅邸都有两层或三层,含有多个房间。片治肯特城主戴瓦士提契的宫殿建在城堡的中心,在建筑结构和房间安排上几乎与城市王公贵族的宫殿宅邸相同,显示了这些贵族阶层很高的社会地位。
城中还有很多据说是商铺和各类工匠的手工作坊的遗址区,说明这座城市在古代曾经非常繁华热闹,而且功能齐全,既有王公贵族的居住区,又有街道、巴扎等。在一个可能是巴扎的遗址区域,艾力克告诉我们,在这片土层中发现了成千枚的钱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被阿拉伯人入侵时非常突然,钱币并没有来得及被人们转移走,整个城市在一片烧杀中没落了。
我们发现很多被认为是商铺和手工作坊的房间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在里面进行手工制作,考古专家们推测这里是手工作坊,而且手工作坊与商铺、住宅区宅邸之间并没有留下走道的空间,很可能这些手工作坊和商铺是归属于豪宅主人的,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这一推测后来被穆格山文书所证实。
除王公贵族的宫殿、各类工匠的手工作坊外,我们又去观看了其他宫殿、佛寺、神庙等遗址区域。通过对这座古代城池目前考古发掘工作的基本了解,我们对七到八世纪的粟特社会秩序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更深入的解读还需要对照同一时期汉文和阿拉伯文史料的记载,也需要与中亚其他地区考古材料的对比研究。
为了摸清伊斯兰化之前的中亚社会构成,历史学家采用了与西欧中世纪历史比较的方法。有学者认为,中亚绿洲城国很多特点与古希腊城邦相似,通过将中亚绿洲城邦国家与西欧、古希腊城邦的对比,指出伊斯兰之前中亚社会的独特之处。例如,陀尔斯陀夫认为,中亚城国里满是奴隶在劳作;曼德尔旭坦和斯苗尔诺娃发现,粟特有封建贵族阶层在发展。
经过近70年的考古发掘,在中亚这片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宫殿、佛寺、神庙、要塞、城池等。种种迹象表明,中亚一直处在与欧亚丝路的文化互动中:与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汉唐、突厥草原都有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大量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粟特文明的窗口,参与发掘工作的主要队伍来自俄罗斯,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也才刚刚开始。中亚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同样需要我国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对于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我们来说,片治肯特古城址及出土文物的考察更新了以往我们对中亚历史,尤其是粟特民族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更加深入研究中亚粟特文化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