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提到的:思想即自我,这里讲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的最原始的思想体系,其实就是我们的思考体系。这种最原始的思想体系一直与我们在一起,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于思考的过程,我们就无法通过思考来了解这种思想体系的存在。这就如同我们在旅途当中,无法了解终点一样,思想体系是个结论、是终点,我们却相信了过程。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总是无法满足当下的状态,因为思考给予我们的永远是一个无法获得结论的过程,于是我们无论用任何的思考所获得的结果,一定是未来会更好。
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结论,所有的未来都是由当下的每一天组成的,我们当下每一天的积累决定了未来,如果我们把美好当作正一,把痛苦当作负一,痛苦的每一天的积累,就等于是无数的负一的想加,这样所获得的结果一定是负的更多,绝不会获得一个正数。如果我们期待未来会更加美好,那么首先,当下的每一天就是美好的。
我们能够获得的美好的时刻,都不是思考可以帮助获得,只有在没有思考的时候,我们才会获得美好。
不要以为我们的情绪是偶然发生的,情绪只是推动我们行动的一种力量,而当我们感知到某些情绪更强烈的时候,那只是因为我们对思想体系给我们的信息毫无察觉,自然我们就不会配合思想体系产生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强烈的情绪推动,是最好的产生行动的办法。
如果我们很少的去思考和判断事物,如果我们很少的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的情绪不会更加强烈,会越来越平和。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用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甚至很难说那些情绪,因为他们只是把哭和笑当做一种信息表达的方式,所以对于幼小的孩子,笑不代表多快乐,哭也不代表多痛苦。甚至很多孩子把哭当作了一种语言来使用,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哭声就等同于父母的警报,会非常有效的推动父母来完成他们的想法和愿望。
对于孩子来说哭和笑是经常发生的,当我们长大了之后,哭和笑就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信息可以通过语言等多种方式来传递,而我们实现的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那时候偶然的哭和笑才真正代表了内心的情绪反应。
我们从幼小到成人到底学会了什么?其实学会的就是思考。思考,就意味着我们通过记忆来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一个结论。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我特征,就是我们根据这个结论来判断自己将要产生哪些行为。很显然,如果我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我们就要获取,认为对我们不利的,我们就要逃避,这就是检查站的功能了。
当我们分析性格的时候,无论感性还是理性,都是以思考为基础的,只不过感性的人对思考的依赖少了一点。
从小到大,我们所学习的就是判断,我们认为的成熟就是具备了相当丰富的判断经验。甚至我们认为那些成功的人就是由于具备了丰富的判断能力,并经过一系列准确的判断获得了成功。
我们都以为改变自我,改变我们的性格我们就可以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其实那些成功的人、那些快乐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自我的改变,而是他们在经历和磨练当中,顺应了现实生活,这是改造了他们的思考体系,从而获得了与现实的最大的融入度。
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并不是来自于现实的不够完美,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思维判断体系的问题。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自我总是需要分析和判断的,但我们相信了自我的感受,当我们依照这种感受进行判定,我们去丝毫没有怀疑自我的判定标准是否准确,我们都是把目标指向判定的结果。
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无论我们是指责别人还是责备自己,都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已经认定了这是个问题。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我们却毫不怀疑我们的判定标准。这种如同一场体育比赛,我们都在关注场上比赛的输赢结果,却忽略了裁判是否公正公平。如果裁判是不公正的,那么无论得出什么结果也都是错误。
我们之所以相信我们的判定,毫不怀疑我们的思考判断方式,是因为我们极度的相信自我感受,也的确,我们的感受非常真实,我们往往会把感受当作一种判定的标准,而实际上感受是对比出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标准性,是非常不可靠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