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些正常人, 不愿意多用一点心, 多用一点我们拥有的能力, 去帮助那些生病的人?” ——《我们与恶的距离》
那些人是怎么“生病的”?社会在进步,当发生一个恶性事件,我们不仅能看到施暴者心理出现了问题,还能在其中开始反思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诚如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所言,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爱的缺失,尤其是在儿童阶段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以及非常关键的。绝大部分的罪犯都是因为爱的缺失,没有社会的融入感,既而对别人,以及社会的冷漠,触发了生物本能的防御机制和丛林法则,才会发生为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骇人听闻的残忍事件。
可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不陪伴或者不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贫 穷王赦的这段话我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能感受到当中的对命运的无奈、生活的心酸、未来的迷茫。
他的言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爸爸长期找不到工作,脾气暴躁,喝的醉醺醺,稍不如意就打老婆,完全不顾一旁心惊胆战的孩子。这种生活,孩子无法好好读书,甚至无法安心的好好睡觉。为了尽快给家庭赚钱,小小年纪出去打工,不懂社会规则,吃尽苦头。
有一个关于问题青少年家庭背景的统计,说绝大部分问题青少年来自底层家庭,有着非常类似的家庭环境:父母学历不高;家庭收入不高;父母因为生存压力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养家糊口上;父母能够给孩子温饱已然不易,遑论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父母要么对孩子的教育默然忽视,要么就是采用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有些甚至就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根本缺乏家庭的温暖。
贫穷家庭的家长,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更倾向于采用直接、迅速见效、易于实施的方式,比如采取专制的、胁迫的、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粗暴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了负面榜样和暴力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崇尚以暴力,而不是提高人际交流技巧。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同时还伴随着贫穷带来的偏见、歧视、家庭分裂、失学、失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伴随贫穷而来的东西。
否定中成长在不断被否定中成长,总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脏。很多伤痛,会随着时间的蔓延而修复,可有的伤痛,却一直会留在自己身上。不断的被否定,就会一生苦苦寻求他人的认同,就会总觉得自己不被喜欢、是多余的。长大了更容易悲观消极、怀疑、患得患失。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产生在孩童时期,而导致这种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当。最典型的的几个特征是让孩子感到无助,感到自己弱小,感到自己的不如同龄人。如果父母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把孩子的错误常常挂在嘴边。时间久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最后孩子真的长成了你讨厌的样子。于你而言,这不是预言家的成就,而是一种悲哀。
曾看过一篇学术论文,说大量的研究支持父母监控的调节作用。当父母不了解青少年的行为的时候,交往越轨同伴和不良青少年的相关性会变大;相反就是说,无论男女,父母的监控(了解青少年的去向、同伴和行动)会弱化朋友的反社会行为,也不大可能会受到越轨同伴消极行为的影响。
剧中的王赦无疑就是那个父母不管,受同伴不良影响巨大的人。“我差点杀人”“差点被人家断掉手脚筋”“就迟到了两分钟,我没有坐上要去火拼的那台车”这些话中,可以感受到王赦回忆往事仍然感到心悸,感激命运中的迟到两分钟,感慨他和“哥哥”的两种不同命运走向。
没有经历,就没有感同身受。有人说律师王赦,认为这个名字就透着过了头的宽容,仿佛是说像上帝那样赦免了别人,甚至很多人觉得他是理想的化生,实际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这种人。
汉字“赦”字面是“免除和减轻刑罚”,和王赦的律师身份呼应,为那些“恶”进行合理性的辩护。但是王赦之所以会为死刑犯辩护,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从他和妻子袒露心声的中,我们大概可以推断:王赦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曾经也幻想过自己做出这些极端的举动。在一次火拼中,他孤儿院里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被判了死刑,一个被判无期,只有他成为了律师、组建了家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深知,他的好朋友和他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
与其说他在求赦免别人的灵魂,不如说他在救赎曾经的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同伴影响。因此,让我们努力的相亲相爱吧,努力的关注孩子成长!如果生活贫困,哪怕很多时候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也要学会仍旧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断考虑如何通过合适的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式养育孩子,也许我们不能让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观念和做法,成为更好的父母。对于他们自己,这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对于孩子的自尊和未来,却具有着不可供量的价值。
活成了岳不群中年人的悲哀,自己知道即可,哪怕活成了岳不群,也要努力把生活过好!
超越原生家庭可是,就算我们再努力,关注家庭环境,也可能成了一地鸡毛;就算我们再注意同伴影响,也可能赶上马有失蹄。
孩子的成长,而是一个生命自己要长大。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做尽善尽美的父母、提供尽善尽美的家庭环境,而是彼此接纳、共同反省、分析原因、勇敢面对,达到共同成长。
未来,我可能会不断带着孩子经常分析“你认同和反对父母的哪些行为”、“ 这些行为对你自己有什么影响”、“你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否有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尽量带孩子以第三视角观察我们创造的生活。
我希望,哪怕我们不能给孩子提供特别舒适或者富裕的生活,但孩子遇到问题,想到我们时,能感受到我们曾给的温暖,内心会充满力量,迎接困难,向阳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