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岁的小贾同学,因小时候患急性脑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智力低下、手脚活动不利索、语言表达不清晰,不能做简单的家务,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到学校接受教育。2019年,小贾成了我们送教上门的对象。起初,孩子及家人都不接受我们,但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后,终于取得孩子父母的同意,我们也走进了这个特殊孩子的家庭。
孩子的父母都是要强的人,难以接受孩子的缺陷,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不接触外人,很少与孩子交流。父母害怕出问题,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不让他去尝试,事情宁愿让他妹妹去做,也不让他做。孩子虽然智力低下,但很多事情心里都懂,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了,在家了没有价值,变得很自卑。
孩子7岁时,父母将他领到学校上学。老师的一句“孩子不正常,不适合上学”,他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再也不愿意去学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和妹妹的不同,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了。
承担送教任务后,我们从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教他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帮助他融入社会生活,照顾自己。
由于孩子手部不够灵活,我们教他用没有力气的右手提水喂鸡。起初,他显得很笨拙,提大桶有困难,我们就让他用小桶。他看到小鸡喝到了他亲自倒的水,别提有多开心了。后来我们嘱咐他的父母,每天将这件事交给他来做。看到家里的小鸡一天天长大,他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劳,渐渐变得乐于动手了。
我们手把手教他握笔姿势、教他数数、与孩子一起看书、画画,每次去家里,他都会拿出自己写的字让我们看,孩子一次比一次写得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此外,我们还为他设立了成长档案,把他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记录了下来,每个月我们都会将孩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他们家中集体表扬。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更有自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孩子能够与我们进行交流了,由以前看见陌生人就躲,到现在能上前迎接打招呼了。孩子的父母也转变了观念,敢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看到孩子的改变,他的妈妈脸上也有了笑容,现在,每当我们离开时,他总是表现的恋恋不舍,也希望我们有时间多去看看他。
他的进步,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肯做,定会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有所改变;只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一定会为他撑起一片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