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二是外甥女的孩子,去年国庆出生,我赶去医院的时候已经生下十个小时了。外甥女婿给取小名壮壮,意思是属牛,希望他长得健康如牛。
不知怎么,壮壮这个名一直没叫起来,家里人都喊老二。这次来听见姐姐一直叫他小老二,觉得喊起来很顺溜,便也叫起了小老二。但是外甥女一直叫小宝,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不好听的名绝对不叫。我家儿子小时候他奶奶给取的小名臭蛋,因为病多说这样好养。我从来没叫过,都是宝宝,儿子,宝贝的叫,一上学都是喊大名了。
小老二快一岁了,我刚来的那几天根本不让我抱,最近处熟了,问他姨奶在哪儿,他就忽地转过头,扑闪着眼睛看着我。如果我伸手,他就会伸出手来扑向我。
最喜欢他的笑,一逗就笑,笑得咯咯的,让人不由得都跟着笑。
小家伙对吃的东西现在尤其着迷,如果看见饭菜上桌了,他忽闪着眼睛看着,就想往过冲,然后“啊啊”地喊着,似乎是想告诉所有人,他也要去吃。
喂他吃饭也是最有意思的事,小勺放到嘴边,就听着呲溜一声,就被吸进去了。爽快而不拖拉,和刚生下时判若两人。在医院时喂奶那么难喂,护士都说吃得太慢,喂奶得有耐心。而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他会一勺接一勺的吃,不想吃了立马就扭头不理你了。
看见馒头或者大饼抱着就啃,最爱吃的是大饼,拿着当玩具一样,想起来就啃一口,不吃了就啪地扔掉,等嘴里的吃完了,又爬去捡他的大饼。
昨天下午抱着在外面转,一会儿就“啃啃啃”地不乖了,姐姐说可能饿了,让我去给买个大饼。店老板拿出大饼时,他伸出就要拿,我想馒头软点,让换成了馒头,结果他就哭起来。我赶紧把馒头放在他嘴边,他张开小嘴咬了口后不哭了。
等姐姐抱上他转回来时手里又拿着个大饼在啃,姐姐说,看见牛肉面馆就嗯嗯地喊,用手指着就要进去,进去就去抓碗。姐姐又去给买了个大饼抱了回来。知道饿了自己要吃的找吃的了。
我一直说外甥女苗苗,带老大朵儿时可精心了,自己做米粉,专门给孩子买的研磨机,专煮面条的小锅,顿顿给孩子单独做饭。到老二了,就没这么金贵了,大人吃啥孩子跟着吃啥,只是做得绵软些。我给蒸了一次鸡蛋羹,也只让吃几口,怕吃多了消化不好。
每家的老二或许都是这样,物以稀为贵在孩子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老二对食物的热爱和迷恋让我很是喜欢,妈妈说我小时候看见别人嘴动,就急了,所以大人们老是逗我。我现在是一个对食物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也许是天生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嘴馋。但是就像妈妈说我,做饭从不嫌麻烦,因为贪吃不愿意凑合。
我对营养学、养生保健感兴趣也源自于食物,《你是你吃出来》就是一本很好的营养秘籍,书中说药食同源,食物也是治病的重要方式。每个人的健康和自己的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写得是一位厨师,对食物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做菜要用最新鲜的食材,这样做出来的菜才能最有味道。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式,也能保持食物最佳口感。他让我看到了食物也是有灵性的,这灵性取决于你对待食材的态度。
好吃并不是个坏毛病,对食物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当你食之无味的时候,不是生病就是心情不好。
希望可爱的小老二长大后也依然爱吃,好吃,吃点就满足,吃到就开心。简单和容易满足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