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这个主题就特别得喜欢,因为在内心深处就一直坚信“语文即生活”的理念。学习语文就是要服务于生活,让孩子们因阅读优秀的文字感到愉悦,因借助文字表达自己记录成长,因流畅的口语表达快乐沟通。而今天的“学习任务设计”就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让我打开了那条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的幸福通道。
一、认识“学习任务群”,建立新理念。
薛法根教授从“双减”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两个政策背景入手,先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质,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即将推行,它的课程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重视评价导向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架构。所以今天薛老师重点探讨的“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就是指向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有效的学习载体。重温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即: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以此概念为中心,学习任务群可以分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三种。这三种类型的任务群分别指向语言文字的积累、不同文本的阅读、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样的以任务群的方式来组建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式,能够先睹为快真是幸甚至哉!
二、把握“设计六要素”,明确新方向。
“学习任务群”的基本设计始终遵循以“素养为本”教人“做事”的设计理念。这里面的“做事”就是需要设计真实的语文学习情景,带领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品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摘录崔教授的话:“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关键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指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指坚持把事情做正确。指向“做事”的语文学习任务,即真实情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所以活动设计的六要素分别为:主体行为——要做什么;达到结果——做成什么;人际关系——与谁一起做;时空情景——何时何地做;语言文字——用什么做;育人导向——有什么用。细细梳理这六个设计要素我们会发现,这个“做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并且融入了具体做什么的途径、做成什么的结果、用什么做的语文学习的方式,及有什么用的育人的方向。对照这六个要素,回顾本周我们学习《汉字,真有趣》的学习活动,其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事的途径就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多种形式汇报展示,其间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语文学习的能力体现,最终激发孩子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分析至此,感觉这次活动缺少的是具体情景的设计,整体上还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的方式推动活动的开展,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需要在设计具体的情景来推动。
三、设计“情景任务群”,找到新路径。
有效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薛老师给了我们四个方面的指导:1.以角色代人,凸显真实性。2.用复杂环境,增强挑战性。3.用语文做事,回归学科性。4.连成任务群,突出整体性。这四个设计要义,在生动的教学案例中,让我看到了以“学习任务群”展开的语文教学的魅力。《风娃娃》的角色代入适合低年级孩子,在模仿语言的同时,学会助人;《西门豹治邺》的三种挑战性任务均指向“复述”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各种角色的汇报、劝说、演讲都是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用语文来“做事”;《鞋匠的儿子》显然融入了“读”——“议”——“做”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中发现语文模式,并用语文来解决生活问题;《手指》则紧紧围绕三个学习目标,将七个学习任务有层次、有梯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内容到语言的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比一比”的真实情景中读懂内容、发现写法,最终仿写课文,形成语文能力。
周六的早晨天有点灰蒙蒙的,台灯的光亮而温暖,梳理完昨晚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收获,心里满满的轻松和愉悦。这样的“语文学习任务”让我打开了语文与生活连接的大门,也给了我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引导学生走向深入的金钥匙。我想,带着学生用语用来“做事”一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同时也期待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发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8267585/afe59be5b7f5cce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