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书的出版时间比较久远,所以内容上,不免有“毛泽东座谈会”,“马列主义”,以及“阶级斗争”等字眼儿,并且多次提及,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写文章这件事,在大是大非面前脑瓜清醒很重要,同时也说明了三观的重要性。
这本书初步了解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从买的时候起大约有1个月了。在具体内容中,作者吴调公用一大段,接着一段的文字,来阐述关于“形象”,“模特儿”的概念以及具体解释,同时提到了角色塑造不可“公式化”,“模板化”等问题,以防止千篇一律,人物的塑造没有自我独立、个性,特色的问题。
在内容中,作者多次通过具体的作品,搬出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剖析,来让读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角色塑造的情况。
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我大致有所浏览,几乎内容都是进行一个段落的阐述,然后用作品来举例。我认为,这本书的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要提取关键信息,要理解作者的思路,需要反复多次阅读,来进一步提取关键词或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过去的书和现在的书不太一样,以前的内容,很严谨,一丝不苟,但是阅读体验上,并不清爽,反而需要反复研读。我看过其他关于“角色塑造”的书籍,发现区别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书是有一个小标题,类似于以前的报纸主标题和副标题,然后用一小段落来结束标题的意思,以免读者理解时,产生歧义,自我跑偏。
所以我觉得,关于《谈人物描写》后续的阅读,会越来困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