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之前的十八年的人生中,都是被告诉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就不会再有留堂作业?为什么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喜欢我的人不出现?
大学里的人,来自这里,来自那里,来自本区,来自远方。鸡汤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想相信,但鸡汤有毒。甲今天花一千多买了双鞋,乙今天要去做兼职,丙今天要去做志愿者……各人都有各人的生活,各人都有各人不同的生活。电影越圆满,越觉得孤单。习惯了一个人的自由,却也渴望着两个人的温暖。
不想睡觉,那就发呆吧。发呆有利于身心健康。
一直忍着不去刷朋友圈,不去看空间动态,但却反反复复地看着那些社交软件中有没有小红点出现,反反复复中发现每一条动态都已经在不经意间刷了三四遍。我想做出改变,但却不知不觉妥协。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没时间回家的周末,来学校看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拿出上千块钱买一双鞋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每天有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生活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什么都不想买。这些问题都正如,你为什么不是我,一样没有答案。不想去解释,束缚于表达不清楚,束缚于根本就不想说话,又或者本就无法沟通,因为中间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遇见我呢,要是早一点遇见我,或许你就可以知道我不想说话的原因。
习惯了在无助的时候去看鸡汤,但鸡汤有毒。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是不是习惯了一个人之后,就会不知不觉中,排斥着别的人呢?
现在的人们生活的太碎片化了。习惯于去看朋友圈简短的动态,习惯了去给空间每一条简短而向上的说说点赞。不喜欢需要点击“全文”才能看到的东西,那会很麻烦;不喜欢直接转载过来的原文,太长了,太烦了,尽管没有人会顾及看过的人数等于给文章点赞的人数。人们的生活太忙了。人们习惯了图片,因为大脑处理图片的速度远远高于处理文字的速度,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宝贵的碎片化时间内可以批改更多的“奏章”,而对那些实质很有深度的文章究竟又有几个人会在意呢?
知音难觅,或许是我们的要求太高了。每个人都有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所以有了社交软件。每个人都要想找知音,但要求太高了,所有很多人抑郁了。他们的话不被人理解,也不被人重视,哪怕只有一个人就好,只有一个人就可以了。人们都太忙了。忙到已经不知道在为什么而“忙”了,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
Maybe everyone is different.
Maybe all the people are the same.
如果你也是一个人,也感觉孤独的话,可以听听心理FM,当主播说“世界和我爱着你”的时候,至少有些时候是可以当真的。然后我们就不那么孤独了呢。然后偶尔发发呆,发呆有利于身心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