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前上司来南宁约我吃午饭。我知道他还是想说服我跳槽到他那里。他吐槽广西的大区经理业务能力不行,阻碍了他拓展的步伐。他说思来想去,觉得我比较适合去做他们品牌广西的运营。一顿饭吃了2个多小时,聊的不外乎市场、行业情况,偶尔聊起之前的一些人和事。
突然间发现,他去了新的公司,仿佛回到了适合他的路径,呈现出另一种状态:积极、乐观、有归属感。让我内心感叹:人就应该放在适合的岗位,让他做自己擅长的领域。
2018年底,他空降成为两广的负责人,我和广州同事突然多了一个上级。说真的,一开始,我并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毕竟那时风头还有点盛(尽管不如2017年),业绩也不差,而且他自己也说他不熟运营。
差不多每季度他会出差来一次,走完一圈大概3天左右,基本上每天相处10小时以上(工作时间,辗转于各项目之间一天2万步是正常),相较而言,我比广州同事与他接触更多,沟通也会多一些,尽管他俩都在广州。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我对他的印象:人脉广,饭局多,看起来吊儿郎当,运营诚如他自己所说——他真不太熟,但开拓方面的确比我们专业。我是从那时候开始才真正了解到专业的拓展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他办公软件的运用的确也不如我熟悉,他的转正述职报告PPT,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帮他从头到尾美化了一遍。以至于那天会议结束后,其他同事问我:这PPT是你帮他做的吧?我说我只是美化而已,里面那些战略布局地图是他自己做的。
偶尔聊起家庭,感觉他基本没怎么参与女儿的成长,有次他说家里灯坏了,都是他老婆自己修。我都忍不住吐槽他:要你有何用!
我们也会吐槽领导的决策。关于开拓,他也会听取我的意见,比如项目的位置、客群定位、客质与我们品牌是否有匹配的可能。但有时候大领导觉得要开拓,我们也必须执行,唯一一个必须执行的项目果然很快翻车了。
要知道,一起吐槽同一个事情多了,很快就能形成“圈子”,这估计也是领导忌讳的“小团体”。在我看来,小团体未必会形成,但关系会比较近倒是真的,比如我跟其他几个地区的同事,偶尔也会吐槽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小团体也没有形成,也没啥值得搞个小团体,能夺权还是咋滴?
能给我吐槽的人,除了目前的几个同事,以及离职的几个同事,再加3个闺蜜,也没谁了。并不是逢人都能吐槽,边界感还是要有的。就像2020年疫情刚开始,各种工作要求让我无比烦躁,但我可以跟前上司无顾忌的吐槽大领导的要求,甚至有时把情绪发到他身上,并不是我肆无忌惮,而是我知道他能理解并包容,他对我说:没事,你把坏情绪发到我这里。
直到现在想起来,我仍然感恩他当时的包容,不至于让我过度崩溃。所以后来他到了其他公司,偶尔不能到项目现场看位置,而我又恰好在这个项目有店铺,我也会帮忙去拍现场照片视频,反馈客流,给这个位置做个粗略评估。
说起边界感,2020年中旬,Maggie终于看不顺眼我的业绩了,直接打电话给我,开口就是:你这业绩,你是想让我杀了你吗?我嘴上承认自己没做好,但内心偷笑:Maggie还真是性情中人。因为经过当年的年度述职一事,她知道我承压的边界,所以她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我并不意外,她知道我能承受。
两年过去,离开了很多人,但这份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对这份工作的厌恶感也即将达到峰值。我知道,我不久也将离开,只是顾忌几个因素,迟迟拖延罢了。
怀念2017-2018年的高光时刻,不管是品牌还是我自己,欧洲行还历历在目,不想却是4年前的事情了。
能不能重返高光时刻?能,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能不能撑到那一天?谁也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