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25

2018-10-25

作者: 小瓶盖儿305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1:36 被阅读0次

《书史导论》读书笔记

《书史导论》是一部关于西方书史的入门式读物。对有关西方书史的理论,图书形态的产生,以及图书的生产,流通,接受各方进行概括与梳理。给对书史这片热带雨林感到头痛不已的初学者指明了书史的方向。

1 《书史导论》内容逻辑梳理

全书一共由七个章节构成,我把它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对过去一个世纪有关书史的理论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从新目录学派到年鉴学派,从达恩顿的交流圈到唐.麦肯锡的文本社会学。从书史理论的介绍到读者与阅读。由此可以窥见20世纪对书史的理论和争论的百家争鸣的状态。

第二个部分是从口头到书写,从手抄本到印刷书的图书具体形式的演变流程。从公元前3800年开始,在苏美尔人的村庄里,苏美尔人在泥版上刻下符号做以记录开始,书写就诞生了。纸莎草,羊皮纸,牛皮纸等书写载体的出现使得书写的内容保留了下来。书写的出现也和权利有了关系。国王和部落首领纷纷运用书写制定法律,确立制度。书写成为谋取政治权利的一项工具。图书以手抄本的形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最初是出现在教会,由教会的神职人员抄写宗教书籍,用以传教布道。13世纪大学的建立,手抄本图书的传播范围得以扩大。15,16世纪,由于识字率的提高,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以及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手抄本图书向印刷本图书转变。之后,印刷书的发展随着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思想技术变革的出现而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印刷书的产生发展也是那个时代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的反映。

[if !supportLists]第三部[endif]分是图书的产生,流通以及接受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作者,出版商,读者三部分。首先,作为作为创造主体的作者,在手抄本时代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作者,只能被称为抄写员。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抄写复制一些世俗图书,内容并没有独创意识,工作也是一种集体著作行为。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作者真正作为一项职业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且也已不再是传统的集体著作行为了,有关作者的版权意识也开始觉醒。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大大提高,出现了一批明星作家,也带动了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现。与此同时,有关作者的保护人制度,版权制度以及报酬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地发展完善。

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印刷商,出版商,代理商。在早期时期,印刷商及印刷、出版、销售于一体。直到工业革命时代,才出现了正式的出版公司,各项业务被细分。在这之后,还出现了审稿人制度和代理人制度,有关出版的中介机构越来越完善。

最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读者是和阅读紧密联系起来的,当书写出现时阅读也就随之而来了。不可否认的是宗教对阅读在早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读的方式在最开始时是大声朗读的,以便让更多不识字的人也可以获得知识。到了中世纪,书籍的生产被天主教会所垄断,读写能力被赋予了宗教神职人员,知识和阅读被限制在了很小一部分人员中,并且在这一时期,大声朗诵也变成了默读形式。13世纪,大学的出现才使得阅读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印刷书时代读者从权威中解放了出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工业革命及一系列思想改革运动使社会对高知识分子的需求不断扩大,读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读者也不在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作者文本的接受体,他也从文本中创造出了读者自己的意义。并且图书也出现了细分市场,儿童图书开始进入出版商的视野。

[if !supportLists]第四部[endif]分是对书籍的未来进行了讨论,图书的发展受到技术革命,资本全球化的影响,也依赖于读者和国家这两种角色。

2 对读者与阅读的反思

在第六章《读者与阅读》中,阅读作为一种解码方式,在文字产生的时候就已存在,当下阅读也依然十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虽然阅读的形式有所改变,但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读者之所以称之为读者的本质含义是与文本产生的互动,从文本中解释出属于自己的含义,不再只是麻木的接受一方,推动自身思想的解放。阅读中的读者在保持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时,也是共同解释体中的一员,和社会中大多数群体一样有相似的价值观。阅读对思想解放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从阅读的萌芽中迸发出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革命。一部阅读史也是一部社会变革史。

那么阅读中的读者是怎样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解读释义的呢?答案就是思考。圣贤的经典,多元的思想只有在思考中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都只是在泛泛的浏览。很多人说他看过了很多书,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让这本书为自己所用呢。联想到自身,也觉得自己只是在被动的接受书本,没有在思考中阅读它。一开始看《书史导论》时,很烦躁,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在抽丝剥茧的思考中去读书,就会有很多乐趣,学到很多。相信很多人也有我这种状况,在快速化的阅读中,我们总是很急躁,要快速地去完成一件接着一件的琐事,读书也在和时间争分夺秒的情境下去完成,没有给思考留下任何余地。那这样阅读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作为一种资本来炫耀吗?这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当然,好书才值得我们慢慢读,细细品,在各种娱乐化读物的充斥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心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3 结语

读完这本书,让我在书史这片庞杂的热带雨林中找到了那交错丛生同时又指向同一方向的路。对图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理论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梳理。同时这本书虽然涉及了很多书史理论,但都有例子与其相佐证,所以并不空洞和抽象。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示不仅局限于书史的了解,也让我有了一种在动态中去把握事物的不同关系的思维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y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