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牌调解”潘名汉与他的“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

“金牌调解”潘名汉与他的“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

作者: 树比人好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7:58 被阅读0次

            在广东深圳市“人民调解”战线上,活跃着一个人民调解员——潘名汉。潘名汉是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六联社区的首席调解员,是深圳著名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

            在“人民调解”战线上,潘名汉可谓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在社会上享有“金牌调解”的称号。

            说到“金牌调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西卫视那个收视率极高的“金牌调解”栏目。而在深圳一说到“金牌调解”,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一个人――被誉为““金牌调解”的潘名汉。

            “金牌调解”潘名汉,至今已在坪山六联度过了18个春夏秋冬。在18年漫长岁月里,他潜心人民调解这份事业,锲而不舍地钻研、探索,创新出一套日臻完善的调解方法——“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

            “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是怎样“炼”成的?这得从潘名汉人生之路的转折点说起。

            人生之路的许多转折,大都是源自偶然的机缘巧合。对于潘名汉来说,这个转折点与18年前的某个时段契合。

       那是 1999年8月的一天,35岁的潘名汉怀着“特区圆梦”的激情,来到深圳坪山六联,开始了人生的转型:从位于江西兴国县的中国钨业著名的大型国企——画眉坳钨矿的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转”为“特区农村”的打工仔(六联那时候还是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个村),他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外地人。   新地方,新起点,人生一切归零,出生、成长、工作于赣南南康、兴国的潘名汉,在异乡开始了他的新工作:文秘。那时的坪山被称为“特区的农村”,与繁华的“关内”市区形同两个世界,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都显得单调和简陋,村里的“文秘”,其实就是打杂,很多份内份外的事都要做。常常有人闹纠纷闹到村里来,村领导就安排他去作调解。他脑子活,口才好,又自学过法律,一宗宗矛盾纠纷,在他的调解下,很快就烟消云散。经过八九年调解工作的历练,2008年1月,他被深圳市龙岗区聘任为“首席调解员”。从此,他更是把调解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为村(社区)、企业、居民和外来工服务。   

            近年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区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涉及历史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物业权益、企业劳资的纠纷甚多,尤其是在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在社区内的一些“三来一补”企业、小型加工厂和违建房屋工地的老板,有的拖欠工资,有的恶意逃匿,引发的集体劳资纠纷骤然增多。作为调解员,潘名汉常常被这些各种各样的纠纷“包围”。面对这种情况,潘名汉凭着在部队、国有企业18年的“实战经验”,凭着“政工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资质,凭着一个外来工的感同身受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特长,全身心地投入到信访调解这片田地里辛勤耕耘。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潘名汉总是做到谦和礼让,对当事人态度和蔼,先请坐、倒茶、拉家常,再做调解。经常是加班加点而乐此不疲,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地为居民和外来工服务。只要一听到哪个小区或企业出现纠纷问题,他就会马上行动,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只要发生什么纠结的事,都来找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答有关劳动法规,以案例启示,以真情感化,以法理教化,以身边事警示,从而让居民和外来工懂法、遵法、守法,打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他还注重从社区法案维稳、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企业工厂欠薪引发的矛盾等处入手,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还参与社区书记“接访日”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做好政府公开电话信访反映情况和民声热线投诉问题的处理,使社区居民的诉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要做好调解工作,没有过硬的功夫可不行。功夫要过硬就得充电。为此,潘名汉积极参加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函授学习,并学以致用,积极向社区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工作对策,为社区的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出力。设立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在居民小区的主要干道、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防范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和打击各种犯罪……他向社区提出的一系列的好建议、好点子,都是他在学习中结合社区的现状而悟出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调解工作需要规范化建设。为此,潘名汉在坪山街道行政司法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社区工作站设置了信访调解室、法律工作室,实现了“六有”(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标识、有场所),并在社区8个居委会和一些企业建立了拥有33名调解信息员的网络,还健全了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   在社区做调解,特别需要奉献精神。潘名汉有几个原来的同事,也在坪山的社区做文秘工作,但平日里却没有他这么忙碌,也没有他这么多的烦心事。有的同事见他常常为调解工作放弃了双休、甚至忘记了吃饭,便笑他说:“阿潘,你比大家多做了一大堆的事,工资却不比大家多,真是何苦呢……”潘名汉淡然一笑说:“调解工作是苦,但苦中有乐,虽然没有报酬,但有成就感。”   

            做调解,其实是门“技术活”,潘名汉堪称精通这门“技术”的专家,他深谙“讲话的技巧和艺术”,善于揣摩事主的心理而“对症下药”、打“攻心战”。

            2011年7月,社区内的东成厂一员工偷物料遭辞退后在厂里“赖”着不走。厂人事经理请潘名汉出面调解。潘名汉了解到这个员工在内地当过教师,爱面子,便实施“攻心战”,花了3个多小时推心置腹讲道理,对方曾经“为人师表”的尊严终于被激发了,随即默然离去……   

            这些年,社区内企业劳资纠纷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引起了潘名汉的高度警觉。细细分析每桩纠纷的来龙去脉,潘名汉清晰地认识,很多纠纷是可以预先得到防范的。因此,他召集社区所有企业厂长和社区、居委会干部、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集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和案例,为大家授课,消除大家对新《劳动合同法》的误解和疑虑。他还指导10多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为这些企业制定了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   

            在多年的调解实践中,潘名汉探索创新出了一套新方法――“四个一”调解模式,即:“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调解、第一回访”调解方法。“第一时间”即:社区领导在“第一时间”获得社区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第一现场”即:积极组织调解员直接到企业、小区、居民家中,进行“第一现场”调解;“第一调解”即:安排相关专业的调解员,作为“第一调解”参与主导调解;“第一回访”即:矛盾纠纷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履行相关条款义务后,调解员实施“第一时间回访”,跟进督促协议的履行。潘名汉把“四个一”调解模式称为“阳光调解”,他把他的“理、情、法”调解“三字经”融入“阳光调解”,在阳光的舞台上本色却精彩地演绎“人民调解”的活剧:用“阳光”的明朗彰显“理”,用“阳光”的神圣昭示“法”,更用“阳光”的温暖承载“情”,洒向社区的一片片土地,洒向社区人们那一颗颗渴盼“阳光”的心灵……     “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所产生的显著成效,引起了深圳市相关部门的极大兴趣和密切关注,深圳市司法局的领导来到六联社区检查考核,对社区以“四个一”调解模式促进和谐文明的探索和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六联社区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各类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大的严峻形势下,围绕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宜居社区”主题,大胆探索、创新和推行“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坚持领导班子例会“议案”、成员“包案”与上级信访司法部门联合“调案”,形成了一种切合社区实际的好模式、好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小区、企业,这套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推广。

            “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在广东各地也激起了强烈反响。长期在政法系统、公安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云浮市政法委副书记梁之永感慨地说,如果“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那么对各地维稳工作的改善与促进、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都必将起到极大的有效的推动作用。

            作为“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的“发源地”,坪山区司法局更是高度认同和推崇潘名汉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前不久,区司法局还专门邀请潘名汉作人民调解专题讲座,为全区70多名人民调解员传经送宝、释疑解惑,以现身说法诠释和传授“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

            “四个一阳光调解模

    式”所涉及的大都是面向基层的实际工作,而基层的实际工作,却也要有理论来指导,然而理论在基层却是块短板。为此,潘名汉便利用业余时间,结合社区实际,埋头笔耕,写下了许多充满理性思虑而又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当前“城中村”社区违法犯罪现象透视与防范》、《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浅见》、《浅谈“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对策》……其中,《浅谈“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对策》荣获龙岗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论文“二等奖”、深圳市第八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桃源居杯社区文化征文大赛“三等奖”。潘名汉认识到,思考后的写作,对社区工作是总结、梳理、提炼,对自己也是思想境界的提升,能够帮助自己拓开更高层次的眼界,心中也就对自身所在社区在社会和时代的坐标上有了更精准、更高端、更美好的定位,这也是他作为六联社区的宣传委员的职责的自我定位,因此,宣传推广六联、提升六联的品牌形象、壮大六联的软实力,便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对六联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的形象展示和包装,在有关领导支持下,他正酝酿策划《六联之路》、《六联之魅》、《六联之光》、《六联之歌》、《六联(坪山)好人》《“阳光调解”在六联》《六联社区服务指南》等一系列新闻、文艺作品、书籍的撰写出版,还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为六联设计社区徽标、创作主题形象广词、提炼与确立“六联精神”,拍摄展示六联发展脉络和亮点的微电影、纪录片、宣传片……   

            岁月悠悠,白云苍狗。转眼间,潘名汉就在六联生活和工作了18年。18年呕心沥血的付出创下了骄人的业绩,羸得了六联人的认可。特别是他做调解工作的出色表现,在六联更是无人不佩服。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调解工作中的2008年开始至今的9年间,他独立完成和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就将近300宗,调解率为100%,成功率在98%,没有出现一宗因调解不当而使矛盾激化,没有出现一宗调解让事主反悔的事,没有出现一宗民事转刑事的事件。其中在为妥善处理科迪技工学校股权纷争事件、坪山时装城业主集体堵路等许多重大矛盾纠纷过程中,更是展示出了他的神奇能耐,那是他摸索出的“理、情、法”调解“三字经”与“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的神威。这神威,是他生命智慧和人格魅力糅合而成的“神器”。这“神器”,使得矛盾化解在社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使社区实现了“四个无”:无因调解不妥当而矛盾纠纷激化、无因调解不及时而集体上访、无因调解不成功而出现民转刑案件、无因调解不作为而引发群体事件。           

          卓有成效的社区调解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和谐文明建设,使六联这些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深圳市响亮的“明星社区”,先后羸得了众多的殊荣:广东省“先进体育”社区、深圳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充分就业达标单位”、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深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市级先进集体、深圳市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圳市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圳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深圳市宜居社区、广东省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深圳市爱心社区、深圳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示范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社区集体的荣誉果实,无疑也浸润了潘名汉的汗水和智慧。这汗水和智慧,融铸成佩戴在潘名光荣“勋章”:龙岗区“人民调解有功个人”、坪山办事处“五五普法”和“维稳及信访先进个人、深圳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坪山新区和坪山街道“优秀党务工作者”、“信访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员”…… “有麻烦,找阿潘”,成了当地社区民众中流传的一句“口头禅”。潘名汉的先进事迹更是载入《南粤先锋》《南粤一线》《南粤风采》《赣南的骄傲》等多种丛书,并被《人民网》《中国网》《海外网》《捜弧网》《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许多媒体报道。   

            “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潘汉为自己制定的“座右铭”,多年来,潘名汉把它摆放在案头,铭在心头,并落实在行动上。这个“座佑铭”,承载着一种庄严的使命,融进了“金牌调解”桂冠的“金牌”之中,成为一种名叫“阳光”的珍贵元素,在“阳光调解”的运行轨道上辐射出阳光般的爱,洒在六联这方日新日异的土地上……

            这方土地,如今已成为潘名汉的第二故乡,潘名汉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方土地,是特区的土地。特区的土地因繁华富丽而敞开成多彩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潘名汉迸发出心中的阳光,以其本色出演生命的活剧。

              这本色,是热心的红、热血的红,是潘名汉的赣南故乡红土地基因的红色……(萧力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牌调解”潘名汉与他的“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b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