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秋天,16岁的李晓沫走进了高中的校园。整个夏天,她都在幻想着高中校园里的青春洋溢,书声朗朗。从中考成绩下来的那天起,她就借来了高中课本,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些习题集。她渴望通过三年的努力,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也成为父母引以骄傲的孩子。
她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重男轻女的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弟弟李小飞身上。小时候,母亲经常潜移默化的告诉她,你弟弟将来是考大学的苗子,你以后找不到工作就接你爸的班。小时候不懂事,大人们一问:“你们长大了做什么”?弟弟总是自豪的说:“考大学,当科学家”。然后小沫诺诺的说:“我妈说了,我长大了接我爸的班”。惹来大人们哈哈大笑。
上学后,小沫的成绩一般,她的心里总有个声音告诉她:“考不上大学也没事,我长大了接我爸的班”。直到她的弟弟上学,年年拿全年组的第一名,她被别人说成是李小飞他姐,她才开始恍悟,我为什么不能像弟弟一样做个有出息的孩子。
李晓沫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大额头,大眼睛,一把抓的马尾辫束在脑后,看着很随性,大大咧咧的样子。相比之下,少年老成的李小飞倒像个哥哥,一脸严肃,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吃饭就是学习,考第一是他最大的追求。
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和关爱都放在了李小飞身上,这也就给了小沫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她的母亲本以为初中毕业她考个职业高中就可以了,然后直接上班。不料小沫却出乎意料的考上了重点高中,这让父母亲大吃一惊,16年来,小沫终于迎来了父母亲赞赏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