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作者: 敏子妮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5:54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追一部《少年派》的电视剧,甚至连结局都看了后还是忍不住又去看前面漏过去的剧情。想想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剧了,很多时候想认认真真的去看一部剧,可是内心又有一个声音说,看电视剧真的是好浪费时间,甚至于自己现在浮躁的都不能安静的完整的投入去看一部剧。如果是偶尔看了哪部剧觉得还不错,第一反应就是去搜索这部剧的剧情或者先看结局,要么就是快进快进再快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同样浮躁的自己。

        可能是这部这部剧勾起了自己太多美好的回忆吧,桌上摞起的书本,操场上跑步的身影,嬉戏打闹的同学还有经常拌嘴的前后左右桌。说实话,高中三年的生活在自己脑海中留下的多是很温暖亲切的回忆,很多场景很多同学还时常出现在梦中,即便是偶尔想起这些同学,心里都会觉得无比亲切。

        记不清当时是高一下学期还是高二上学期进行的文理分班,当时我文理科都还行,没有明显的偏科,所以分班的时候还是犹豫了的。可能是考虑到文科要背的东西太多,不如理科有意思,所以最终自己还是选了理科。记得我们那个年级刚好八个班,没有分班之前自己是在二班,分了班之后在八班。分班之后刚好四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我们班就是从高二(八)班慢慢到高三(八)班。

        大家都会觉得理科班应该男生多女生少,我们班刚分班那时候差不多85个同学左右,男生女生几乎刚好对半,比例还是比较适中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当时是课代表的缘故吧,加上自己的性格也是比较随和开朗的,所以班里的同学都接触的比较多,而且和大部分的同学关系都还不错。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人和事,还是先来说说事吧。那就从衣食住行开始吧。

        穿衣方面,印象还真的模糊了,但是肯定就那几件衣服,而且肯定不好看。不过那时候好像对要穿漂亮衣服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 因为大家都是封闭式住校,在衣服这方面主要奉行的就是好洗耐脏这一个原则。那时候自己就是一个傻傻单纯的留着短头发的高中生,完全不像是花季雨季的少女该有的那样穿的花枝招展的,就那几件衣服换着穿,每天就是简单的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冬天大家在宿舍里用搓澡巾擦洗羽绒服的场景。因为我们那里冬天不像南方这里这样暖和,都要穿羽绒服的,学校是没有洗衣机这样高级的设备的 ,而羽绒服又厚又不好洗又不容易晒干,但是每天蹭来蹭去是很容易脏的,那怎么办呢?羽绒服一般最容易脏的三个地方是领口、袖口和胸前的部分,我们那时候都是宁肯“各个击破”这几个脏地方,也不会轻易下决心去洗整件的羽绒服。先说领口,那时候很流行一种“领袖”,就是一块长条布(有的还带着亮闪闪的亮片的,金光闪闪的)缝在领口上,脏的时候直接把这个拆下来洗就可以了,晒干之后再缝上去。再说袖口, 这个就简单多了,大家都是买套袖套在袖子上,脏了直接摘掉洗了就可以了,现在也还有很多卖的。然后就是胸前的这部分了,也不能每天带个围裙啊,也不是来做饭的。对于这,大家也有“妙招”,就是把羽绒服挂起来,用搓澡巾蘸着水进行擦试。果然,方法都是被逼出来的,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

        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洗衣服晾衣服太不方便了,所以大家衣服多以深颜色为主,大多数都是什么卡其色啦,深灰色啦,黑色啦。反而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每天的衣服都不带重样的,而且都是色彩鲜艳的,每天再搭着不同的高跟鞋,嗒嗒的来给我们上课。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们啊,现在还小,穿什么都无所谓,等你们有一天只想穿靓丽颜色的衣服时,就说明你们老了”。而我现在,衣柜里挂的都是颜色靓丽的衣服,哎,难道我老了么?

        说起食这方面,感觉真是无限心酸。我后来也和很多人谈起过别人的高中生活,真的是觉得我们那时候条件好艰苦。每天吃饭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就是一个露天的大院子,大家打了饭之后都是蹲着吃。也幸亏我们北方不像南方这样多雨,说下就下,要不然我们不知道淋了多少场雨了。但是也可以想象,大冬天呼呼的北风吹着,大家都冻得哆哆嗦嗦的还要挤着去打饭,好不容易打完后还要在寒风中蹲在地上吃饭,然后用冰冷的水洗碗。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食堂一共是有4家承包,每家都菜样都差不多,都是大锅水煮菜,冬天无非就是白菜萝卜,夏天就是西红柿豆角之类,几乎没有什么油水和花样。我到现在还觉得,本来我应该能长更高的,肯定是因为那时候营养没跟上,被耽误了。

        我们那边的饮食习惯和南方差别也很大,早上就是喝粥吃馒头就着一个菜,中午就是汤面条、捞面条、蒸面条这些,晚上和早上是一样的。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也是为了方便吧,一般都是至少两个人一起吃饭,俗称“饭伴”,这样早上和晚上大家都是分开去打,你去打菜,我去打粥, 谁先打完谁再去买馒头。一般是一人一个馒头,两个人一份粥分着吃,一份菜共同吃。餐具就是每人一个饭盒用来分粥,一个小盆用来装菜,然后餐具一起放在一个小桶里,俗称“饭桶”。“饭桶”一般大家都放在食堂外面露天的那块空地里,待下课铃一响,就看谁能冲到最前面去提“饭桶”。那时候打饭真的是全靠挤,打一次饭就是打一次仗,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都没有提过要排队呢?也没有人管过。

        我们那所高中是全封闭式的,半个月的时候的周日的下午后两节课不上课,允许出来一次“放放风”,但是晚自习是照常上的,一个月过一次周末,可以回家。因为初中一直都是走读的,刚入高中时,自己还很不适应,觉得每天都要花钱买吃的,好浪费。因为我们家到学校也不是很远,骑自行车就半个小时,所以每半个月“放风”的时候我就借附近同学家里的自行车回去。那时候妈妈喜欢自己做一些豆瓣酱,就是平时不炒菜的时候可以当菜时, 我每次回去就用瓶子装一瓶带到学校,这样早上和晚上我就不用去打菜了,买个馒头蘸着酱吃,咸咸的顺便把粥也喝了。我不记得我这样连着吃了多久,直到最后真的是把自己吃恶心了,再也不想吃黄豆酱了(也不知从何时起,黄豆酱又变成了自己的最爱吃的酱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营养这个概念,没有想过自己一天都不吃菜,更别说肉了,正长身体的而且每天用脑的自己营养会不会跟不上,爸妈也没有操过这份心。只记得高三时,好像自己去买过奶粉,就是15块钱一袋子的,好像是“燕山”牌的,倒一点奶粉, 然后冲一碗热水。

        还记得刚入学时,看见同宿舍的其他同学都有带零食什么的,自己好羡慕,然后就去排队打公话给妈妈说别人都从家里带了零食,妈妈也只是“哦"了一声,也没有说送些吃的给我或者下次备些吃的给我啥的。真的是亲妈,我觉得我现在这么懒,懒得弄吃的,真的是遗传的。

        记得前一段看一新闻,爆出来说某地给学生的营养餐最后变成了那一大锅的蒸面条,中间被贪污了咋咋咋的,那一大锅的蒸面条我觉得好熟悉啊,因为我们那时候午餐大多就是吃那个,而且这个还算是比较贵的了。有时早上和晚上不喝粥的话,就吃两个馒头,一般是两个馒头夹一个辣片,5毛钱。如果是两个馒头夹一个豆腐片,那就很奢侈了,6毛钱。

        说起泡方便面,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应该是很多学生的最爱。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吃一顿泡面确实很奢侈啊。倒不是因为方便面贵,而是因为热水的“难求”。写到这里,当年打热水的那个场景瞬间再现。如果说有比打饭更难的,那就是非打热水莫属了。就算是一个班有80个学生(其实是不止的),一个年级有8个班,一共有3个年级,这一共就是接近2000个学生,水龙头一共有两排,差不多10个左右吧,可是出水的就那么3、4个,这样你就可以想象这个热水有多么的难打了。就像没有排队打饭的习惯一样,打热水也是完全无秩序的,如果是一个班有一个人挤到里面去了,那么后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壶递进来。如果是去打水, 发现没有同班的同学,甚至没有认识的人在里面,那打上热水的概率就很渺茫了。所以那时候我们都很喜欢最后一节课上体育课,不是因为有多喜欢运动,而是因为操场在打热水的地方旁边,下课后可以第一时间冲过去。就像吃饭是露天的一样,打热水的地方也是简单的露天的几个管子和水龙头在哪里,所以连“热水房”都称不上。

        说了这么多, 大家应该都可以体会到我们打热水是多么的不易了吧。因为“一水难求”,所以大家用起来也特别的珍惜,如果是洗头发的话,一般都是两个人共用一壶热水,幸亏那时候大多数女孩子也都是短发,省了不少热水。如果是一个人洗头发的话,那就还可以节省出来热水泡一碗热气腾腾美味的方便面,真是莫大的幸福。另外,说起泡方便面,我们那时候都是买袋装的(可能是因为便宜吧),料包啊拿出来后,把袋子放在饭盒里撑着,直接在袋子里泡,这样就不用洗碗了,相信有不少的人都这样干过。

        我们是12个人一个宿舍,一层有多少间已经记不清楚了,反正一共是有3层,女生宿舍楼是有2栋,按照总人数的50%算的话,也有1000个人(实际应该要更多些,因为女生比男生多)。宿舍里面的设置就是6张上下铺,一进门,一边是竖着两张上下铺,另一边是四张上下铺,两张并排在一起,中间一条窄窄的过道,没有桌子和椅子。门两边的墙上被做成了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每个也就差不多大家的衣服都放在背包里或者袋子里,背包和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里,多余的被子放在最上面一层,然后放的各自的背包和袋子,最下面的格子一边放大家的牙杯,另外一边放饭盒。现在想想那时候大家好像完全没有多余的东西,12个人连一个桌子都没有,就几个小小的格子就放下了我们所有的东西。而且那时候大家都是住校,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次就要带够一个月的吃穿用的所有东西。

        前面说了,女生宿舍楼一共是有两栋,而“洗手间”确切的说是“厕所”就在两栋楼的中间,厕所就是传统的“旱厕”,这个就不再做过多的解释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厕所不是在“室外”,而是在“楼外”,也就是说我们那时候刚好是住在三楼,每次上厕所都要走楼梯从三楼下来,跑到后面去上厕所。其实白天就还好,想下北方那大冬天的晚上,北风呼呼的吹,外面乌漆嘛黑的,而你半夜醒来想上厕所,嗯。。。。。。

        除了厕所,就是“水房”了。就像厕所是所有的女生宿舍共用一个外,“水房”也是。确切的说,刚开始并不能叫做“水房”,因为没有房子,也是露天的。一共有两排的水龙头,所有的女生在这里洗脸、刷牙、洗衣服、洗碗。这个水房也是建在两栋宿舍楼的中间,差不多就在厕所前面100米的地方。冬天的早晨,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大家5点钟起床后,先把被子折好,穿上厚厚的衣服,拿着牙杯脸盆下来,先去个厕所,然后就在水龙头这里洗脸刷牙,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9点下晚自习后,大家先上楼拿自己的脸盆和牙杯,先去个厕所,然后又在这里洗脸刷牙,有时候人太多,还要等别人洗漱完才有地方,等着一切结束后大家才会跑上楼,转进温暖的被窝,等着熄灯睡觉(也有部分在被窝里看书学习的同学),结束一天的生活。有时候冬天太冷,早上上早自习的时间也比较集中,大家都是买一个小小的水桶(和前面提到的“饭桶”长得一样),晚上接一桶水提上去,这样早上就不用在下面排队了,而且也不用这么冷。所以早晨的时候,宿舍楼的走廊里,一排都是大家拿着脸盆在洗脸的场景。大概是高二的时候吧,学校在每层楼都建了一个水“水房”专门结了放冷水的水龙头,这个就是真正的水房了,因为是在室内的,当时真的是觉得幸福极了。

        我们县所有的高中里,我们学校的成绩不是靠前的,但是卫生绝对是。学校可能也把这个当成我们的特色了,对卫生是越抓越严。我们每个宿舍12个人,两个人一组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放在格子里的包摆整齐,牙杯牙刷摆成一条线,床底下的鞋子摆成一条线(每天用绳子量),每个人的床铺的床单和叠好的被子拉平整,不能有一点的褶皱。学校教务处会不定期到每个宿舍查,内务做的好的评优秀,不好的通报批评,而这些直接和班主任的政绩与工资挂钩。大家每天都会看公告栏的卫生检查情况。在这样的制度与大环境下,每个同学对值日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

        记得那时候我们班女生一共有3个宿舍,301,302,303,还有几个女生和别的班的一起住在304。我是住的宿舍是301,南向的,阳光可好了,冬天我们中午放学后经常把被子放到窗户上晒,然后慵懒的趴在窗户上晒太阳。现在想想,那时候12个人住一间小小的宿舍,连风扇都没有,当时好像也没觉得热,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可能是因为北方热的时间比较短,而那段时间我们刚好放暑假了吧。我们的宿舍和教室刚好是斜着对一条线的,教室的窗户是东向的。那时候每个宿舍好像就一把钥匙,有时候中午下课后先回去的舍友忘记拿钥匙了,我们就会跑到303,拿一个镜子对着太阳,利用镜子的反射功能,通过调整镜子的角度将光反射到教室中挨着窗户的同学,引起注意后, 再用手做喇叭状大声喊着“拿钥匙过来”。

        学校不大,每天差不多也就是重复三点一线的生活,即使从最远的地方到最远的地方步行也不会超过5分钟的,更何况很多时候为了“抢饭”、“抢水”还是用跑的。这里就重点写下自己当年往返学校的事情吧。

        我们家到学校其实并不远,从小我们赶集就是来这里,骑自行车的话也就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走路也就一个小时,小时候经常来这边赶集。因为我们是每个月过一次周末,回一次家,回家的那个周末的周五下午上两节课就放学,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周日下午再返校,晚上上晚自习。每次该回家的时候,有时候妈妈会来接,大部分不会,一般就走路回去了,路上也有好多熟悉的伙伴。但是从家返校时,妈妈一般都会送我,刚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电动车还不是很普遍,而我也已经长大了,妈妈骑自行车载起来已经有些吃力了,所以每次为了送我, 都是到处去借电动车。记得那时候借二爷爷的电动车最多,因为他有退休金,是我们那片最早买电动车的之一。

        回家

        前面不是说过我们每个月过一次周末回一次家么,每半个月“放一次风”,就是周五的后两节课不上,门卫爷爷会打开平时封闭的大门,学生们出去采购一下日用品,洗个澡,买点小吃解解馋或者是下个馆子开开荤。而我一直都是个恋家的孩子,每半月放风的时候, 我都想回家,每次就跟着家里就在学校附近的好友培娟先回她家,骑着她家的自行车回家,哪怕就是回家待一待,感受一下,就又要匆匆忙忙的骑车赶回来上晚自习。记得冬天的时候,因为天黑的特别早,好多次回学校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自己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就骑着自行车独自返校,路上偶尔会遇到一些大车,开着刺眼的远光灯,照的自己睁不开眼睛。

        夏天的时候,中午午休时间特别的长,从12点到下午3点,这么长的时间,完全够我回家了啊,哪怕是就回家吃碗家里的面条也是好的啊,但是出去大门怎么办呢?老是请假肯定是不准的,为了出去学校大门,那时候真的是想尽各种办法和门卫老爷爷斗智斗勇啊,比如说该我们班打扫校门口,装模作样的扛着扫帚出去,出去口把扫帚再从墙外面扔进来,让同学带走。比如说趁着其他的学生和门卫爷爷纠缠的时候,自己一溜烟从旁边跑出去,这个动作要既快又准,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又比如说。。。。。。现在想想,当年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这里,要是用到学习上就好了。

        学校的环境还是在慢慢变好的,比如说后来高一的时候建好的新的教学楼,高二在宿舍楼每层建的水房,高三时,校园里种的牡丹、玉兰花等。现在很少有机会回去看了,但是听说现在的条件更好了,吃饭也不用露天蹲着吃了,建了食堂,想必打热水应该也没有当年的那种盛况了吧。衷心希望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

        短发少年

        那时候记得我们班一共有90个左右的学生,当时因为自己报道去的晚,到了的时候已经排好座位了。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场景那个夏天的傍晚(当时穿的短袖我都记得),自己第一天到学校,找到教室后,自己这个短发少年站在教室门口,晚霞洒落在身后,一脸茫然的看着教室里那么多学生,心里都惊呆了。刘老师站在讲台上正在开班会,知道我是这个班的学生后,说已经排好座位了,让我去后面找个位置坐。我说我眼睛近视,坐后面看不见。后来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同学说他去后面坐,让我坐他那里,我就去坐了,也就遇到了我高中的第一个同桌莹莹。

        飞扬青春 老师同学

        老师

        如果说高中三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应该是数学老师刘宝刚老师吧。在刚入高中时, 我被分到了二班,当时刘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黑黑的,有点胖,个子也不是很高,差不多每天板着脸,用他当时自己形容自己的三个字来说吧,就是“冷面狼”。然而刘老师其实是一个表面看上去很冷血,但其实是一个还很风趣的人,他老是很严肃的讲一些很风趣的事情。刘老师喜欢抽烟喝酒,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每次第一节是数学课时,打完预备铃后,刘老师拿着课本在教室门口走廊上抽烟,听到上课铃响时就掐断手上的烟,迅速走进教室,说:上课。

        前面说过我们学校是个远近闻名对学生内务要求很严格的学校,很多规章制度,对学生要求很多,对老师要求也很多,学生表现不好,很直接的就影响班主任的工资。当时教务处很多种制度把老师学生都折磨的够呛,很多班主任为了自己少受点折磨,就只能严格要求学生。而刘老师就不太一样,他也坦言和我们说,我不也在乎评优秀什么的那几百块钱,能大差不差过得去就可以了,不要老是让他因为我们挨骂就可以了。年级举行第一次拔河比赛,我们班第一天就输了,刘老师完全没有责备我们或者是不开心。晚自习的时候,刘老师就买了很多的瓜子,边吃边和我们聊天,讲了很多他当时年少轻狂时候的事情,说自己当时不好好学习,被父亲绑在大树上打,后来回头想好好学习时已经有点晚了,只能上了个师范,自己其实一直都不甘心。刘老师还说,你们看着一班的班主任挺好的,平时都是笑脸,但是他对他们班的学生要求很多的,他是“笑面虎”,我就是个“冷面狼”。

        进行第一次月考时,自己也就是正常考考,没想到考了个班级第一名。当时我们是有8个班,每次月考后,除了班级排名,还会进行年级排名。虽然说我第一次月考考了班级第一,但是却排在年级第15名。那次月考后,刘老师开班会,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可以看出他很不高兴,因为作为班主任,每次考试后,班级和班级也是要互相比的,我们班考的好了,老师脸上也光彩。刘老师那次开班会时说,“虽然我们班的平均成绩还不错,但是我们班的第一名才占到年级第15名,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班没有尖子生”。刘老师说的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但当时也有特别的想法。第二次月考时,我又考了全班第一,而且还是全年级第一。记得当时刚知道这个消息时,自己可开心了,虽然没有表现在脸上,但是当时走路都觉得轻快起来了。果然, 这次开班会时,刘老师很开心,还向自己投来了赞许的眼神。当时内心是真的觉得开心,可以为班级争光,为自己喜欢的老师争光。大约是真心觉得一个老师好,喜欢爱戴一个老师, 才会想要自己考个好成绩给老师争光。

        虽然教务处的要求很多,但是刘老师就像他说到的那样,能担着的都帮我们担着了,他也确实因为我们挨了教务处很多批评,但从来没有给压力我们,就这样,刘老师深得我们全体二班同学的喜爱,但是不得学校那些管理内务的领导喜欢。很快就迎来了文理科分班,当时自己文科理科差不多,文科是地理不太好,理科是物理不太好,想到文科有那么多要背的,而理科会更有意思一些,所以自己就选择了理科。

        文理科分班后,1-4班是文科班,5-8班是理科班,我被分到了8班。当得知重新分班后刘老师担任8班的班主任,教7-8班的数学课时,我们几个被分到8班的老2班的同学高兴坏了。因为性格原因,刘老师还是深得学生喜欢,但是不得学校领导的喜欢,后来只让刘老师教数学课,不让他做我们的班主任了。我们班的成绩本来是不错的,后来越来越不好,班上有一些学生也确实不服其他老师的管,我们后来也陆陆续续的换了好几个班主任,成绩却再也没有起来。直到后来高三,连数学也不让刘老师教我们了,给我们换了个数学老师,那个老师教的好像是概率吧。我也很奇怪一向很喜欢数学而且数学成绩很好的自己怎么学就是学不会那个概率,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情绪有关系。记得有一次,当时我们已经是高三快高考了,刘老师已经不教我们了,我们那时候也是出了名的不好管的班级,晚自习的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好久了, 班里还是乱糟糟的一片。忽然刘老师进来了,他走路晃晃的,一看就是喝了酒的,当时趁着酒劲刘老师说了好些话,他说我们以后交朋友要看这个人对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个人连对生他养他的爹妈都不好,他对你一个外人能有多好?他说也不想看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希望我们能够争点气,他当时很生气,还记得他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刘老师走后好久班里同学都鸦雀无声,静的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到。

        理科分班后,由于自己物理和生物偏科有点严重,所以总成绩没有那么好了,感觉刘老师对自己也是很失望。只到后来,他不再担任我们班主任,甚至不再教我们数学,但是我从心底是一直很爱戴刘老师的,在校园里碰到他都觉得好亲切。后来,听同学说刘老师不在我们那所高中教学了,换了其他地方的学校,这样也挺好的。刚上大学那几年,每年过年我还会给刘老师打个电话问候下,后来就慢慢的没有了,但是刘老师的电话号码我还一直在脑子里记着,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拨通的勇气了。

        其他的老师如穿高跟鞋的景洁老师,教我们语文,高三时候的班主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每天穿不同样颜色的衣服踩着高跟鞋优雅的来给我们上课,每当我们听到走廊上“哒哒哒哒”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景老师来了,课外书该收起来就赶紧收起来,说闲话该停赶紧停了,和周公约会的同桌该喊起来了。我们当时说景老师的衣服是真多啊, 我们每天穿的差不多都是灰黑卡其,景老师天天穿的都是花枝招展的。记得景老师有一次和我们说,她之所以穿这么多颜色艳丽的衣服,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所以要穿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如果像我们这个年纪,她穿什么也都无所谓。现在,我就很不喜欢穿那时候经常穿的黑色啊灰色啊,反而开始喜欢各种颜色清新靓丽的衣服,每到这时,我都想起景老师当时说的那句话,按照这么说,大约自己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吧。

        还有严厉的赵桂琴老师,教我们化学,也当过我们的班主任,她的严厉也是学校出了名的,班里很多学生都很怕她。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她训我们,当时我们班的成绩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大家好像都还是没心没肺的玩闹。赵老师那次很生气,前面训得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句说我们“你们自以为很满足,每天这样花着父母的钱还傻高兴,你们都没看过外面的世界,不知道自己其实生活的就像贫民窟”。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赵老师说我们的生活就像贫民窟这句话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但是后来自己走出去,见得多了,听得多了,真的是觉得那时候的生活和别人差了很大一大截。

        此外,还有那个刚毕业的很害羞的生物老师梁建勇,说着一口流利的“湖北普通话”的高二语文老师,斯斯文文总是找人谈话的高二的英语老师,容易激动说话总是唾液横飞的高三英语老师.....真的写起来,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老师名字我已经记不起来。你一直认为自己的记性很好,有些事有些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原来只是因为永远还不够久而已。

        同学

        他们都说我人缘极好,不管男同学女同学关系都很好。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自己那时候人缘确实挺好的,好像和每一个同学都玩的挺好,相处的挺融洽,可能也和自己随和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吧。高一时是化学课代表,后来分班后是英语课代表,因为是课代表的原因,要经常收作业啊发作业啊,协助老师发卷子啊,所以即便是那时候那么多的学生,后排的同学我至少也都认识的。

        那么先从谁说起好呢?此顺序和关系好坏没关系,就随性写,那就先说说男同学吧。先说王群举吧,哈哈,可能他也没想到我会先写他吧。今年过年(2018)的时候我还见他了, 但是第一眼我竟然把他叫成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但是也没有尴尬,大家都笑了,我也瞬间反应过来,哎呀,不对,这是王群举。然后再仔细看下,好像白了些, 脸更瘦了些,其实变化也不算大,我干嘛这么着急喊名字,真的是,明明是这么熟悉的。我叫错名字后,群举也没有生气,说了一句,哎,我们七年的同学啊!是的,除了一起上小学的陈硬,群举算是我时间最长的同学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初中时我们几乎没有交流,那时候都是男生和男生玩儿,女生和女生玩儿。三年初中同学,对他仅有的印象就是黑黑瘦瘦小小的一个男生,经常在课下怼当时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对老师的谆谆教诲油盐不进。有一次上早自习下雨,他迟到了半节课,然后湿了半截身进教室。还有一次就是我和当时的物理老师吵架,趴在桌子上哭,听到隔着一条路的他在开心的笑。和他熟悉起来还是在高一时, 那时候因为自己报到晚了,别人让了个座位,就坐在了他的后面。虽然三年初中同学当时几乎没有讲过话,但是大家刚到陌生的环境,见到熟悉的同学还是觉得亲切不少的,加上高中也不像初中时那么拘谨了。后来熟悉了我还和他说起初中那个晚自习我在哭他在笑的事情,他说当时自己不该那样,如果换做是现在肯定不会在旁边笑,而会安慰我。我当时其实就是想和他说下自己初中时对他留下的印象,没想到他当时这么说,而且还特别真诚,我当时心里听到他那么说还是挺感动的。文理科分班后,我们还在一个班, 当时已经很熟悉了,有什么事情也会找他帮忙(但具体帮过什么也不记得了),他好像从来也没有推辞过,就觉得这个是班上让自己感觉特别亲切的同学,特别安心。如果用一个词形容, 那就是自己家同学。知道他娶了家附近的一个姑娘,现在已是两个娃的爸了,过的应该也还不错吧。虽然他看上去不是很大个,但是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写下这些文字,想起这个老同学,内心都觉得温暖,觉得亲切。

        陈硬,名字听上去就觉得很硬气吧。这个家伙怎么说呢,小学五年(加上学前班应该是六年吧)的同学,后来他去县城上的初中,高中时变成了同班同学。怎么说呢,可能是因为初中这三年的断层吧,这个家伙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巨大的。小学时,他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男生, 个子矮矮的,乖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差不多每次考试都保持在班里前5名吧,很受老师的喜欢。但是高中时,他是什么样的呢,个子长高了许多,肤色黑黑的,除了外观,最主要的是性格的变化,他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文文静静的小男生,话多了许多,甚至有点痞痞的,最重要的,他已经不再喜欢学习了。虽然各科老师苦口婆心的,一直说他聪明,但是也架不住他不好好学习啊。真的是不知道他初中三年经历了什么,让整个人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过虽然他性格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但是他还是一个很讲义气很善良的好同学的。虽说这个家伙不好好学习吧,但是做人做事还是没毛病的,我一直觉得虽然他外表大大咧咧的,但是其实是一个很细心很懂得照顾人的男生。记得有一次我们宿舍一个女生生病,我们陪着在外面打吊瓶,他和另一个同学一直在陪着,说是在打牌,其实也是担心我们害怕。据说当时有好些女生喜欢他,虽然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我相信是真的,他确实是那种容易让女生喜欢的男生。此外,这个家伙就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差不多每到快月底,都要借钱, 每个人也不借多,就借20 ,借了后自己还用个小本本记着,到了下次月初刚从家里拿了生活费后就还,到月底没有的话再借。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吧。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很会”来事儿“,以后应该是会很有出息的,其实外面的世界哪有那么好混。我们俩是一个村的,他对我还是挺好的,如果有人欺负我的话,我想他应该是会毫不犹豫的上去帮我的打回来的。当然,我这么乖, 也没有人欺负我。以前每年过年回去,都还会去找他,彼此聊聊天。最近几年过年回去,可能也是因为时间短吧,加上他“哥们儿”也很多,每年回去的应酬也是极多的,虽然两家就相隔2分钟的不行距离,也没见到过。他好像是留在了湘潭,找了个当地的媳妇儿,这两年有了一个女儿,应该也是很幸福的。

        郑宝全,他周围的那些“哥们”都喊他“小宝”。这个家伙, 怎么说呢,我和他算是特别熟的关系,那我也就随便说吧,反正不怕被打。我能想到的来形容他的形容词竟然是爱恨分明,另外就是说话贼难听。谁要是不对他的胃口,那真的是,惨。当然,他不会把人家怎么样,就是说话太不中听,再加上另外那个王凤潇, 那真的是, 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说话难听,关键是你还说不过他俩,无奈脸啊。小宝也是很仗义的一个同学,会记得你对他的好,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好的品质。我和他坐过不长时间的同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前后桌,哪些枯燥的日子就在互相拌嘴中过去了。他喜欢吃橘子,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五,喜欢骂人。那时候自己经常被这个家伙取笑,一个是自己的字确实难看,另一个就是心宽体胖的后两个字,那时候每次被他取笑,总是恨得牙痒痒啊。另外就是这个家伙认死理,凡是他认准的东西,你很难去改变,学习也是,感觉他也有一股子钻劲,所以他学习成绩一直都还不错,也很深得各科老师的喜欢。觉得自己对他了解很多,但是好像又说不出来,也是一个让自己觉得很安心很亲切的好朋友。细说起来,高中毕业后, 异性同学中和他联系的应该是算是最多的,特别是刚毕业那几年,经常打电话,聊聊彼此的生活与近况,所以他的手机号自己一直都没有保存,因为最开始手机号自己都是在脑子中记着的,后来大家的手机号都换了,自己之后用脑子再也记不住了,但是他的手机号一直没有换。后来他成家后,大家也都忙,联系就逐渐少了,但是他在老家县城工作,有时候还会找他帮忙,他每次也都很乐意(自己这么认为的),我也从来没有客气过。我想大概就是有那么一种关系,即使是长时间不联系,但是彼此也不会觉得生疏。你一句“你在啊”,对方答“咋啦”,大家就好像还是那副年少的模样,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继续拌嘴,谁也不会跟谁客气。

        张战防,我能想到的下一个形容词竟然是“男”(捂脸状)。这是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的脸皮比女生还薄的家伙,不知道现在有变厚了多少。记得刚分班时, 那时候还不太熟悉,他还是一个小小呆呆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男生。但是不知道从那天起,身边就多了这样一个人,而且竟然这么高了。好像他是一夜之间长这么高,而且忽然出现在你周围似的,主要是长得也还行吧,哈哈。和他最多的也是坐前后桌,熟悉了起来后,话也变多了。这个家伙是个超级自恋的家伙,我到现在都记得这个场景,他面朝后面坐在自己的桌子上,拿着个镜子在照啊照,当时自己心里真的是个鄙视脸啊。有一次开玩笑,我说他脸很长,用苏小妹说苏东坡的那句“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始流到腮边”来打趣他,后来他就一直很纠结这个问题,经常一个人对着镜子说,脸很长么很长么,笑死个人。我还记得他那时候说,感觉连个发呆的时间都没有,毕业后要再回学校好好的发一次呆。

        王基欢,忽然觉得他和张战防是标配的同桌啊,可能是他们俩坐同桌的时间比较久的原因吧,而且经常是不在我前面坐着就是在我后面坐着。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我和雪雁吧坐在第四排靠窗的两个座位,张战防和王基欢坐在我们前面,我们边上是窗户,他们边上是墙,张战防坐在靠路边的位置,王基欢坐在靠墙的位置。王基欢很喜欢靠着那堵墙,因为高二那时候我们刚搬到那座新教学楼里,教室的墙都是很白的,但是被王基欢的头经常靠着的那一块墙就有很明显的黝黑黝黑的一片,像黝黑黝黑的他一样。我和我同桌笑他,后来发现他还用小刀刮了那片黑的地方,现在想想觉得他当时好可爱。后来高中毕业后,他好像失踪了一样,身边的人都没有他的消息,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读书。直到去年(2017),我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听谁说起他在北京,这么些年我就很想见他,想见见面,聊聊天,看看他过的怎么样都去了哪里。我想怎么可以联系上呢,终于想起可以从以前的QQ号里找到他,给他留了言, 没想到他真的还在用那个QQ, 而且看到留言还回复了我。就这样我们又建立了联系,并约定了见面的地点。在见面前,我还在想,这个家伙会不会都不认得我,不记得我了。结果,就在昏黄灯光下,北京的街头,我们还是一眼就认出来彼此。哈哈哈哈,像变圆了的郑宝全一样,这个家伙也是圆了好几圈。想当年,虽然黑了点,但也是个翩翩少年郎啊,果然是一胖毁三观啊,哈哈哈哈。我只能这么不厚道的笑了,以报当年受他们“嘲笑”自己胖之耻。虽然这么久没联系,但是一见面,那种亲切感还是一下子就来了,我还是那个我,你也还是那个你。我说你肯定把我忘了,这个家伙一直说哪能啊,你当时的同桌是朱雪雁,坐在第四排,还说起好多事。说实话,隔了这么些年,这次见到老同学的他,真的很开心。吃完饭后,他还执意送我回到酒店门口才回去,啧啧啧,果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直男王基欢了,这几年被老婆调教的不错,已经升级成大暖男了。

    王好刚,这个家伙是后来复读的时候到我们班上的,虽然他和大多数同学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也是因为毕业前那段时间我们坐了前后桌才有机会熟悉起来。直到现在,我那个高中毕业纪念册上前面还空了十几页, 每一页都是他用铅笔大大的写着“有人占”,然后就没其他字了,你说气人不气人。记得当年特别流行写纪念册,就是一个花花的笔记本,毕业前让每个人写上自己信息座右铭愿望啥的,还有想对你说的话,大家一般写的都是一些祝福的话,还有一些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当时自己也买了一本给大家写,因为这个家伙就坐在自己前面,所以就先拿给他写了,记得他说他有很多想说的,先占着地方,先让别人写,他最后写。好嘛,只到现在,我那本留言册上还留了十几页给他呢。去年去北京的时候,我听说他也在哪里,也是通过QQ的方式找到他,后来加了微信,才重新建立了联系。好巧不巧,他刚回老家,而且已经准备回老家发展了。不过至少建立了联系,后来就经常联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家伙能把占着的那几页留言册给补上。

    王凤潇,就是前面提到的和郑宝全一起的, 两个骂人不带脏字的家伙。基本我要是被他俩联合起来说,我就毫无招架之力了。这个也是初中一年同学加高中2年半的同学,关系也是很好,因为是离得近加上还是初中同学,这个应该是毕业后见得最多的老同学了。此外,还有闫庆,这个应该就是老师眼中公认的好学生,很乖。还有袁立国, 也是坐过前后桌,记得他很喜欢周杰伦,还用他的歌词写过作文。他后来娶了同班的唐淼,俩人现在也是和和美美的很幸福。听说他在我们市做健身这一块,所以现在每次看到《脱口秀大会》里面的Rock,总觉得袁立国和他很像。就还有王高才,当时关系也是很好,很细心的一个男生,只是毕业后几乎没有联系,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希望一切安好。总结起来是不是觉得我们班姓王的特别的多,这个还真的是,还有王国语,王鹏飞,王瑞猛等一系列姓王的。另外我们班的男生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几个肤色特别深的,还有几个特别白的,真的是对比鲜明啊。至于是谁,大家都自动的对号入座吧。

        女同学呢,培娟应该是联系最多的了,现在也离得最近,这也是个很仗义的姑娘。上高中时,因为她家就在我们学校镇上的街上,所以没少去她家骑自行车。那时候半个月学校让学生出来“放风”的那两节课,自己经常忍不住跑回家,一般是先跟她回家骑她家的自行车,然后再骑着车回家。所以培娟妈妈啊姐姐啊妹妹啊都认得我了。现在这些同学中, 也就我们俩见得是最多的,她在深圳,我在广州,虽然不是很经常,但是还是能见几次面的。而且每年过年幸亏这个姑娘张罗,雪雁, 娇静我们几个还能一起聚一聚。这个姑娘啊,你和她一起,不管是什么事情,永远都是在抢着买单。其实,好朋友之间,有来有往的,大家互相体谅就可以了。我觉得,如果她有什么事找到我,我一定会尽量帮,而如果我有什么事找到,她也会是这样,这样就足够啦!

        也是幸的培娟张罗,所以雪雁和娇静我们虽然不是说每年都能时间凑到一起见见面,但是这中间也还是可以见见面的,虽然隔个一年两年好像我们的状态都还是老样子,单身的都还是单身。和雪雁做同桌的时间很久,好像排了几次座位,我们都是同桌。这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姑娘,不像我还是话比较多的,但是我们相处的也一直很融洽。娇静我们文理科没有分班的时候就是一个班,但是那时候不熟悉。分班之后我们是一个宿舍的,因为有很多交集,所以才熟悉起来。这个姑娘比较单纯,但是真的很善良,也很贤惠。我们俩也有过几次矛盾,记得有一次她和我说,每一次我们俩有矛盾,都是我先开口和你说话,你就不能主动一次么?我的回答是不能, 自己在这方面真的是一个很执拗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冷战,有矛盾了是吧,那就冷战,你不先和我说话,我就不和你说话,真的是,地球离了谁还不转了咋的。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个执拗真的很不好,伤人伤己, 但还是改不掉。

        忽然又想到李昂和素换,李昂和我也是三年的高中同学,和娇静一样,同是从二班到八班。李昂应该是我见到的最好学的同学之一了,她学习是真的很刻苦,我们俩一直是在一个宿舍,几乎每个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她的床铺都已经是整整齐齐的叠好,人早已经去班里学习了,晚上也是点蜡烛学到很晚,中午午休都舍不得。她人也很好,一直对我很好, 那时候每个月刚从家里回来带的好吃的都会给我一些。还记得毕业之前她没来及给我的留言册上留言,后来特意用信纸单独写了,在回学校报志愿时交给我,我真的很感动。后来大家去了不同的地方上学,联系就少了,再后来听说她嫁了人,现在我们县城,我偶尔上以前的QQ的时候还经常看到她在空间发状态,经常晒儿子的照片,挺幸福的,安好就好。素换是没分班之前的同学,分班后她选择了文科,那时候还有李昂我们三个关系挺好的,她现在还是一个人在厦门,我去厦门还找过她,她也来广州玩儿过,她生活也是简单积极快乐向上,也挺好。

        然后还有晁华和瑞改,这两个姑娘都是四间房的,那时候还去她们哪儿玩儿过。说起来她俩也真的是有缘,高中一起上,后来又去了同一所大学,再后来又都一起去了南京。这么多年,这要是一男一女,即便是没成情侣应该也成亲人了。当然,她俩现在确实跟亲人一样了。华儿也是很单纯实诚的一个姑娘,对人很好。瑞改毕业后在南京工作遇到的老板不错,好像是都挺好的。前几年去南京出差的时候还去找过她俩一次,当时大家一见面,怎么说呢,感觉变了很多又感觉什么都没有变,这么些年,应该都还是成长了吧,我们感觉到的应该是彼此的长大的味道。

        还有一个宿舍的林林,李华,月晴,帆帆。林林是个很可爱的姑娘,很单纯,有点男孩子性格,吃的很多,但是又贼瘦,真是白吃了那么多的粮食啊。以前关系也很好,刚毕业的时候过年回去偶尔还会见见面,去郑州时还找过她,那时候她在一个蛋糕房工作,后来慢慢就没了联系,听说也已经结婚生子。李华,也是老二班就在一起,后来分班后分在一个班,也坐过同桌,还是“饭伴”,毕业后联系的就比较少了,现在也已经在上海安家,大点的孩子应该都该读小学了吧。月晴,睡在隔壁上铺的姑娘,记得那时候上早自习,我们俩一般是最晚起床的,冬天外面冷,这个姑娘练就了一身在被窝闭着眼睛穿衣服的本领。往往是我一睁眼,发现宿舍就剩我俩了,我喊“月晴, 赶紧起床了”,然后就听见还在闭着眼睛的她说:"我正在穿衣服呢”。那时候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她最后找了了同学,听说两人还是挺好的,替他们开心。帆帆是当时班里的文娱委员,每天打完预备铃带领大家唱歌,现在记得的最清楚的《蝴蝶泉边》,因为觉得这首歌很好听,另一首就是《走进新时代》,因为当时的班主任赵老师喜欢这首歌,每次只要看见赵老师朝我们班走来,帆帆就开始领大家唱这首歌。

        还有隔壁宿舍的锦璐,刘静,晓楠。去年去北京出差时除了见到王基欢外, 还见到了锦璐,虽然上学时一起玩儿的不多,但是见面大家还是和见到亲人一样那样亲切。刘静也是一起坐了很长时间的同桌,记得当时这个姑娘比较悲观,而我这是很乐观,她老是说,“做人好累啊,下辈子当王八也不当人了”,我说,“我觉得做人挺好的啊,我觉得自己没当够,我希望可以有好几辈子,可以过不一样的人生,要不这样吧,我下辈子还当人,你当王八,我养你“。她说,“好的,我们就这样约定了”。现在她在洛阳当老师,教她喜欢的数学,有一个很可爱的孩子,过的也是幸福美满,我想她现在应该不想下辈子当王八了吧。晓楠,学习挺好的, 性格很直爽,后来嫁了人在我们那边生活,现在联系也好少。

        还有很多的同学,就不一一说啦。我发现虽然毕业十年过去,我竟然好多事情好多人都还记得,感谢大家一起走过的花样年华。后面毕业后大家联系的很少了,包括后来QQ都很少上了,好像也没有特殊的原因有那么一个借口去加下彼此的微信,关注下彼此的状态,只希望大家都安好吧。

        回不去的少年时光,挥不去的青春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d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