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啥也不想干,可能不是你的“错”

啥也不想干,可能不是你的“错”

作者: troul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11:37 被阅读0次

    新生一代有时候会有一种说走就走的任性,那我秉承一下这种传统,坦然承认,有时候我就啥也不想干,我还不想怪自己。

    那怪别人喽?不,因素太多,懒得一一怪罪。最不要脸的是,我把这叫做成长。

    来看看我的“歪理”……

    心理学会用一元,二元,多元的状态去描绘一个人的关系发展。

    小婴儿处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曾经中二的我会在日记里写着要改变世界,老师评语:“洗洗睡吧”。我还很纳闷,我怎么就做不到了?哎,太年轻,不堪回首……

    二元关系出现了“你”。母亲如果把小婴儿照顾的很好,小婴儿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后,他慢慢也能察觉到妈妈的存在。哦~原来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原来,妈妈也会有开心,有拒绝。

    一般三元关系就是意识到爸爸的存在了,他会影响她,她会影响他,他又会影响着曾经的他。我们变得复杂,却也更稳定了。

    为什么我把这叫做成长?一元的状态,我们怪着自己,二元的状态,不是你的错就是我的错。而三元甚至更多元的状态让我们明白了,谁都可以是对的,谁都可能有做错,生活变成了一道复杂的解答题,你不一定能决定你自己。

    为什么我什么都不想干,却不会怪自己?因为我意识到了一个更大的存在——环境。

    你的身边有个“场”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被场所震撼到的是一场口语的集训营。

    一群人被拉到一个地方,七天与世隔绝,每天1点点睡,6点起,吃着辣白菜,除了吃和睡,就是喊英语,第一个晚上,喉咙就读哑了,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依然疯狂,依然竭尽全力的去喊。到了第七天有个小伙伴艰难的分享着说:“我,现在,说话,真的,很困难,但是,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

    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一群“疯子”,但是在这里经历过的人,没有人这么觉得,在这里,大家都疯狂,在这里,一个人讲的再差,只要他上台,就会得到鼓励。

    我们有个slogan是:“一个人可以有的更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当时我对这句话无感,倒不是说不喜欢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深究的原因是我害怕人。

    这句话有些人是感觉不到的,性格可能是一个限制,就以我们常说的内外向来说,内向的人可能会从自己的内部获得力量,外向的人可能从外部,人际交往之中获得力量。

    这里首先是不评价好坏,成熟的人格一定事综合型的,他们内向或者外向只是因为正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我以前就是属于那种不成熟的内向型人格,就是喜欢内向的原因是因为害怕与人交往。别说一群人,一个人都累。

    没有感受过是不会知道这种感觉多么微妙,借用张雪峰老师一句话:“人活着是为了感受那些你没有感受过的美好”。

    所幸的事,这种美好是真的。当我意识到自己变得喜欢外向是在最近面试的时候。

    hr问我,你为什么开始那么紧张?后来又能调整过来?

    我说,刚进来的时候我对环境很不适应,后来通过一些呼吸调整的方法,就突然感觉习惯了。

    在终于明白,原来我,已经开始依赖环境。

    其实未来早就在身边,只是我们不曾察觉。

    学习的时候我们会说学习氛围,寝室就不是学习的地方,自习室,图书馆让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心静下来。更敏感的人甚至能感觉的,自习室之间不同的氛围。

    很多人会说,高中时一生中最认真的时候,因为那一刻,周围的人都疯狂。

    我们好像都能感觉到环境,所以,当我们在寝室里刷着电视剧,唠着嗑的时候,也大可不必怪罪自己不想学习,其实我们不完全由自己决定。

    那么,环境怎么影响我们?

    借用一下“场”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电子置于电场之中,“场”会给电子附能,电势能转化为动能。人置于环境场之中,“场”也会给人附能,或许变得更容易,或许变得更艰难。

    用陈海贤老师对于环境场的定义提炼出两条重要线索。

    “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激发出你做出特定的行为。

    那么至少有两种影响因素,一是他人,二是你的曾经。

    在我论文开题答辩前几天,我泡在宿舍,我感觉到是一阵有一阵的焦虑。原因事大家都在讨论,老师不同,要求不同,各有各的着急。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突然好安心。这是场的威力。

    再来说说,自己的行为线索……

    我不知道喜欢运动的认会不会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拿起某个器材,或是坐某个动作的时候,你就回唤起一种感觉。就好比,我一抱架(散打中的起式),我就会进入一种竞技状态,眼神会变得犀利,注意力也会集中。

    我们无意中又给自己埋下了多少行为线索?看见饭会饿,躺在床上就困,看见某人会喜欢或者会烦,一切都是这么连续着。

    凭空多了个场,那就做点什么吧。

    “场”确实可以营造,因为认会影响人,你的行为还会影响你。

    当时有段时间当做助教,集训营的场就是活生生造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真的有限。

    怎么造?第一,老师够牛,第二,老师在我们的形容之下,让人感觉够牛。

    要让大家嗨起来,助教要比学员嗨。

    有这么一个实验,有个人在街上抬头仰望天空,后来,一群路过的人陪他看着。我们的从众心理还是有点深刻的。

    火点起来后,那就自燃吧,我要比你强,你要比我强,大家一起努力吧。

    自家的场,该造也得造,我为了让自己专注学习,我买的全是同一品牌的笔记本,用同一根笔。

    费劲做这些也是想让维持一种稳定的感觉,感觉到过的人知道这种感觉有多美好。

    村上春树常年做着一样的日程安排。他的创作也很稳定。

    有人说,我们有时候应该规范每天早起或睡前必须要做的事,因为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我们不用纠结做什么,也就不会纠结要不要起床,该不该睡觉。

    我们在规矩中变得更自由,我们在复杂中变得更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啥也不想干,可能不是你的“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df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