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音频的最后听到了一个问题:请思考最令自己觉得错误的选择是什么,有什么令自己后悔的结果,摇摇头有没有听见大海的声音?其实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会心一笑,但是仔细的沉静下来思考了一下,发现的确有让自己觉得是最错误的选择。
大一的时候和班里面的三个同学组成了辩论队,去打新生的入学辩论赛。我们一共三个女生,一个男生,那个时候的我,不论是辩论逻辑还是知识量的积累程度,还是自信度,都不如他们。参加辩论赛,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去练一下自己的胆量,对于辩论,我的感觉是,不喜欢也不讨厌。
初赛的时候两次交战,跟其他的队拼下来,我打过不同的辩位,但每每都会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赛后讨论辩题的时候,我永远都是拿着在网上查来的资料,却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思考,提不出什么有亮点的论点。很快,在辩论队里面我变得越来越不敢发言了因为感觉自己说不出什么有实质性帮助的话,而且在正式比赛的时候还会给大家拖后腿。那个时候破辩题,每天都要讨论到凌晨两三点钟,熬夜让我的精神很差,在队里面也插不上什么话,但是辩论队的正式队员得四个,缺了一个也打不了,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坚持再坚持一下,打完了决赛就退队,乐得逍遥。因为没有自信说,所以每次试辩的时候,都是那个任务最轻的一辩手。只需要将写好的稿子背下来,甚至有时拿着纸念出来就好了。辩论赛最激烈的二三辩交叉质询的部分,我也就插不上什么话了。
决赛前夕,带我们辩论队的学姐问我们要不要进校队,如果决赛拿了第一的话,就可以进校队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脱离这个组织。一想到进校队后,大部分的时间就要熬夜到两三点,还有自己每每说话时那种不自信的样子,实在挺害怕。你是学姐让举手表态的时候,我默默的低下了头。现在想来,这大概是我大学以来做的最为后悔的一件事了。
一面看着自己的辩论队队友,在无数次语言的交锋之中不断的成长,逻辑和思维变得愈发的清晰,另外一方面,自己的不自信束缚着自己,让我不敢往前。
之后,我们新生辩论赛的确拿了第一名,辩论队四个成员除我以外的三个,都如愿的进入院队,再后来进入了校队。我在自己的空间里和朋友圈里看着他们得胜的动态,说真的,挺羡慕的,但是想到自己,挺神伤。
我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实力和进步,是在上新闻评论课的时候。老师让进行的几次练笔,他们以自己的严密的逻辑和文采获得了老师的极高认可。老师把他们的练笔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听完之后我心里也禁不住地认为他们写得好。
之后闲暇的时间里面看了《奇葩说》,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直把辩论这个东西想错了。
我一直觉得辩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搜集资料,分析,表达,这些过程缺一不可。准备的过程很痛苦,但当自己的观点真正的被组织好,表达出来的一刻,和他人的观点进行碰撞时的那种喜悦感实在令人难忘。
大一之后的大二大三,我都竭力去参加演讲比赛,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继续锻炼自己的胆量,另外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当时自己的缺憾。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舞台的人,一个人站在舞台上,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实在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因此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也乐于去寻找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不断抓住机会和参加各种各样比赛的过程中,我的自信很快的提高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开始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和看法,而不再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动摇。大一与辩论结缘,之后又因为自己不自信的原因与之擦肩而过,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失去了迅速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虽然后来不断参加别的活动的过程中,也慢慢地完成这个进化的过程,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点点缺憾。
私以为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思维的训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刚需。而在未来若有机会再接触辩论的话,我想我是再也不会放弃那样的好机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