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铸就的纪念碑。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学实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让我产生了很多感触。教师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处理班级的各种琐事,忙得不亦乐乎,可收获却不大。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解决时间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读书,跟书籍交朋友。“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我对此深表赞同,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的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就得心应手了。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样重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的世界中看不懂的东西就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学生的阅读对于我们现实的教育工作很有启发意义,我们总是极力地缩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脑力劳动的范围”,有时总是强调教科书,不允许学生分散精力去读别的书,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阅读不仅能够发展智力,还能教会他们善良、勇敢这些品质,而这一切,对后进生来说尤为重要,一个热爱阅读,能去思考的后进生肯定不会走错路,因为他知道是非曲直,也懂得明辨是非。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无限感慨的还有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纤尘不染的爱。我们总是很容易把爱倾注到优秀的学生身上,而面对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后进生”,我们总是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指导,但是据我观察处罚和枯燥的说理是不能触及后进生灵魂的,反而会拉开他们和教师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同时他也提醒我们教师,也许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错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教师永远不能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在心灵上去关爱,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做的远远不够,他为学生自编几百道练习题。他特别明白,对于后进生50+40=90这样的成绩他无法奢望,他甚至需要三年、五年去等待50+3+5+7+10=80这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用毕生的心血研究学生,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帮助学生的方法。捧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真真切切地感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