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dbccef4b54ec642c.jpg)
最近一篇教改论文被拒,一开始觉得挺不服气的,拒稿连个意见都没有,好赖给个意见,也可以对照着修改,一时觉得意难平。
仔细读了自己的文章几遍后,又确实觉得没有什么有新意的地方,无非工作时自己做的而已,然而作为教改论文,却没有很好地结合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可是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又一时没有什么思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901471e87dfc069c.jpg)
没有好的思路,就开始找别人写的文章来看,正好看到之前同事在那个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是我们课程中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串联谐振的选择性,可是同事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后来她去查阅很多书,都是与其他教材上一样的说法,而这些说法都不能说服她,因为本身的结论就含混不清,于是她就开始自己推导公式,用软件进行仿真,来验证公式推导出来的结论,结果证明了她的怀疑是有道理,也详细地探究了这个问题。这样的内容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发现问题——寻找解答——未果——深入探究——解决问题,非常清晰的逻辑思路,以理服人,记得当时她的这篇文章非常顺利地就录用了。再反思我自己的论文,却没有这样一条清晰的线,所以看来功夫确实是不到家,还得继续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12386c93ff0144c6.jpg)
说到思考,现在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都有些欠缺吧。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赶场,事情一件接一件,像机器一样去运转,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只是应付了事情,而没有思考做事过程中怎么样把事情能做得更好。也就是说,我们都少了一点好奇心,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还记得有一次吃饭,儿子拿着勺子边吃边玩,突然他说,“妈妈,为什么我用勺子照镜子,里面的我是倒着的?”我拿过来一看,还真的是,孩子问我为什么?一时间我还真的回答不了他的问题。饭后,我们一起网上查资料,仔细了解了勺子内表面——凹面镜的成像特性,就很好地解答了儿子的疑问,而且我们查的资料还说,离得够近的话,就能照出正面的像来,可是离得太近了,脸根本看不到了,勺子太小了;后来我们又想到拿一支铅笔来做实验,从离得远,慢慢靠近,发现到了某一点之后,铅笔的像真的变成了正立的,而中间还有某一个点是不到像的,这个点就是凹面镜的焦点。这个问题的探究,孩子特别感兴趣,非常认真在做,当最终解开这个问题的谜底时,又特别兴奋,仿佛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而这也无他,但用心而已。
从此刻起,学着做个有心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