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学习了一篇新的文章《答欧阳崇一书》,一看到群里发出了原文阅读,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打印出来,这篇文章比较长,是阳明先生回答欧阳崇一的提问的文章。看到了四次“来书云”,看来总共是四个问题,我今天就“断章取义”,先学学第一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探究的是良知和见闻的关系,阳明先生说:“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爱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观世界确实对我们的学问是大有益处的,可是,它们却不是我们致良知的必由之路,真要致得良知,需要从心上下功夫,所以,需要在刚才的一句俗语后面再加一句:“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悟。”
阳明先生说:“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苦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帮只是一事。”其实就是说,只要你头脑里想的是 “致良知”的事,那么你每天的工作、学习、见闻就都是“致良知”了,如果你心里没有,那么所有的事情就都与“致良知”无关了。
我感觉这个问题谈的是要我们“带着觉察去生活”,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想想,怎样处理才符合大道,才是致良知之路,“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我们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但却也离不开见闻,只有“事上磨,境上练”,带着“致良知”的觉察去生活,我们才能真正走上“致良知”的光明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