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还在和老爸探讨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今天逻辑思维就更新了吴军老师的这期节目。让我对金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吴军老师也总结提炼了出以下5个金钱观。
一、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很多人一辈子打拼,为了挣多点钱放弃了一切,比如健康、亲情、友情和幸福。但他们没有想清楚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挣钱更是如此。对于那些能够留下巨额遗产的人来说,钱只有三个去处:
1、在生前都花掉,花不掉就糟蹋掉;
2、交给国家部门或慈善机构(中国现在还没有遗产税,但不等于将来没有);
3、留给后代。
当下流传着“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在美国,看病花掉的钱占了GDP的20%,但美国人一年花在吃上面的才占5%。
很多成功人士,在生命快结束的时候都说非常后悔自己之前为了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与家人。记得马云有一次参加一档节目的时候,一位观众在现场问了马云一个问题:“你可曾反问过自己,活到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吗?”马云深思后回答道:“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这样了。我的妻子说,你并不是我的人,你属于阿里巴巴。”
古代帝王会在墓中放很多都随葬品,但这种做法除了“鼓励”盗墓,没有得到任何益处。
二、钱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
钱的本质是度量各种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
如果你买土地盖房子,你花出去的钱就换得了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当你决定买一台手机,除了换回一点塑料,金属零件外,还花钱购买了流水线上工人的时间。因此,一个人钱的多少,反映了他今后能调动社会资源(包括自然和人的两种资源)的总量。假如说,一个人有100万存款,另一个人有1万的存款,这就意味着前者能调动的社会资源是后者的100倍。
如果我们知道了钱的这种本质,就能体会到为什么说“钱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当我们有效花钱时,就等同于有效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唯有这个时候,钱的意义才体现出来。
如果钱放着不用,就失去了这个意义,最终上帝也会把它收走。
三、钱和任何东西一样,都是为了让你生活的更好。
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想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这并不一定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因为未来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钱有效的花掉,就能让自己处于一个好的起始点,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这也正如马太效应两极分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一样,我们要先让自己起点高起来。
至于是否应该攒钱要考虑两个点:第一个是,任何人都需要有点积蓄来预防遇到那种万分之一倒霉事;第二个是,如果为了攒钱而牺牲当下的生活,是很不值得都事情。
四、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我们大多数人在钱方面最大的苦恼就是觉得钱不够花,当然这并不单指工薪阶层,富人也是如此。美国发起了对各个阶层的人的一个心理调查,问他们觉得有多少钱花起来比较自由。年薪2万的人讲4万,年薪4万的讲8万,年薪100万的讲200万。反正都是现在收入的两倍。为什么是2倍呢?因为年收入4万的人想象不出收入100万的人是怎么花钱的。为什么年收入100万的人也觉得钱不够花呢?因为到了那个收入水平,就想做更多的事情,花更多的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想向富人借钱却往往能吃到闭门羹的原因。真不是人家不肯借你,而是你眼中的富人可能比你们更缺钱。)
既然钱不够花,我们就要提高挣钱的效率,如果只是简单的延长工作效率来挣钱,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任何能够轻松挣钱的人都是靠提高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
五、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资(投机)投光。
如果你有很多的钱,花光它并不容易,但是想通过投资增加财富时,就有可能迅速破产。有很多的大家族一两代人就破产,没有一个是因为把钱花光了,都是因为投资不当破产了。
之前罗胖老师讲了集装箱发明者马尔科姆·麦克莱恩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变了世界,他也因此成了美国但首富之一。但是,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最终麦克莱恩破产了,欠下来十几亿美元的债,而这仅仅是源于一次投资石油失败。
因此,当别人告诉你有投资发财的机会时,要特别小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