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篇文章,很受触动。
作者分享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这本书中的一个观点:
巴菲特有一个特别牛X的地方,就是他总是用“内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而不会通过“外部记分卡”来驱使自己。
.
什么叫“外部记分卡”?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外部记分卡”的驱动下,你打扮精致,你手握星巴克,你出入5A写字楼,你成为了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
确实看上去光鲜,但你在背后也为这份光鲜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你太在意外人的评价,却忽略了内在的提升,顾此失彼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
其实,我也曾用“外部记分卡”来驱使自己。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国贸的一家头部券商工作。那会儿的自己,眼皮子很浅。
以为穿名牌背奢侈品,出入高级写字楼,还能经常去高档餐厅打卡,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为了拥有一个“光鲜”的躯壳,我花了大量的钱求维持。工作进步不大,存款却一分没增加。
.
我们很羡慕明星,也很羡慕博主,非常向往她们精致的生活。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表面,没看到的却是冰山下的90%。
偶尔精致不假,但也有一片狼藉的悲惨时刻。
如果总是用“外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会很容易掉进外界设定的规则中,把本来平淡却温馨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何苦?
.
制造消费者的目的,是把人们欲望的控制能力打破。
随着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对自我欲望的控制能力会变弱,不仅舍得花钱消费,甚至贷款超前消费。
当下社会上的“精致穷”现象,实质是消费主义对人的控制所导致的结果。
.
“现在的年轻人意识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对风险的敏感性比较低。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个人要有一定的储蓄,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可以应付。”
戒掉精致穷,做回那个有抗风险能力的中年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