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D9 客观与主观
今天的晨间导读船长提出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我们的主观意图,被我们所使用的旧有语言范式所限制——不是优就是差,不是黑就是白,不是真就是假,不是感性就是理性,不是主观就是客观,不是唯物就是唯心,不是物质就是精神,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对就是错,不是有用就是无用,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二元对立在我看了其实就是一个思维陷阱,一种认知思维的固化。每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不会选择A或B的答案,我都会跳出问题来解决,所以朋友会说我处理事情不拧巴。这样做事情的好处是,原来看似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因为换个思维,问题就一下子解决了。比如说,我们这边之前也个菲律宾技师,他没有工作签证,只能用三个月的旅游签证进来,那我们又需要他为我们工作,怎么这么破这个局呢,总不可能让他过三个月飞一趟菲律宾或香港,后来我就想到办法,可以帮他申请外国专家证,他有技术,又是我们特需的,这个问题就一下子解决了吗,可以用旅游签证进来,又能合法在中国工作。
另外一点我自己这几其实很难过,我甚至想跳船。我从刷书开始第一天看第十章就有这种感受,我觉得心理学太深了,探寻的永无止境,我感觉好恐慌,也很怀疑自己,不要说二个月,我研究学习二年,甚至二十年可能都未必能研究出什么来,而原来我一直嘴上说的喜欢心理学,是停留在自己脑海中主观想象的类似心灵鸡汤类的浅层知识,我是多么浅显,又多么无知。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心理学的书籍,阅读心理学专家的自我剖析时,我内心是多么抗拒的,我是多么不愿意去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因为这个过程很痛苦,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是否有这个能力去做心理咨询师,以前一直以为挡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是高等学府的文凭证书,现在我发现外在的这些根本不是关键要素,不管你学多少,你的理论取向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治疗师的态度和情感,好像初看是降低了标准,对于我这没有理论和证书支撑的小白少了门槛,而事实上这是多么高的对治疗师的要求。正如罗杰斯问自己的:我是否能够做到足够独立自主,因而不会因为他人的抑郁而气馁,不会因为他人的恐惧而害怕,也不会因为他人对我的依赖而感觉会有灭顶之灾?我的内在自我是否足够坚强,从而不会被他人的愤怒所摧毁,不会被他人的依赖所控制,亦不会被他人的爱恋所束缚,而能自觉体验个人独立于他人存在,具有属于自觉的情感和权利?这就要求咨询师本身内心就具有足够的安全感,足够独立。所以无可否认,个人构建师的建构过程也是自我重塑的过程。是自我思维不断破与立的过程。也许是一生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
但是跳出这个具象的罗杰斯的思维来讲,心理学这门科学无非是研究人的心理、情绪、个性、思维活动这些内容,它的作用和目的之一,就是调整人的心理情绪。在我看来中国的佛学是最高的心理学,我研究佛学都没有这么痛苦,反而是一种大道至简的通透和智慧,世间上的心理学没有像佛法讲得那么透彻圆满。而这又给我撕开了一道看问题的口子。把现在研究和学习的心理学放到佛学中来看,就能感觉到把自己拉出这种恐慌情绪之中。同时而相对显得又是这么浅显易懂了,且富有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