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读者聊天,遇到一个相似的问题:有时很迷茫,想让自己进步,可又不知道干些什么。
他们的困惑,其实我懂。
良叔也曾是个上进青年,但是在“上进”这件事上,也曾很困惑。
看书?看什么书?如果看了一堆垃圾书,心智还会倒退。
上课?上什么课?很多课其实都是骗钱的,学的时候,心血来潮,学完毛用没有。
只到现在,我才发现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长进方法:写作。
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没有之一,比语言还要重要。
文字的传播效能、积累效应、储存形态都要强过语言很多。
所以,迄今为止,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还是文字。
无论你和领导的邮件,还是公司下发的文件,或者联合国颁布的法令,最终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因此,一个能把文字运用好的人,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所钟爱。
我看历史书比较多,要知道古代朝庭里面,还没什么普通话,大臣都来自各个地方,语言沟通是一件极麻烦的事。
他们之间的沟通,是以文字为主,语言为辅,和皇帝的沟通也是如此。
所以,你能明白,一个好笔头,对一个大臣是多么重要。
而且,从结果来看,好笔头的人,也确实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臣。
他们的地位往往和文采成正比。
比如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王安石......就是典型代表。
不仅古代,现在也是。
我最近看邓小平传,发现邓公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能力:会写。
他十几岁在法国,就是党组织的专业写手,此后从事了几十年的文书工作。
他总能以简洁的文字,把党组织的思想,准确的表达出来,这种能力几乎没人能比。
这也是他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可能会有个疑问, 是不是这些人天生就善于写作?因此才这么厉害?
也许有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我更相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是写作把他们变得更厉害。
写作还有这功效?是的,我说几点。
1. 降躁
良叔告诉你一个实像,能做成大事的人,真的不是那种灵光乱冒的人,而是能耐住性子的人。但是这与人,尤其是男人的天性正好相反。
男人是爱动的种类,本性是坐不住的,但是很多工作,却需要你无比的投入,不能有一点躁气。
而写作的训练,恰恰可以降低这种躁气,让你成为一个沉稳的人。
你可以想想,一个能一口气写出5000多字的人,多半不会是个太浮躁的人。
2. 提升表达能力
我即从事培训又从事写作。
我发现一个现象,能讲的人,很多并不能写。
但是,凡能写的人,一般都挺能讲。
这说明,从表达技巧的层面,文字表达更难一些,也更锻炼人。
因为语言表达是一维的,以时间为轴,表达过程中,听者很难察觉讲者前后是否存在矛盾。
而且,如果是面对面沟通,通过语调、表情等身体语言,可以弥补用词的不准确。
但是,文字显然不存在上述两个优势。
文字表达是二维的,在一张纸或屏幕上,你可以前后跳跃阅读,如果有矛盾,你会很快发现。
信息呈现,也仅仅是文字,没有任何其他的协助,词汇不理解、语句不通顺,你就无法授受文字的意义。
你看,这就是写作难的地方,它需要逻辑、遣词和造句三者完美的组合。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扎扎实实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3. 沉淀思想
人的思考是发散的,人的记忆是流动的,这就决定了,思想这玩意很不可靠,一会儿坚如磐石,一会儿又烟消云散。
你想留住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记录下来。
无论是一个有意思的事件,还是一个新奇的想法,或者一个清凉的感悟。
一旦记录下来,便等于捕捉到了他们,他们也再不会失踪。
你可能会问我,捕捉到他们有什么用呢?
这用处就太多了。
很多你注定会淡忘的事件,被记录下来,当你再去翻看时,那段时光仿佛再现,这不就是一种收获吗?
一个注定会流失的想法,被记录下来,可能会促成你某个重要而正确的决定,这不就是一种收获吗?
一个随性而发的感悟,被记录下来,就是你当下心智的证明,日后是不是可以检视自己心智的成长?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这些都是写作带给你的收获。
就像大作家怀特所说:“写作能让思想沉淀,因此,你也活了两次”。
说怎么多,良叔也是有感而发,毕竟这些都是写作带给我的好处。
虽然,我知道的比较晚,但是,你知道的不晚就好。
所以,如果真没什么事可干,就写写东西吧,几百字即可。
叙述一段故事、描写一个场景、抒发一点情感、论证一个观点......
无论写什么都可以,因为写作能力是共通的,从任何一个点出发,都能辐射全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