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投资的惊人秘密:需求、供给、竞争

投资的惊人秘密:需求、供给、竞争

作者: 像天空的鸽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12:35 被阅读0次

-----转自百忍成金

做了很多年的技术分析,在我意识到K线的背后是企业的时候,我完成了从技术分析者到价值投资者的转变;

从一开始看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选股,到意识到应该选择优质的企业,我完成了价值投资理念的第一次升级;

好股,就是要选择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有好的产品、好的管理、好的企业文化、好的战略、好的品牌、有宽阔的护城河、还有核心竞争力、低负债、低成本、高资金周转率、高毛利、高净资产收益率等等等等一大堆名词,弄得我头大,结果我发现我选出来的股票别人也早找出来了,股市这么低迷,茅台、白药的股价依然高高在上,原来大家都在寻找优秀的企业,猎手远比猎物多得多;

在研究了一大堆哲学、历史、经济、蓝海战略、冲浪型公司等等之后,我发现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由两个字来决定:供需。

就像中国古人认为阴阳组成了我们的世界一样,供需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整个经济世界:

当股票的供给充足,需求疲弱的时候,股价喋喋不休,形成了熊市;反之需求旺盛的时候,股价节节上涨;

大盘股因为股票供给充足,因此一般定价相对较低;小盘股因为供给稀缺,股价一般相对较高;

因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所以对原材料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两年后有色金属、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的大牛市;

当旱灾洪灾发生的时候,农作物因此减产,粮食的价格开始飞涨;

当汽车被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时候,价格一跌再跌;

总之供需关系的失衡,会导致价格的暴涨暴跌,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我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卖弄,因为随便哪个学经济的大一新生都比我说的好,不过对我来说还是一次质的飞跃,我开始把目光从企业本身上移开,投向整个市场。

市场由供需两方的力量组成,对主要靠做多赚钱的投资者而言,最好的是大需求,小供给。考虑到价值投资是一项非常微观的经济研究,因此需要研究的是一家具体的企业,市场的供给一方由这家企业和同行组成,因此我把整个市场分成三个要素:客户需求、企业自身、同行,如下图所示:

    这幅图客户一方代表着需求,企业及诸多的同行代表着供给;即使需求很大,但是如果同行太多太厉害,竞争过于激烈,那么身处其中的企业一般也比较艰难,所以最好是因为某些原因,供给的一方只能缓慢的释放产能,或者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垄断地位等等。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了容易扯着蛋,因此我们先不管供给的一方,先专心研究市场的需求。

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一般都会处于平衡状态,需求的失衡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所以需求自身的大小倒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需求要不断的变“大”。

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

其实,人的欲望是无求无尽的,有了小平方的房子还想着大平方,有了大平方还想着别墅;有了奥拓想着奥迪……唯一的问题是口袋里的银子有限。

因为经济的发展总能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银子多了就会产生新的需求或者需求升级:

黑白电视机要换成大彩电,收入更高了彩电要换成等离子、液晶电视;

泥泞的小路要换成扩阔的马路;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航空等逐渐的走进大家的生活;

啤酒、红酒、高端白酒成为餐桌上的必备;

原来的手机要换成智能机;

原来家里没有宽带要安装宽带;

这种需求一般研究一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每个阶段有什么样的新的需求,往往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看看欧美那些国家在每个阶段,哪些产业开始兴旺发达,开始追求什么样的商品、服务和生活质量就可以了。当然还要结合中国的独有的特点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人均gdp5000美元是“发展之坎”,经济要么快速的上去,要么徘徊不前。有许多国家经济达到人均5000美元之后,竟然连续十几年都停滞不前。不过从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大。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人均GDP5000美元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达到了中上水平,消费开始加速,居民消费从以前的温饱型向享受型、小康型发展,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中国制造”也将开始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以前为国外巨头代加工为主的企业,也将会利用学习到的技术和管理,推出自己的中国品牌。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将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也许大家觉得茅台的市值已经很大了,继续上涨很难,实际上当这些大企业跨出国门的时候,将会迎来新的大量的需求,成长的天花板还远远没到。

二、需求的“拐点”

我比较喜欢归纳法,在我研究哲学的时候,不管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上帝苏格拉底马克思等等,统统归纳成同一样的东西:“道”,或者说是真理。巴菲特把成长股和价值股看成一回事,认为“成长”是价值的一个属性,一个因子,其实这就是归纳法。归纳法找出很多事物的共性,高度统一起来。

我在研究企业的时候,发现所谓的周期股和非周期股,其实也是一回事,所谓的周期股,是因为需求的不稳定,例如艺术品大家经济好的时候都会去收藏,所以艺术品的价格就会上涨;经济不好的时候、极端的情况下例如战争期间,持有艺术品的就会把它换成金钱,这时候价格就会下跌。因此还是供需关系而已。

所有的牛股,尤其是有爆发性的牛股,往往都是外界有巨大的需求,无论是周期股还是非周期股。事实上非周期股也会有周期性,也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过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对于周期股而言,例如2003年前,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低迷了很多年,因此很多矿山、冶炼厂已经倒闭了,供给很小,当新的一轮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对原材料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原材料的快速上涨,但是在中国经济开始调整的时候,这种巨大的需求将不复存在。

目前中国经济的调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趁机来观察企业的表现。中国的经济调整之后,毫无疑问是继续腾飞,那么那些在经济调整中能保持稳定,甚至能扩大市场、提高业绩的企业,毫无疑问是优秀的企业。

例如目前调控的重点是房地产行业,做装修的金螳螂按理说应该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它的业绩竟然能在房市低迷的情况下翻番,不由得让人惊奇;

例如车市低迷,长城汽车的USV竟然依然卖的很火,也让人忍不住啧啧称赞;同行业相似的还有宇通客车;

类似的行业和企业还有很多很多,像汽车行业,中国的汽车购买浪潮才刚刚开始,目前受到了打压,但是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就是,当经济开始好转,中国人手里又开始富裕的时候,没车的会抓紧时间买车,有车而不满意的也会趁机换车,严格来说对这些行业而言,根本就不是“拐点”,而是“驻点”,空中加油之后会飞的更高。

中国的经济奇迹才刚刚开始,很多所谓的“夕阳行业”都会焕发出新的光彩,用心寻找吧,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因为阶段性的低迷而被大家都抛弃的行业和股票。

对于周期性行业而言,拐点比较难以把握,除非对这个行业极为了解。不过即使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也未必能估算的准确,因此操作起来一定要留有余量。从哲学上来讲,否极泰来,也许这个行业最危险的时候,买入往往是最安全的时候,不过也未必,有的时候持续的低迷往往延续很多年,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也许会让我们的资金牺牲在黎明前的最黑暗的时候,死的比窦娥还冤枉,例如现在的航运业,什么时候会起来实在是无从把握,ST长油也许就会牺牲在航运业的下一个春天之前。

总之无论是周期行业还是非周期行业,当外部的需求从低迷开始再次扩大的时候,将会带来爆发性的机会。

三、蓝海战略

前两个条件,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需求的拐点,都不是企业所能左右的,企业只能被动的接受,无论好运还是歹运。最多是行业低迷的时候,优秀的企业通过卓越的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

对市场需求的主体:“人”而言,他又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需求,另一个是购买力。客户当然希望更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最好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进:人之常情啊,淘宝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市场供给的一方,也就是这一行业中的诸多企业,往往被竞争压得晕头转向,尤其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鼓励“狼性”,结果往往狼性有余,谋略不足,紧盯竞争对手,敢于竞争,敢于拼搏,却往往不够聪明。

具有蓝海战略的企业,意识到客户需要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和更便宜的价格。因此这些企业把眼光从竞争对手上移开,开始饶有兴趣的观察市场,考察客户真正的需求,去掉原来的产品中华而不实的东西,以更便宜的价格卖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主动的“创造”出新的需求。

例如上面提到的淘宝,典型的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和商场同样的商品,“创造”出了巨大的需求的“蓝海”;

例如如家,抛弃豪华酒店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提供便宜、温馨的住所,“创造”出了新的“需求”;

例如果冻布丁喜之郎,一个小小的果冻,从儿童食品转向女士食品,生产出“可以吸的果冻”,生意蒸蒸日上;

例如携程,可以把机票的价格压得那么低,让可以坐飞机的人的范围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例如苹果,在手机竞争激烈的格局中,绕开手机老大诺基亚,利用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络推出了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手机,一统江湖;

等等等等,凡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作为投资者,往往认为企业的使命应该是获取利润,实际不然,企业真正的使命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企业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所谓的蓝海战略,其实是“伪蓝海”,例如国内某手机厂商,提出蓝海战略,要用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速度、跟清晰的摄像头,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这其实依然是基于竞争对手制定的战略,依然是同质化竞争,依然是红海战略,结果可想而知。每个人都掂起脚尖来,结果依然是每个人都看不清楚。

另一个是蓝海战略,是要在各方面都成熟的时候,不可太早,有太超前的想法是天才,却不是优秀的企业家,当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就推出超越时代的产品,结果一定会死得很惨。也不能太晚,太晚了蛋糕就被被人分光了。

在第一条中,因为经济的发展,而需求大增,因此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是“幸运的公司”;第二条中,因为敢于竞争,具有竞争优势,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能生存下来的公司,属于“能干所以幸运的公司”;而知道避开竞争,像弱小的蒙牛避开直接和强大的伊利直接竞争一样,上善若水,避难就易,避开红海竞争,开拓一片蓝海的企业,才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争”,才是真正的卓越的企业。因为前两条中的企业,都是屈从于外因,而第三条中的企业,才是从内因出发,顺从外因,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动性地创造新的需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客观需求。

总之,价值投资者大都喜欢先给一家企业定性,然后定量,外部的需求虽然也考虑,但是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而我发现一家企业的兴旺,仅仅自身的优秀还是不够的,我的思想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而道家是极其讲究“顺其自然”的,也就是顺道而行,顺外部客观情况的情况而行。所谓“得其时者昌,不得其时者而亡”,这样就抹煞了所有的周期股和非周期股的不同之处,把所有的企业都统一起来,通过需求、供给、竞争三个要素来进行分析,所有的企业都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我把需求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即使一家企业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并且价格便宜,但是当外部的需求可能要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也尽量避免介入。

当然,仅仅有需求的扩大还不够,还需要考虑同行业的企业的供给情况,供给能迅速扩大,竞争过于激烈,都不是什么好事,像前几年的太阳能多晶硅、单晶硅,一夜之间整个行业都陷入困境,前一天大家还在都看好的朝阳行业纷纷倒闭,因此,全面考虑需求、供给、竞争、企业自身的特点等等,才是全面的考虑,因此下一篇,我想探讨一下供给,也就是竞争。

相关文章

  • 投资的惊人秘密:需求、供给、竞争

    -----转自百忍成金 做了很多年的技术分析,在我意识到K线的背后是企业的时候,我完成了从技术分析者到价值投资者的...

  • 常用的思维模型-2

    竞争 (2)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经济学模型,它被应用作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这个模型适用于竞争性市...

  • 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1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效率、交换和比较优势 需求与供给的规律 供给与需求 利润与亏损 觅价 竞争与政府政策 未完。。。

  • 思维模型大全(下)

    思维模型大全(上) 竞争 (2)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经济学模型,它被应用作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这...

  • W5L1-L2-商业基础-供给与需求等

    电子商务改变了供给的方式和需求的方式。增加了产品的需求量,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没有改变供给的产品和需求的产品。 电...

  • 曼昆微观经济学——市场与竞争、需求

    供给与需求,指人们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易时的行为。 我们要研究某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先考虑它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结构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有效的完全竞争市场,供给和需求,个体边际成本和个体边际收益。 核心的: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

  • 需求供给

  • 投资理财

    投资分为两种,实体投资,金融投资,实体投资只要市场有需求,竞争对手

  • 凯恩斯“利息论”与货币学派

    传统的利息论认为:利息率是由投资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投资的供给即储蓄,储蓄随着利率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利率的降低而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的惊人秘密:需求、供给、竞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zp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