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有两种踏实的幸福:
其一,敞开肚皮吃饭。
其二,立定脚跟做人。
放开肚皮,吃饭更香甜;立定脚跟,做人更扎实。

01
放开肚皮吃饭
苏轼一生漂泊不定,于是走到就哪吃到哪。
一个人吃饭的态度,就是他生活的态度。
一日三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人生大智慧。
在黄州,苏轼沿江捕鱼,进山挖笋: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在惠州,苏轼尝遍罗浮山下的时鲜果蔬:《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某日家中断粮,儿子不得不以山芋作为羹汤。
苏轼尝过儿子的手艺,大赞:“色香味皆奇绝”。
父子二人将这道菜命名为“玉糁羹”,苏轼还为此羹专门赋诗一首。
诗中写道:“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对于饮食,苏轼始终抱有一种珍惜的心情。
吃过了山珍海味,仍咽得下山野粗食。
一道煮山芋都能让他胃口大开,可见苏轼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美食与生活。
他在《超然台记》中写道:“凡物皆可以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心态的区别,不单在大风大浪跟前,更在于日常琐细之中。
一个人,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算真正拥有了抵御风雨的能力。
这世间,有多少人心力交瘁而不得一饱?
能够安安稳稳地坐在餐桌前,就已经值得心怀感恩。
再苦再难、再忙再累,也要认认真真吃好每一餐。
放开肚皮吃饭,不单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品尝百味人生。

02
立定脚跟做人
民间有一联说: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讽刺的正是,做人根基不稳。
立定脚跟,脚踏实地,才能打好根基,才能有“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是说,一个人先要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然后心才能心静如水,然后才能随遇而安,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苏轼被贬黄州时,常去城里跟百姓聊天解闷。某天,一位醉汉撞倒了他。
醉汉没认出来,被撞的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嘴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苏轼不气不恼,反倒自嘲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越是根基不稳的人,越在乎高处的富贵风光。
可苏轼却说“高处不胜寒”,他要向下扎根。
为人越是谦虚谨慎,越能立住脚跟,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