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二十年前,1924,即民国十三年。汉东军政风云诡谲,变幻莫测。
话说蛮夷治国,时不长久。古有元朝百年,今有清廷软弱。 自签订《南京条约》后,外国军队纷纷入主中华,割据土地。拥有灿烂文明的中华大地上,顿时炮火连天,满目疮痍。
都说乾坤动荡,时局不安。在这战火连天的年代,一群爱国志士蜂拥而起。
咸丰十年年底起,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开启洋务运动,立八字训言——“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建立北洋水师,设西洋学堂,安排中国优秀学生出外留学。可惜甲午海战失利,洋务运动最终宣告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的默许下开始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文化,吸收西方良好的政治与教育制度。汉东地区也因此改革,由赵都统之子立春主理。建汉东军校、汉东洋务学堂,及汉东女子大学等,并设立西洋学科。可惜因为慈禧太后干涉, 戊戌变法只维持了百日有余(故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最终罹难,唯有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躲去香港逃过一劫。
清廷如此懦弱不堪,吾等中华儿女怎能善罢甘休?
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全国各地都发生多次武装起义,游行示威更是连续不断。
光绪二十五年至光绪二十七年,北方义和团起义率先爆发。义和团群众暗杀清廷重要大臣,轰炸外国领事馆,奈何被清廷与各国列强联手镇压。
宣统三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 最后虽被清廷镇压,但也把真正能打破清廷桎梏的人——孙文孙中山先生推上了历史舞台。
孙中山先生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先生远盾香港,继续宣传革命思想。
与此同时,马列主义从广州港流入中国,影响一代中国人民。 广州是清廷最早开放的口岸,充分接纳西方文明。马列主义的进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更增添了一份力量。
清廷本就是强弩之末,又接连遭受创伤,此时怎能再阴云压顶?
宣统三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时至1912年元旦,统治三百余年的清廷终归消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先生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改民国纪年(当年即民国一年)。
可惜袁世凯觊觎总统宝座已久,借机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继任后将都城迁往北京,称北洋军阀政府,企图复辟帝制。
袁也不想,袁以一人之野心,又怎能抵我千万中华儿女的熊熊怒火?
故而民国二年,中华革命党在日本成立。孙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等民主共和思想,企图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民国三年,孙先生回国,以长江为界建南方政权,定都南京。组织军力,预备北伐。报名者成千上万,由蔡锷将军暗中统领操练。
若说人在做,天在看。那袁不仁,自有天收。
即民国五年,袁尿毒症去世,皇帝梦破灭。但袁已亡,北洋政府仍在,孙先生为此头痛不已。他于三年后成立国党,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法。并陆续送人才出国留学,培育新兴力量。
都说黑暗迟早会过去,天始终会亮。黎明的曙光来得那样的迟,也是那样的及时。
民国十年,中国G党在湘江之畔成立。后迁至延安,以延安为根据地,以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为目标,点燃了江北地区革命的星星之火。
孙中山先生似是看到了希望,于是遣人与其交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居于汉东京州的起义军老统领陈岩石老将军。
民国十三年,国党一大全会召开,两党就合作事宜展开激烈讨论,最终敲定两党合作条约。
彼时,北洋政府威胁仍未消除,日本亦野心勃勃,意图侵吞我中华国土。
在这时代的洪流中,任谁都无法逃脱。一代少年少女,即将踏上时代的征程,奔向他们各自的终点。看我苍茫大地,惟余莽莽,泱泱中华,谁主沉浮!
少年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