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快下班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挺陌生的:“李师傅,我在城里买新房子了,后天暖房,过来喝杯喜酒。”
小李子觉得一定是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不然不会通知自己,所以随口应道:“好的,好的。”可他转念一想,确实不知道这人是谁,就问道:“哥们,不好意思,听不出来你是谁?”
那头回道:“我是张强,钳工班的,李师傅。”
“哦,”小李子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有时候来岗位维修设备,聊过几句,是认识,但是不熟。小李子心里有点不爽了:“现在公司禁止暖房、过圆满、闹寿这些借机敛财的事情,何况只是个认识关系,就厚着脸皮通知人家上礼,有点不够厚道。”他心里这样嘀咕、抱怨着。又一寻思:如果不上礼,以后遇到张强会很尴尬,显得自己挺小气。但如果上礼,城里那么远,自己不知道路,买车票,还得搭功夫。再则这两天丈母娘家有事,下班后就得去帮忙,脱不开身。干脆把礼捎上,大不了将来孩子结婚的时候,就返还了,还落个人情。
第二天上午,小李子开完交接班会,乘着人多,给了老赵一百元钱,说:“赵师傅,给我把张强的礼捎上,我有事,去不成了。”老赵这人平时挺老实,年龄大点,旁边见证人又多,捎礼不用担心出差错的。
过了一个礼拜,张强路上见到小李子没有搭理,也没回烟。回烟就是主家给捎礼的人事后回一盒好烟,以示感谢,表示礼捎到了。“莫非礼没捎到?”小李子纳闷起来。
他找到老赵问:“你给我把礼捎到了吗?”
老赵立刻皱起眉头:“你啥时候让我捎礼了,没有这事吧?”老赵旋即很生气的样子,仿佛小李子在耍霸道讹诈他的钱。小李子立刻解释一通:当时有哪些人在场,不信可以去问问。俩人不欢而散。
第二天,老赵满脸歉意地来找小李子:“对不起,是我忘了,我已经把礼给你补上了,亲自给了张强。”小李子总算放心了。
不久,张强遇到小李子仍然爱搭不理的,仍没有回烟。听好几个人说:张强这人人气不顶真,这次暖房通知很多人,关系只要粘个边,就通知了,人们纷纷抱怨,大部分人都没去,也没捎礼。而且公司纪委正在调查这事,要严厉处分他。
小李子心里着实恼火,好象误吞了个苍蝇,暗自告诫自己:“以后如果遇到这些烂人破事,再也不理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