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文章,因为迷失了一阵子,各种消极。
昨天在小北的梦呓的公号看到他针对于很多新手,或者伪学习的人说的这样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大意是这样的:
这些人整天看类似的各种渠道,各种公众号,经常把终身学习,成长,思维挂嘴边。这些东西看似很有道理,但看多了,用处不大-太飘了和落地实操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老实讲,这些东西非常重要!但,对于很多即将或者已经30岁的人,问一下你自己,这些道理你还不懂吗?特别是对那些工作都还做的一般,走出社会,都几年了,也没有任何进展的,真的 ,就别整天谈论这些,我还是建议你实际点!
我自己平常真的很少在朋友圈,在群里谈论这些东西,我们谈的都是如何实际的去赚钱,乃至执行策略。我们缺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眼界、实例推演、和细节。多学学实际及有意义的事——写代码、做设计、画线框图,如何别让Facebook经常的死账号,别整天总想搞个大新闻。
猛然间意识到了原来就是自己小北说的这些人中的其中一个。不由得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2个例子。
第1件事是: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聊天会提到“付费捡便宜”,“复利”,“写作带来人生的睡后收入”,“演讲”这些概念。在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总是迷之自信。觉得自己的思维比周围人的更前卫,因此觉得有优越感。
不少朋友给我的反馈都是:听起来很有道理,你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但你不觉得这些离我们都好遥远吗,这不现实,普通人很难实现。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想想如何提高工资,如何做个副业啥的。
我的反应都是觉得被泼了冷水,觉得这些人怎么都是鼠目寸光。怎么就不现实呢,至少我看到的社群里很多人都做到了呀。然后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
还有第2件是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分享交流完后,朋友问我:你一直你看这些很有收获,那你能告诉我你工资因此提升了多少吗?
我被问呆了,不好意思说话了。觉得这个人咋这样,这么简单粗暴的用工资的高低来衡量呢,有点见不得人好。
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2件事。却觉得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第一件事, 我始终还是觉得演讲,写作可以带来收入,只是时间线会比较长。阅读的好处也的确不能被否认。
对于第二件事,老实讲,用工资的高低去衡量这件事的利弊有点简单粗暴,但也很实际。我们接触学习各种理论的东西是为了回归工作生活,应用在工作生活。让自己变的更好。这是我们做这些事的初衷。
然而复盘下来,它的收益却是少之很少。就像小北说的,这些东西看了让你感觉到短暂优越感,和舒适感,放下书后还是那个卯样子。
想想自己,毕业2年,眼看着马上就要30岁了,工作却做得一般,也依旧是基本工资,依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我有什么好得瑟的呢。
我想我要醒悟了。不能再自己骗自己了,以我现在的处境,我想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是放在如何提高我专业水平上,提高自己的核心
我在我的职业上要多时间,多做点实际的事,好好打磨专业上的事,而不是天天谈那些飘的东西。
2019年,多做做实际的事,更加务实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