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游名曲《梅花三弄》诞生地伊山寺小记

重游名曲《梅花三弄》诞生地伊山寺小记

作者: 雪后日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0:09 被阅读0次

    庚子年间清明时节,雨歇初晴,与师友因同阅一篇伊山寺游记而生往当地一游的冲动,于我是为重游。两年前油菜花开得正旺时曾匆匆一瞥,恍惚记得是座很小很小的庙,再无其它。

    驶入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只觉乡道弯弯,两旁良田葱郁,倚山,连绵的小山脉似徐徐展开的卷轴,静静待你去浏览。行十余公里车子一拐,山前即停,到了。果然就是当年匆匆一瞥的小庙。

    仅看寺门可能会失望

    寺庙后方是如同屏障一般的山脉,南岳七十二峰的岣嵝峰山系的云锦峰就是这里了。寺庙石门拱形,低且窄,两人并行就局促了。寺门两旁围墙亦短,西侧围墙上疫情防控的标语张帖在上,在春风里卷起一角竟已褪色。春日西斜,被连成半扇的庙门与围墙柔柔怀抱。

    明月似闻三弄笛
    白云长对六朝山

    门联石刻王闿运题联“明月似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师长轻触楹联不禁轻轻吟诵,引得我们跟着也低吟了一遍。奇妙的是仿佛就此打开了山门密码,踏进寺院眼中有物,心中有情。

    千年以前这里曾住着谁,这里曾有过怎样的故事?拔地而起高耸的金钱松沉默不语,你需把头仰起成与天空对话的姿态,才能看到它枝叶散开的树冠。它比寺庙年轻很多,清康熙中期植于此。可惜当年一起植下的银杏不见踪迹,不然两株植物的根一定在地底下交互错综,今日脚下这方土地踩下去会不会感受更加深刻?生根于此的,自然就是始建于魏晋年间的千年古刹了。

    寺院内高耸的古松 宋徽宗御笔亲书圣旨牌

    佛殿正上方悬挂着宋徽宗御笔亲书圣旨牌“伊山景德禅寺”,这些发现,在我第一次游玩时都被我无视。自然,当时的我也是不知道为何宋朝皇帝会对这座寺庙大修建,乃至于到了明朝、清朝这里都曾被当朝重视,多次修建。原来,这里曾铸千人锅,万人钟,皇妃恋此云锦之梅长居于此,乡人感念佛恩在寺参拜修行。今日,盛况不再,寺庙空荡。比我们先来的一位游客在同伴催返中还念念有词“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呢!”那人主动带我们到殿旁一块道光年间刻的石碑前,予以佐证。

    会说话的石碑

    我们一行三人踏入殿内,不见僧人,但见香火轻轻缭绕,寂静。正殿供奉的是弥勒佛,笑容可掬。殿内两旁分别摆放着两排长桌,应为诵佛经之用。师长欣喜,将肩上古琴安放桌上,定坐,拨动琴弦,袅袅琴声在殿内响起,本就平静的心更觉甚为安宁,人在琴声里思绪却飘得很远。

    东晋时期,十岁的桓伊随父宦游蒸湘,寓居于此,在云锦峰下习得一身好武艺。今人对桓伊或觉陌生,但一定听闻过淝水之战吧,没错,就是以八万精军破前秦百万大军于淝水的大战,桓伊就是此役带兵打仗的大将军之一。他把缴获的几百领铠甲收集起来,令手下人重新修缮并写下奏表封存,告诉家人等他死后再把这道奏表和铠甲一起送到朝廷。在有生之年,他要留下他们随时等待朝廷兴北伐之时再次率军出征,壮志虽未酬,但报国之拳拳心意可见一斑,桓伊是一位真正的大将军。

    大将军不仅尚武还“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邑柯亭笛,常自吹之。”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们,都以能听他一阙笛曲为傲。传闻有一次他在宫中奉旨演奏,结果后宫妃子宫人们误以为听到了仙乐,纷纷跑出来膜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吸粉无数,人气网红啊!桓伊功成身退再回到幼时习武之地云锦峰下,隐居在此伊山寺。一个冬日,他推窗望见梅林粉若云霞,兴致所起吹笛吟啸;次日大雪压梅,梅花依旧暗香浮动,桓伊难抑喜爱之情,笛韵梅花二弄;雪后初晴,梅花傲霜高洁,桓伊笛声直冲云霄,落日楼台一笛风,梅花三弄断人肠。桓伊所奏笛曲后经唐代名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是为中国十大名曲之《梅花三弄》流传千古。

    桓伊,该是怎样的模样?于同事,他公正仗义——同朝为官的谢安被孝武帝猜疑时,他演奏《怨诗》唱出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于百姓,他和煦平易——显赫权位不自恃,他常常微服走在路上,以跟随歌者为其伴唱而心满意足,谢安叹赏“桓子野真可谓一往有深情!”一往情深正是从此流传。于陌生人,他率真洒脱——大书法家之子王徽之偶遇桓伊,得知其善吹笛,要其演奏一曲,桓伊与他并不相识,但依然应邀,为王徽之吹奏仙曲,始终未有言语,曲终意尽,翩然离去……

    清峻的、俊逸的,你可以去无尽的勾画桓伊形容……琴声戛然而止,眼前是刚刚弹完竹林七贤嵇康的《酒狂》而感到心满意足的师长,站在古琴面前的一名虔诚的听众是寺院修行的居士,老人家本是不懂音乐的,但她又仿佛就是抚琴人的知音。师长和她亲切交谈,虽然都是初次见面,老人的方言又很重,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眼前这一幕倒有着晋代遗风之意了。

    老人说她昨夜梦见有客到访就是师长今日打扮

    被琴声吸引立足的还有后来的几名游客,他们和初次到来的我一样,只要用眼睛一扫就能把寺庙全景一览无余。但幸运的是他们被古琴声吸引住了,不舍离去,也和在此之前的那位游客一样念叨着“这座寺庙不一般呢!”我顺着他们的话,不禁把自己方才的浮想和他们一一道来,戴着口罩的大姐和着“这么有历史的寺庙,要好好宣传宣传啊!”年轻人甚至以为我们就是电视台的,来这里采风报道。是啊,如此底蕴深厚的文化古迹,值得家乡人民去了解,真正走进来。他们还透露了一个信息,说有乡人将斥巨资规划将这座寺院重建。寺门东侧几堆拆掉的残砖废墟仿佛预示着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或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梅林漫漫,游客走过青龙桥登上晒日楼,流连书台,弄笛抚琴,这里会成为雁城又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拆掉的废墟蕴藏着希望 重新发现 从后山拍到的寺庙侧后面

    笛韵梅影何处寻,琴声花闲今古同。文字、音乐,这些特有的符号记载着千年沧桑,传承着千年风骨。幸而有它,今昔,助力吾等重读衡州这部大书——读史,行走,拾遗不老的文化。

    笛韵梅影何处寻 琴声花闲今古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游名曲《梅花三弄》诞生地伊山寺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eq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