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坟
故乡将坟墓称为“老坟”,就像称呼老师、老虎那么自然。只有在称呼老坟山的时候,有时也称为祖坟山。
古代帝王追崇三代,是从周王朝开始的。周武王追功文王、王季、太王,下封诸子,这便有了五服。“祖宗十八代”来自一句诅咒人的话,《尔雅•释亲》也只释到高祖。古律法中有株连九族,九族当然不是指九代人,这是很显而易知的。
五服同门,这是古代的习俗。门内分户,只有家族之门才称大门。所谓“门当户对”,门当在先,户对在后。
我小时候所记得的老坟,也是从高祖开始的。两位高祖与两位曾祖,竟是葬在三处。爷爷的爷爷、父亲葬得较远,在蛾子山,爷爷的奶奶、母亲葬得较近,在村庄背后两处。
传说:家族是从爷爷的爷爷一代开始繁荣的,六兄弟,有三座山,两个兄弟分一座山。此后,我的外曾祖也迎娶了地主的女儿,陪嫁来一些田产,俨然是小地主了,解放后被划为富农。
外高祖、外曾祖葬在山中,或许这是他们的期望,守护山林。男主外,女主内,内高祖、内曾祖葬在村后,挺好。
直到如今,我所记得的老坟也仍是这四座,加上爷爷、奶奶和母亲的老坟。
所有的坟都极简单,都是土坟,家乡自古都是土坟。判断一座老坟好与不好,外在的区别就是立不立碑,内在的区别则是“寿木”。寿木是当地方言,意为棺材而非木材。
顶好的寿木是柏树制的,其次是松树制的,用八块板做成,俗称“八仙”。我四岁时,曾祖母去世,那寿木肯定是八仙的,因为解放前我家尚有山林,古树毁于大炼钢铁。
爷爷为自己或奶奶预制的寿木想必也是八仙的,因为那寿木特别沉重,需八个人抬,中间还休息过一阵子。但那寿木给了我三十一岁早逝的母亲,于是爷爷后来又打制了一副寿木,是从许世友将军故里采购的松木,仍是八仙。一九八一年,许世友将军故里的原始森林已开始被破坏,多少合抱粗的松树都做成了寿木。以故乡的两次毁林来看,可谓“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
爷爷或奶奶的寿木,预制,看谁先走。这是家乡的习俗,每个家庭只能预制一副寿木。
故乡的土坟,坟脸都是石头垒的,刷上白色的石灰。若立碑,碑便嵌入石头中。但初造坟时,是来不及立碑的,于是坟脸便留两个四方形孔洞,以作正月十五晚送灯之用。
爷爷是一九九三年冬去世的,奶奶则在二零零二年去世,在爷爷、奶奶立碑之前,母亲不可以立碑。但二零零三年以后,姑姑、我和弟弟便常在外地,很难在清明节前聚回家乡,于是这三座碑就拖到二零一一年清明才立。
从一九八零年到二零一零年,三十年间,母亲的老坟都是很简陋的,杂草丛生,但我却喜欢称之为青冢。杂花生树,杂草生坟,这些草并没什么不好,在记忆中反是美的,我有时把它想象为母亲的长发。
今日清明,前天父亲已经冒雨上过坟了,弟弟却特意从省城赶回,昨天又去给母亲烧纸,尽他的一份孝心。
古人云“人死如灯灭”,但在我们家乡,人死后灯却不能灭,那是后人给祖先的坟“送灯”的习俗。清明也需上坟。很难说元宵节送灯与清明节上坟哪个更为隆重,但都是挺隆重的。
这些年,元宵节之后,许多农村青年便都外出打工,清明节就比古昔冷淡了许多,事实上古昔并不是这样的。清明节是全国性的习俗,而正月十五送灯祭祖只是我家乡特有的习俗,这特色的习俗并不能代替或减弱全国性的习俗,因为清明节的习俗更加久远,更加流长。
老坟与老屋一样,在建造时总是要请阴阳先生看一看风水的,一是穴地位置,二是阴宅门向。据说,母亲的阴宅是一处美穴地,可我却没有当官发财,弟弟也没有大富大贵,可见阴阳先生都是骗人的,就像算命先生让你抽一支上上签。
但那座老坟确是美的,美如母亲年轻时的容颜。
2023.4.5清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