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和我的朋友们。”

“我和我的朋友们。”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23:57 被阅读0次

    原则上讲,本文属于付费内容。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卧室里,一面镜子中倒映出来一个面容憔悴、神色黯然的男子,他摆出一副思想者的姿势。不过,他并非真的在思考什么,他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唉声叹气,自怨自艾……聪明如你,兴许你已经知晓,那个人多半就是说我。

    一连好几天,情绪处于低频状态,对于一切事物兴致泛泛而漫不经心,朋友来,朋友离开,独处,或置身热闹人群,风景,或美,或心情,最终又绕了回来。

    蓦然间,看到某人分享的一段话:“一个人不该过分自省,这会使他变得软弱。”(by珍妮特·温特森)

    我自省,我反思:我是否过于软弱呢?

    朋友甲和我分享了一段他的往事,说到家庭,说起父母,说攀比,说幸福,说梦想,说婚姻,说难处,然后又回到彼此。末了,他说,我有一个梦想。说完,我等后文,他欲言又止。我静默。他最终还是说了出来,他说,我希望能够有个一百万的存款拿来养老,我不想到老还过这样的生活。

    这个梦想我听了不止一次,不知为何,这次给我的触动却比以往都要大。他说,希望老了,能有几个朋友一起隐居山林,大家一起种菜,酿酒,养殖……实际上,他既不爱喝酒也不喝酒(白酒一口倒,啤酒大概就一瓶的量)。

    朋友乙对我说,看到你这副不上进的样子,后面的话,被叹息声所替代。

    我沉默。

    朋友丙,我们中午刚说羡慕他来着,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每个月稳定的收入。结果,中午的时候,他说,有点想辞职了。

    我劝道,现在工作不好找呢。

    朋友丁,总爱问,需要什么吗?我寄过来。或者说,有什么什么你需要吗?

    还有一朋友,则总爱说些不着调的话,要不就动不动问我还活着吗,要不又问找到工作了吗,又或者自话自说没钱花啊,好焦虑啊!

    我都曾在某种程度上治愈过他们,帮助他们度过某一阶段。

    我的朋友们,总是那么可爱。

    至于异性朋友,我真的只是把他们当朋友。纯洁不纯洁我不得而知,不过我们都未曾越界,更谈不上暧昧与否。尽管这种关系一再被误解,被亵渎。

    经常是被倾诉的我,听着他们的表达、叙述、情绪、理解,我从头梳理,从根源问题入手,固本正源。我深知,“对错误根源的这种误判,正是我们不断重蹈覆辙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曾说过,男人反复,女人善变。这当然指的是现象,越是复杂的现象而背后的本质往往简单。意思是,男人往往固执己见,而女人往往柔情似水。这背后涉及更深处自然是社会文化、文明,无论是所谓“主权”还是生存需要,多么理所当然,又多么顺势而为。

    至于独立的,当然也有,不过少之又少。更多的不过是碎片式的堆砌,像裁缝,缝缝补补,勉强有个“样子”。而这样的“伪装”和“皇帝的新装”近乎没什么差别。一目了然,却又都视而不见,且睁着眼睛说瞎话。更可怕的是,偏偏还有人真的认为那是独立。

    就像一句句所谓的“真知灼见”,若非借用其表达,而是把它视为权威,视为真理,视为“知己”,这样的人何其多呢?好一幕“病急乱投医”的演出。就那么迫切想确定自己有病,然后才好理所当然地做一个病人?继而,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说是:我有病。所以,应该原谅,应该宽容,应该同情,应该保护弱者……好摆出最好是一直摆出“受害者”(“受害者思维”)姿态才好,如此,才能得到更好的庇护。毕竟,阅读太烦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出处:毛姆),字字句句,还读不出什么味道,既不享受也不想浪费时间……甚至,多少人还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正确的(原文是:“女子无才辨是德”)?

    所以,女人善变的背后的本质比男人的反复的背后的本质要简单得多呢。这就像谋生与享受的关系,一个是没得选,另一个则是无聊。所以,女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填充,而男人的娱乐则单调得多。

    那么,回归自身,我的软弱呢?它是否真实呢?

    当然是。无论是我了解到父母幸福背后的支撑源于攀比,我也并非什么也做不了或做不到,但我依旧没有这样去做,这就是软弱。当然,我还可以辩解,比如我害怕他们养成依赖。就像“吸血鬼”,又像“饕鬄”,贪得无厌。这背后我也不敢深入,归根结底,无论是欲望还是虚荣,又或我深知“无独立则无自由”,尚且,我安慰自己,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保护。何况,我没有那样的自信能够为他们持续输血。

    我是说,我有自己的使命,不同于世俗的使命。尽管作用于世俗,然却不能唯亲,恰恰得远亲才能得以完成。

    纵观历史,经验,但凡只要涉及身边人,家人,亲人,朋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呢?而一旦倾斜呢?无权无势当然似乎无所谓,就像平凡人之不平凡,也不过是作用于自家人或他者,且更多的只有作用于他者才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可笑不,荒诞不?却实际。

    归根结底,父母的支持,利己实属正常。就像绝大多数人对于“利己”的理解,恰恰是身边人的“好”最是容易被理所当然化。除非历经生死。

    而我的父母并没有这样深切的体悟,偏偏我有。无论是从小的经历,又或后来的经历,我早早地体悟了生死。

    包括身边的朋友,体悟过生死的又多少呢?哲学,向死亡学习,练习死亡。我何以入门如此之快,多半和这份体悟是息息相关的。包括绝大多数深刻的文学,其作者的深切体悟,多半也源于此。无论是疾病,又或社会性的“死亡”,还是说因为文学所遭遇的种种,譬如普鲁斯特、林奕含、木心……

    所以,我和朋友的情况是不同的。然而,偶尔还是会希望被正常对待,这大概是所有特别的人偶尔都会有的虚妄吧。就像羡慕正常人,羡慕他们的无知,也羡慕无知的幸福,尽管那种幸福未必真实,但那笑容,那朴实,那份具体,为具体而上进的蓬勃生命力……而我,无根之草。

    可笑不,我是说,并非生来无根,只是后来不知所以然没根了。毕竟,天不长无根之草,偏偏还存在,还生长。

    我能如何呢?或静默,或沉默,或微笑。

    所以,我很厌恶自己向他者求助,实在背负不起,背不动了。

    我讨厌那样的自己,好像别人帮我竟是错的,好像我竟如此不争气、不中用,好像我活着就是个错误,好像我不该存在。可,人啊,不该被物化、异化才对啊!

    谋生而已嘛。所有的本领之初不都是为了谋生?

    但触目所及,似乎大家都忘了这一点,不仅面试官,资本家,无论是怎样上去或待在什么位置的人,似乎都忘了。于是,好像工作变成了某种荣耀,不工作则是不务正业,瞎混。

    话说,日复一日的工作。重复,反复,然后把自己的才能和棱角抹去,结果活成一颗螺丝钉,这没有自己的事儿不应该更是瞎混吗?难道你的能耐仅限于此,还是说你生来如此,又或你本就如此?

    人啊,人心呢?人的那点基本的人格呢?何以如此扭曲,何以如此荒诞,何以如此“同类相残”?

    就像我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提问:“人性为什么经不起考验?”

    这个问题的本质压根不在于经不起考验,而在于谁会需要去考验人性,怎么答?我是说,谁人没人性,谁人敢给人性划分善恶,又是为何?

    我答:

    大概是因为同是人的考验,然后人呢?人性呢?

    上天的考验尚可通过智慧去战胜,还多少有点胜率(规律可循)。人的考验呢?没完没了,怎么搞?

    对于没完没了的事儿,不烦死,也累死,关键还是个别有用心的人……这就相当于“莫须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咋证明?咋解释?除非把你搞死。

    因为活着的人才具有最终解释权。或者说,话语权。

    毕竟,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呗。

    所以,你敢考验,就敢“弄死”你。末了,还可以理所当然来一句:你自找的,活该!

    这不是经不经得起的问题,而是你要不要去挑战试试看,只要你敢试,就敢让你重新刷新自己的认知,让你怀疑人生。可能对方没崩溃,然后你自己崩溃。

    不损人也损己,或损人也损己。得不偿失结果你还要去做。呃,但凡有点理智,谁要理你?关键还把话语权交给别人,还非得傻乎乎去证明?

    真以为自己是老师还是考试又或面试官还是领导?懂什么叫尊重吗?知道啥叫尊严和人格吗?知道什么是“厚颜无耻”吗?……还是说,经过考验后得到的是你?还是你的财富?还是什么?值得吗?配吗?

    意思是,我还是我,朋友依旧是朋友,都无对错,不过是,就像朋友说了解那些社会事件很容易emo,我说,如果我改变不了,那最好是也不被其改变。仅此而已。

    是的,朋友嘛,或者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这是最后的退路了。切不要去要求什么、强求什么……我对自己说,然后,我自己想办法。

    谋生,谋不下去,生存不下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我的朋友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ft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