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品鉴林语堂之文之明悟

品鉴林语堂之文之明悟

作者: 南鸭梨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9:46 被阅读0次

《中国人之聪明》:中国人一向有大智若愚的举动,姜子牙无钩而吊,司马懿就势避官,此绝对聪明者,怕愚忙,怕被害,装糊涂者每每皆是。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留学生每每考试皆名列前茅,中国农工与西方同级者相比亦不见弱,但由时势,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不养生,从此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装作糊涂,却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对林先生之见解简直不能更苟同,所幸我们生在21世纪,聪明人不怕崭露头角,一百分的头脑要用120分的努力去作为,再也不怕会有人因其聪明而被怼被迫害。因为我们聪明,所以我们骄傲,但绝顶聪明者却还要稍许顾及一下普世大众的心理,省得大众觉得这人太精明,我与他一分好处都沾不得,一下又觉得他太聪明,总是用嘲讽的眼神来看我们做事。

所以我们生在这个年代,却是一大幸事,中国几千年的无为避世与严苛的等级观念束缚不了我们了,但也请大家稍微克制一下,再聪明盖世的我们也要先搞一下再世为人的哲学之道的。

《中国人的国民性》:不读书,不知晓事理,不读好文,不足以解惑。今一观林语堂《中国人的国民性》亦深以为然。总说我们泱泱大国,人性愚腐,却不知如此淡然、圆融从何而来,如今豁然开朗,明达通透,固然此一文为林语堂一人之作,思考为他一人,那也是他从当时时事考究而得,大可品鉴,信也。

文说:中国为老大帝国,老为五千年之历史而不死,是为可敬,所以我们敬它之寿,等同于我们提倡敬老之道,不敬他富贵,子孙多,只敬他寿考而已,即活得久,久过了所有同辈人。

而“大”多为不懂,不懂即为伟大。小时作文,总是自觉写一些文绉绉,别人看不懂之文,告知此为好文,别人亦点头。长大后方觉原来多为空谈,接地气聊人事方为人味文章。再大点,始知真知灼见定义事物为伟大,不懂加以释义,加入自己所考与见解,方显得高深莫测起来,才叫真伟大之文也。

文另说:中国人有三弱点。忍耐性、散漫性、老猾性。究其根本,即政治杀光了清议之士,清淡之风成已。余人皆挤在一方屋檐下唯诺苟活,哪能不忍耐,哪能不散漫,为想和平共处,哪能不老猾。若消除此劣根性,多少要给点时间慢慢治愈吧。

《论恶性读书》:难为林先生想教育制度问题能想到焚琴煮鹤上,比喻真真再恰当不过也,把读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成了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终将文不文,书不书,人不人,事不事,国不国。

百年前的林老先生已提出教育之大弊,但近几年有愈发严重之趋势,读书若仅为考试,与人生毫无用处,何必读书,希望能在将来改善吧。

《考试分数不可靠》:我通读此文,很喜欢一句话:一人的学问是花树式的,逐渐滋长的,不是积木式,偶然堆放而成。

我想现在的教育可不算偶然堆放,实为刻意堆放,但意义没什么不同,单看考试分数变动颇大,便可知分数为人为,行为所致,故而没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是知识生根,人立本足矣。

事事想得通透,即为优之大者。

相关文章

  • 品鉴林语堂之文之明悟

    《中国人之聪明》:中国人一向有大智若愚的举动,姜子牙无钩而吊,司马懿就势避官,此绝对聪明者,怕愚忙,怕被害,装糊涂...

  • 【剽悍牛人进化营修身模块】从曾国藩之读书、写字、品鉴悟修身之道

    从曾国藩之读书、写字、品鉴悟修身之道 读《曾国藩修身之道》,从多个方面学习并模仿一代圣人成功之道。 一、曾国藩之读...

  • 我读林语堂

    我读林语堂 悟教育 悟文学 悟生活 大家风范 句句精辟 趣味教育 重自由之身 自由之思 不为功名利禄所强求阅读 不...

  • 悟透自己

    文/肚子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处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 所谓悟透自己,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既知...

  •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01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林语堂 0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 ...

  • 银发与高墙

    文/顿之悟 我从未见...

  • 清净地

    图片来自宽之容之 古寺依山建,禅心悟自明。 凭栏思过往,未忘故人情。

  •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要趁早!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古今中外,很多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都纪录下来,...

  • 谈写诗填词(三十四)

    关于唐诗宋词之品评 文/韦江海 品鉴唐诗宋词之文,历朝历代均有之,而今之鉴赏文章,动则长篇大论,无止无休,学者专家...

  • 吾曾, 重情重义, 今朝, 明悟于心, 吾也能, 太上之忘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鉴林语堂之文之明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iqrxtx.html